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683期)

在三國中,死過很多人,其中有武將、有梟雄、有謀臣,但是無論誰死,都會留下相對好一點點的評價,就算不好,也會令人或同情或惋惜,總之,不會說誰一死,人們就會過節一樣隆中的慶祝。但是此人除外,他就是董卓。董卓爲何就成了一個千夫所指的人呢?這大概跟他做的事有關。主要有三件事:

其一是董卓違反了君臣之道。在這方面主要是指董卓入京後的表現,當然董卓入京跟袁紹和何進的弱智有關,在此不再贅述這兩個單純公子哥所犯的低級錯誤。且說董卓到底違反了什麼君臣之道,在古代君臣之道中的大忌,莫過於強臣控制朝廷,隨自己的意願行廢立皇帝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了。

那麼董卓雖然粗魯,但是他不傻,行廢立皇帝的事,多少都是要觸犯衆怒的,既然廢立風險如此之大,他爲何還要幹呢?且說董卓入京的時候,皇帝是漢少帝劉辯,而這個漢少帝劉辯樹大根深,至少有三點:其一是他是漢靈帝劉宏指定的名正言順的接班人;其二是漢少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后還活着,把持後宮;其三是何太后的哥哥何進是大將軍,把持朝堂,雖然何進當時已經死了,但是朝堂大臣還是不認董卓這個外來戶的。

如此以來,情況就很明朗了。董卓是想入駐京師的,可是在漢少帝這裏,根本沒有他插腳的地方。可是既然來了,總不能再喪失這個機會回去吧。那怎麼辦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再扶持一個皇帝,自己的地位就立即會不同了。也就是說,董卓廢立皇帝,是迫於形勢於己不利不得已而爲之。

既然廢漢少帝,自然要新立一個,選誰?當然是劉協,因爲劉協是個孤家寡人,背後既沒有何太后這樣的母親,也沒有何進這樣的舅舅,說白了,劉協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什麼可依傍的。因此,董卓立他爲帝,那他董卓就是皇帝唯一的依靠。如此以來,董卓的地位還不是明擺着嘛,握着一個名義小皇帝,自己做起了實際意義的真皇帝。但這同樣是違背君臣之道的行爲,引來衆怒不可避免,此乃董卓被千夫所指第一因。

其二是董卓無視倫理綱常。在古代,除了君臣之道不可冒犯之外,還有一個東西不能碰,那就是倫理道德。但是董卓,在破了第一條鐵規之後,又不可控制地觸碰了第二個雷區。

董卓改立皇帝之後,自封相國,朝中大小事,基本都是他說了算。這時候,董卓不滿足白天做老大,到了夜裏,也開始行禽獸之事。一是“夜宿龍榻”,我們都知道,皇帝坐的椅子和睡覺的牀,那都是不可冒犯的,但到了董卓這裏,什麼也不是了。二是“姦淫嬪妃公主”,皇宮中住着以前皇帝的嬪妃,以及公主,這些身份高貴的女子都成了董卓滿足淫慾的對象。

總之,董卓如此無視倫理綱常,挑戰道德底線,終究引起天下人的憤怒,爲自己的禍患埋下了一顆炸彈。

其三是董卓殘忍無道。董卓殘忍無道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對皇室,爲了實現自己在朝堂的地位,他採取廢立皇帝的辦法,但是手段卻十分殘忍。在立新帝漢獻帝劉協之後,就把前任皇帝漢少帝劉辯、以及皇后,還有召他前來的何進之妹何太后等人,全部逼殺。

第二方面是對待同僚大臣。《三國志董卓傳》記載很清楚:“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當時因爲各種原因,死在董卓手裏的東漢官員極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曹操、袁紹、袁術等人,若不是腿腳快,逃得及時,恐怕也成了董卓的刀下之亡魂了。董卓如此行爲,雖然暫時通過武力壓迫,脅迫大臣附和他的決定,但是禍端也因此埋下,把自己置身於隨時都會掉腦袋的險境。

