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著這是不是如今大多數香港人(臺灣人)的想法


逆反心理罷了。

我記得梁文道說過,香港人是有原罪的。

北京人可以跟別人說自己是北京人,上海人可以說自己是上海人。甚至在外國唐人街,在一個粵菜館,大家在說白話,你可以說你是佛山人,說自己是台山人,說自己是廣州人,但你一定不可以說自己是香港人。如果要講,一定要是中國香港人。否則你就是不愛國。

既然非要以家長式的姿態去要求人家。人家也是子女式的反叛罷了。

有時候在想,究竟是有多自卑,纔要做家長來拔高自己?

自卑到香港前不加中國兩個字,香港就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了的嗎?深圳河纔多寬多深?就像夏威夷前面不加美國,誰又不知道夏威夷是美國的呢?

無時無刻的上綱上線只會讓香港臺灣的歸屬感更低

中國的認同感千百年來,除了鐵蹄,還有中華文明的文化。

舉個例子:可能大家看香港飲食節目看得少,講到煮東西的時候,還不是脫口而出我們中國人的口味怎樣怎樣,我們廣東人的特色菜怎樣怎樣。

這種不假思索,我覺得這就是植入靈魂的認同。

要人心所向,靠的不是高舉高打地施壓,而是靠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地攻心


笑~那些張口自由閉口皿煮的往往是最聽不得不同聲音的人。我只是初步表達了香港人臺灣人可以不做中國人,沒人要求他們一定要做中國人。但是香港和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他們就刪評論了,關鍵是刪又不刪完還只刪一半。留著自己自以為觀點勝利的那部分。笑死我了


自然,一個人如果對自己身份的認知有很大的排除性和強調某種特殊性,這基本上是基於這種特性擁有某種潛在的好處或者可以避免某種傷害,否則就沒有必要如此做。

倘若一個大陸的A省人在外國旅行,那麼他在國外最需要申明的身份就是「中國人」,因為聲明是「A省人」不會帶來多少好處,既不能得到額外的優待,也不會帶來額外的傷害。這一點可以這樣推而廣之:

他是新澤西州人。不過他還是美國人。

他是兵庫縣人。不過他還是日本人。

他是京畿道人。不過他還是韓國人。

她是新南威爾士州人。不過她還是澳大利亞人。

當一個人真的需要在外國強調自己在本國之內的所屬差異時,就是他需要追求更加多的好處。

顯然,刻意說明自己是香港人也好,臺灣人也好,這都是為了取得某種好處,

首先就是免簽待遇。這是絕對可以有的好處。

然後可能就是想要突顯對比「鎖閉」的大陸,自己是有眼光或者有見識的。也許吧。

再就是可能想要說明自己是有經濟能力的,能負擔得起遠洋旅行,而且能和對面的韓國人平起平坐的。有面子!也許吧。

還可能是要說明自己的文化基底和那些經歷過文革、動亂乃至的大陸人不一樣,是高等的!也許吧。

………


隨他們怎麼說,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但願這些人任何時候都底氣告訴別人自己不是中國人,不管在是海外面對別人善意的詢問還是面對生命威脅的時候,都心甘情願的告訴別人:我——不——是——中——國——人,我拒絕接受來自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人的幫助,這樣你纔算有骨氣。有種人那點可憐的三觀我真懶得罵,有的只是鄙視。不管你處於任何心理,但你投胎的時候就選擇了大中國,連老外都知道你是中國人,你還認為中國玷污了你?你心裡再不爽,再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中國是個文明社會,別人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但是你得對得起你自己的靈魂啊,香港、臺灣永遠都是中國的,這你改變不了,既然你投胎投錯了,要麼剛烈點自殺重投,要麼儘早離開,不然早晚憋屈死!


國家優待過多,形成高高在上的殖民心態,口氣與港英沒區別。

一個例子:

脫翁:香港評論(116):一島兩市概念無問題?選址有問題│脫苦海?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要求權利時就是這麼嘴臉, 要求特權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