隨着股市升溫,近來市場出現多個遭遇爆炒的個股,安信信託(600816)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約2631字,閱讀全文約需15分鐘

深藍財經統計顯示,從2月18日到3月7日,14個交易日中,安信信託有7個交易日出現漲停板,股價從4.44元起步,最高達到9.60元,區間最大漲幅達到116%。

但妖股之所以爲妖股,在於巨大的漲幅背後,業績存在極大的不相稱,甚至可以說是斷崖式下滑。而在妖股安信信託的背後,存在一個龐大的“逸合系”,其資產版圖秒殺最近公佈的房地產500強中大多數公司。

01

金融黑馬跳入懸崖

2018年以前,安信信託堪稱是金融股裏的黑馬,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收分別爲29.54億元、52.45億元、55.9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7.22億元,30.33億元、36.68億元。業績增長堪稱迅猛。

到2018年年中,安信信託營收爲16.13億元,淨利潤10.78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23.51億元營收、16.12億元淨利潤雖略有下滑,但在衆多上市公司中業績仍算優良。

進入2018年三、四季度,事情開始出現了巨大轉折。

2018年三季報顯示,安信信託7月到9月營業收入爲-3.33億元、稅前虧損達到14.06億元,去稅後淨虧損10.54億元。由於年中安信信託尚有10.78億元的淨利潤,安信信託前三季度合計尚盈利2408萬元。

這其間爭議較大,而且遭到媒體多番報道的是安信信託對印紀傳媒(002143)的認購及計提減值事件。

2018年初,安信信託以12.75元每股的價格,花費13.6億元,受讓印紀傳媒約1.06億股。到9月28日,印紀傳媒收盤價3.46元每股,對此,安信信託在9月28日公告稱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9.91億元。這一項體現在三季報中爲“資產減值損失”9.92億元。

但是,印紀傳媒並未對安信信託的業績起到決定作用。安信信託三季度鉅虧14.06億元,還有兩大主因:

其一:作爲信託公司主要現金牛的“手續費和佣金收入”,第三季度安信信託只有3.46億元,較2017年第三季度的13.06億元,出現巨幅縮水。

其二:第三季度安信信託還出現約7.18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加上上半年這一項(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4.49億元損失,導致安信信託前三季度公允價值損失達到11.51億元。

儘管安信信託前三季度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達到24.07億元,在信託公司中排名也算靠前,但是,高達11.51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對印紀傳媒計提的資產減持損失9.92億元,擦掉了原本極高的20多億元淨利潤。

02

年末虧13億,印紀傳媒不背鍋

事情的變化遠不只如此。

2019年1月30日,安信信託公告稱,2018年度公司業績預計虧損13億到17億元。扣非後預計虧損14.6億元到18.6億元。

但是,三季度末,在公允損失進一步擴大和計提印紀傳媒損失雙管齊下之後,安信信託前三季度淨利潤尚盈利2408萬元。

如果全年預計虧損13億到17億元,也就是說,2018年第四季度,安信信託這一個季度虧損超過13億元到17億元。

考慮到安信信託第三季度尚有3個多億的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如四季度這一項略爲持平或小輻下滑,則安信信託在其它項目上的虧損或達到16到20億元左右。

作爲被媒體報道頻繁上相的“背鍋俠”,印紀傳媒股價在2018年三季度末是3.46元每股,2018年4季度末是2.86元每股,下跌0.6元每股。按安信信託持有1.06億元計算,僅增虧6000餘萬元。所以,安信信託第四季度13到17億元的虧損鍋,不該印紀傳媒背了。

參照安信信託前三季度的盈虧構成來看,這13到17億元的巨輻虧損,如非在其它股票上重倉踩雷,那或仍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項目中產生。

03

解密安信信託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安信信託而言究竟是爲什麼?

公告顯示,安信信託目前主要業務包括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

信託業務通常是信託公司的主營和淨利潤核心來源,以安信信託爲例,手續費及佣金的增長近三年極爲明顯。

而固有業務,就是信託公司運用自有資本開展的業務。安信信託近幾年的固有業務如下:

可以看到,2017年末,安信信託公允價值變動方面仍出現了5.97億元的損失,但在鉅額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之下,輕鬆被抹平了。

2018年年初,安信信託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合計達59.03億元。年中則爲47.94億元,到了三季度末約爲23.60億元。這一部分主要構成是安信信託以自有資金認購的資管計劃、信託計劃、以及權益投資。

另外,安信信託還有鉅額資金投入其它結構化形式的項目公司,由於未達到控股權等原因,未合併入公允價值變動項目和可出售金融資產項目。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這部投資賬面價值,達到61.88億元。而安信信託第三季度存在將結構化的項目公司進行合併的操作。因此,61.88億元的未合併資產,或有部分在年末中合併到安信信託的報表。

04

以三分之一淨資產力捧“逸合系”

按照2018年半年報數據,安信信託的自有資本投資中,“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爲47.94億元,沒有並表的結構化項目公司權益爲61.88億元,合計達109.82億元。而2018年中,安信信託的淨資產爲148.65億元。敢於將佔到自有淨資產接近74%的資金投入信託計劃、資管計劃和結構性項目,可以說,安信信託是一家在投資方面極爲激進的公司。

在印紀傳媒股價無力背鍋的情況下,上述資產的貶值或是安信信託2018年第四季度爆虧超13億的核心問題所在。

更辣眼睛的是,早在2016年安信信託以高達49.15億元的自有資金出資,參與發起設立了規模高達161.01億元的“安信安嬴42號-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上述單個信託計劃的認購資金49.15億元,佔到了安信信託淨資產規模的接近三分之一,差不多相當於安信信託此前三年的淨利潤之和。

安信信託以如此大規模的自有資金介入,卻只享有優先級,劣後級40.39億元目前全部由上海逸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購。在此背景下,上海逸合投資的角色就格外引人注目。

深藍財經整理髮現,在安嬴42號之前和之後,直至目前,安信信託設立的多個信託計劃和資管項目背後,均有上海逸合投資的身影。而在這家名不見經傳的逸合投資背後,存在一個龐大的“逸合系”,其資產版圖秒殺最近公佈的房地產500強中大多數公司。

而2018年安信信託鉅虧超過13億,與此相關的衆多信託計劃中,隨着安信信託起舞的“逸合系”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請留意深藍財經後續研究報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