第三方面是對待老百姓。董卓禍亂京師之程度,可以說是從皇宮到鄉野。比如《三國志董卓傳》就記載了一個例子,說董卓曾經派兵到陽城,殺掉男子,把財物和婦女裝入大車拉回洛陽,然後說是擊破了一夥強盜所得。然後開始分贓,把搶來的婦女分給將士,自己則去禍亂後宮公主。但是最爲嚴重的當是遷都之前,董卓派兵搶奪了洛陽城所有的富豪鄉紳,然後發掘帝王陵墓,盜取寶物,然後一把大火把洛陽燒爲灰燼。如此暴行,早已是天怒人怨。

正是因此,董卓爲自己的行爲必然要付出代價。到長安後,董卓就被司徒王允聯合呂布,將其刺殺。但是董卓被呂布殺了,這消息被報到王允那裏時,王允那裏有一個客人,聽聞此事,他只是說了一聲:唉!其實不過是嘆口氣而已,可是卻因一聲嘆息,結果引來殺身之禍。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蔡邕,一代才女蔡文姬之父親。

蔡邕是東漢時期的一代名士,書法、文學、音樂等造詣都非常深厚,董卓入京後,自然要任用一批名人,慢慢建立自己的圈子。蔡邕也被董卓看重,雖然蔡邕託辭有病不能前往,但是董卓以武力脅迫,蔡邕無奈,只好接受了董卓的任命。董卓雖然粗鄙,但對蔡邕還是格外欣賞和敬重,三天之內,就給蔡邕升了好幾級的官。

令人意外的是,董卓當時想做很多出格的事,但是在聽了蔡邕的意見之後,都停止了。比如說董卓遷都長安後,他的死黨都建議董卓稱尚父,董卓心裏沒底,問詢蔡邕,蔡邕對董卓進行軟勸諫後,董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再比如董卓出行坐的車子,都是皇帝才能乘坐的華蓋車,蔡邕藉助發生地震這個事旁敲側擊董卓違規的行爲,董卓就把自己的車子標準降了下來。

從這些方面來說,董卓固然有可惡之處,但對蔡邕的諫言雖然不能全聽,還是聽取了一部分,對於朝廷而言,蔡邕也是積極出力了的。那麼董卓被殺後,蔡邕不過是沒有像大多人那樣載歌載舞,微微一聲嘆息,算不得什麼,但是卻讓王允非常不開心,甚至借題發揮,說蔡邕是和董卓的叛逆同黨,把蔡邕抓了起來,交給廷尉審訊。

當時有很多人都出來爲蔡邕求情,一方面是蔡邕的品德高尚,人緣也非常好,沒人相信他是董卓的同黨;另一方面都認爲王允的處理太過小題大做甚至借題發揮。總之,王允原本是想放過蔡邕的,可是蔡邕又被自己的無心一句話給害了。前面嘴裏不由發出的一聲“唉”之嘆息,後面是自己寫的悔過書中的一句話。蔡邕對王允寫的悔過書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我絕對不是董卓的同黨,第二層意思是我如今什麼想法也沒有,只求放過我,哪怕是讓我受黥刑都行,只要讓我寫完《漢史》就好了。

蔡邕恰恰是被最後這句話給害了,因爲這句話中有一個信息讓王允不安起來。蔡邕所謂的黥刑,即司馬遷所受之刑。蔡邕的言下之意是,自己寧願受身體之苦,也要像司馬遷那樣寫完《漢史》。而王允本人對司馬遷和他的《史記》是很有意見的,王允曾經評價《史記》是一部“謗書”。此外王允指責蔡邕侍奉董卓,而他自己本人其實也是侍奉過董卓的,倘若蔡邕寫《漢史》,那麼他肯定也會被如實記載。而這可不是王允願意看到的,因此王允才徹底起了殺心,處死了蔡邕。不過蔡邕之死,也把王允推上了風口浪尖,其誅殺董卓而建立的威信也一落千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