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梅花鹿密度过高,森林植被消失大半。(图/林业试验所提供)

▲梅花鹿取食地面的叶片。(图/林业试验所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台湾梅花鹿为台湾特有亚种,数十年前曾一度绝迹于野外,1994年起在恒春半岛进行人工复育野放后,目前恒春半岛的族群数量已达1500头,然而梅花鹿的数量快速增加,需要的食物来源也更多,使得当地天然林地被层植物几乎消失大半。

农委会林业试验所16日发布新闻稿指出,在2001年到2018年间,10公顷天然林样区内的树木,树干直径愈小者减少愈多。平均100平方公尺正方形范围内,小于4公分粗的小树只剩6株。对于长期在森林里活动的研究人员及当地居民而言,以前在森林里是寸步难行,必须带著草刀披荆斩棘才能移动前进;现在则是穿著短裤还能轻松在森林里活动。

▲▼恒春梅花鹿密度过高,森林植被消失大半。(图/林业试验所提供)

▲梅花鹿以后肢站立取食高处的叶片。

林业试验所恒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叶定宏表示,梅花鹿喜欢取食的树种(例如榕属、先驱树种、构树)植株数量已逐渐减少,而即使是牠们不喜好的树种(例如红柴、土楠、大叶楠及树杞),也有小幅度的减少,因为梅花鹿在繁殖期会用鹿角磨擦或击打树枝,小树容易环状剥皮而死亡,到了10-12月的磨角高峰期,估计每个月会有100多株小树受到严重磨损死亡。

▲▼恒春梅花鹿密度过高,森林植被消失大半。(图/林业试验所提供)

▲银叶树被磨角死亡。

另外,让研究人员比较忧心的是,目前野外环境缺少天敌去抑制梅花鹿的数量,合理预期梅花鹿数量还会持续增加,但可取食的小树却逐年减少,未来若食源缺乏,梅花鹿很可能会直接啃食树皮,使较大的树木也遭殃。

研究人员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如果森林中下层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会影响其它生物类群的多样性,例如昆虫和鸟类,因此建议尽早采用正确手段控制,同时监测梅花鹿的族群,才能避免恒春地区森林生态危害,以免未来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进行生态复育。

▼梅花鹿取食的啃食线

▲▼恒春梅花鹿密度过高,森林植被消失大半。(图/林业试验所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