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以前各個國家的領土爭端都在陸地上,但後來因爲人類的好奇心,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航海就慢慢開始流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從此就不僅僅侷限在陸地上了,歐洲國家憑藉着自己在航海技術上的成就開始了海上霸權的擴張,資本主義國家原始資本的積累離不開航海的發展。

  今天的世界是和平的,海上船隻往來更多是爲了貿易,還有一大原因就是爲了捕魚。地球上日漸增多的人口每年都會消相當多的海洋魚類,著名的海上強國——荷蘭嗅到了商業的氣息,於是造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漁船——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做起了全世界的生意。

  荷蘭在17世紀就已經成爲了世界上航海和貿易強國,那個時候的荷蘭在世界各地都建有殖民地和貿易據點,全世界的貿易額在鼎盛時期有全世界的一半,全世界有2萬艘船行駛在海洋上的時候,荷蘭一個國家就有1.5萬艘。曾經海上的荷蘭一時間風頭無兩。

  今天的荷蘭人繼承了曾經祖輩的精神,漁船也得是全世界最大的纔行。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的排水量達到上萬噸,這艘船裏集結了各種各樣先進的造船技術,出一次海一網就可以捕撈到近300噸的魚,這麼大的胃口就註定了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隻能去大面積的海域捕撈。

  這隻漁船行駛在海上就像是一個終結者,無論是什麼種類的魚,大到鯊魚這樣兇猛的魚類,小到小魚蝦,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都不會放過。這艘漁船在海里走一趟下來,海洋裏的魚類數量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如初,由此可見這艘船的“殺傷力”。

  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和捕魚能力相匹配的就是它的造價了,這艘船據說花了4億元人民幣,船內的冰凍魚倉容量達到6000噸。造價雖高,但是這樣的容量出一趟海只要不出什麼大問題,滿載而歸是常事。一年下來輕輕鬆鬆就能捕撈上萬噸的魚類,回本也是很容易的。

  像荷蘭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深諳投資—回報之道的,這樣一艘船的壽命據說在40年左右,再加上人工費、修理費等成本,無論怎麼算,貝爾塔斯曼拖網漁船都是盈利的。但是船隻盈利只是一方面,長遠發展來看,讓海洋長期保持在一個生長的狀態纔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