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地域遼闊還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所以在這片土地上有著許多的民族,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一首歌吧「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而每個民族因為都處於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以不同的民族就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民俗風情、不同的文化習俗。像傣族的潑水節,苗族姑娘們精美的服飾等等,正是這些不同的文化習俗所以吸引著很多遊客前往。在雲南與緬甸交界的邊境上就有一個神祕的少數民族。因為這裡的東西兩面分別有兩座高山斷絕了獨龍江與外界的聯繫,所以這裡像一處祕境,在這裡生活這一個叫做獨龍族的民族。獨龍族就是以一種難以理解的習俗吸引了一些遊客。

這個民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目前只有幾千人,而在獨龍族卻有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習俗,那就是這個民族的女性到了十二歲左右就要進行紋面,當地的男性是不需要的,只有女性要紋面。這裡女性紋面的意義就像是古代的及笄表示已經成年了,而且這裡的女性在出嫁前是一定要紋面的。並且這種習俗應該流傳已久,因為在《南詔野史》都有記錄把這裡叫做「綉面部落」。

見到這些紋面女的遊客不用想都知道,當地的女性紋面一定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想要把不同的圖案紋到臉上,而且還要這些圖案要一直留在臉上,這種習俗還在很久之前就有了,在那時候當地應該只有最原始的工具。想一想現在的紋身都能讓一個彪悍的大漢疼哭,更何況在那個時代,用的工具也沒有現在的高級,而且進行紋面的還都是一些十二歲左右的女孩子。真的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在一些資料上也記錄了當時她們的紋面方法。

在紋面中,少女們要再一個地方躺好,由當地的紋面師進行紋面,她會拿尖銳的竹籤去沾鍋煙水,然後在臉上描繪出想要的圖案,再拿木棍敲擊荊棘上面的硬刺,從上到下按照之前在臉上描繪出的圖案刺破面部,然後用西南樺製成的染料上色,反覆揉擦刺紋讓染料滲進皮膚,之後的三到五天人的臉上劇痛、紅腫,半月以後當紅腫消失臉上便會出現靛青色的花紋,這種花紋也將伴隨她們往後的餘生。

至於為什麼紋面女要在臉上紋上圖案有著很多的說法,有的是說為了保護獨龍族的女子不被外族人搶走,因為在那個時候獨龍流域曾屬於北部的西藏土司的統治下,而藏族土司經常來到獨龍族擄走獨龍族的女子,後來獨龍族便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是在族裡的女性臉上紋上奇特的圖案來遮蓋自己的容顏,也算是用毀容來保護自己不被外族擄走。

還有的說是為了區別氏族和家族的標誌,像獨龍族的上游和下游就有著很大的區別,不僅圖案各種各樣就連紋在臉上的位置都有一定的區別。據說在紋面昌盛時期,當地人只看她們紋面就能知道她屬於哪裡,是哪個家族的。還有一個當地流傳說法,講的是獨龍族的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會飄散,而紋面會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靈魂與其相認。當然無論是什麼原因,現在是沒有女孩子去紋面了。

現在當地不再紋面是因為在1949年就廢除了當地的這種習俗,隨著時間的遷移到了現在也就僅剩30餘名紋面女了她們當中最大的也已經有了100多歲了最小的也有60歲了,在2013年獨龍族的最後一位紋面師也因病去世了也就意味著這一民間的紋面技藝也算是徹底的失傳了。這些紋面女也希望等她們去世之後,能把她們的照片放在展覽館裡讓後人能夠看到她們的風采,瞭解這個民族之前奇特的習俗。而這段紋面的習俗也將隨最後一批紋面女的去世消失在塵世之間。大家也不用擔心以後看不到這種習俗,因為據介紹以後獨龍江開發旅遊時,會以「貼畫」的形式再向大家展現紋面女的風采,到時候想要嘗試的也可以體驗一下

而這種紋面的習俗消失是必然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民族的已經不是一個封閉的民族了,當地的人也要對外交往,想要有更好的發展,這裡的人就必須要走出這裡,當然走出這裡並不是說只指當地的男性,女性同樣,如果她們的臉上再紋上圖案,將會限制她們走出家鄉的自由,就是對當地女性的一種禁錮。為了適應這個時代這種習俗終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僅剩的紋面女的紋面將是一個歷史時期的見證,是這個民族文化習俗的見證,它向世人展現著它最後的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