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花开,又是出游好时节。但近期与出游相关的意外新闻使得人们期盼出游的雀跃之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与出游相关的天灾、车祸、财务安全等问题也引发了不少出行者的担忧。这时候,除了密切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天气、交通、卫生等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出游目的地以及所对应的主要风险选购一份合适的旅行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春游安全感。

自由行按需组合保障

自由行灵活、自主、随意,不受旅行团固定的行程约束,已经成为当下许多旅游者首选的出游方式。目前,市场上可供自由行游客选择的旅游险种类也较为灵活丰富,保障范围不仅涵盖意外伤害、意外医疗等人身保障,部分产品还提供航班延误、财物遗失被盗等个性化附加保障,出行者可根据自身的出游场景以及具体需求酌情选择。

境内游:对于目的地在国内的自由行游客来说,选择旅行险相对较为简便。一般来说,出游前只需按行程选择对应期限的常规国内旅行险即可。在选择具体产品的过程中,建议可重点关注意外医疗额度,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意外医疗保额较高的保障产品。

另需指出的是,不同旅行保险产品对免赔风险活动有不同约定,大部分常规境内旅游险产品通常不保障高风险运动、极限运动下产生的意外风险。对于出游行程中包含潜水、蹦极、跳伞等高风险运动的旅行者来说,在选择具体产品时还应特别留意所选产品的免责条款,选择可覆盖自身行程运动风险保障的旅游险产品。

境外游:对于目的地在境外的自由行游客来说,陌生环境下处理突发情况相对较为困难,购买境外旅游相关保险产品时相对也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一些。

从保额角度考虑,目前不同国家对境外游客在签证时是否购买何种规格的旅行险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国家无强制保险规定,而有些国家则设有明确的保险规定。比如,前往欧洲申根国有硬性的保额规定,即保险产品所包含的医疗保障保额不得低于3万欧元(约合23万元人民币),这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医药费普遍十分高昂,不慎摔倒受伤就可能会受到“巨额”医疗账单;而前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则没有相关硬性要求。

一般来说,选购境外旅行险的第一步是了解对应出游国的签证保险要求,以满足签证要求为基础。在具体的保障规划上,为了防止出现医疗保障不足的情况,无论目的地是否有强制保险要求,如前往物价较高的发达国家,建议最好选择医疗保障保额在30万元或50万元以上的产品;如果前往东南亚或韩国等消费水平中等的亚洲国家且出游时间较长,则所选境外游保险产品的医疗保障保额一般也应控制在10万元以上为宜。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保障境外及时就医和理赔,业内保险专家还建议前往境外的自由行旅客可重点关注所选产品是否具备7×24小时全球紧急救援以及全球医疗境外直付/垫付这两项重要保障,并尽量选择带有紧急救援服务条款的保险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如多购保险产品带有紧急救援服务条款,游客如在境外遭遇意外事故或突发急性疾病时,一般只需拨打保险机构提供的救援服务电话,便可获得及时高效的专业救助。

此外,考虑到境外游客可能出现的航班延迟等影响原定行程的变化,在选择相关保险保障产品的期限时应特别注意覆盖整段行程,甚至可选择略长于行程1-2天的保障期,以免在旅游行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因保险到期而失去保障。

跟团游也需留心保障

相对“一切靠自己”的自由行而言,参团游要省心不少。不少报名参团的游客也可能会有“只要交了团费,一切问题旅行社全包”的想法。

事实上,旅行社带团出游确实都会购买旅行社责任险,这也是国家旅游局明确要求旅行社必须投保的,其主要保障因旅行社过失或疏忽所造成对游客的损失。但旅行社责任险的赔付有个前提,那就是在旅行社存在过失和疏忽的情况下酌情理赔。如果由于游客个人原因、自然原因等造成的伤害,旅行社责任险并不负责赔付。也就是说,旅行社责任险并不能覆盖个人旅行险。

因此,游客在报名参团游时除了应确认相关旅行社是否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之外,自己也仍需按自由行的选择标准为自己的出行选择一份合适的旅行险,更好地为春游设置“双保险”,将意外事故等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旅行社随团赠送相关个人旅行险,消费者也应注意问清具体的保额以及保障范围,然后按需权衡是否已经足够覆盖风险或需自行另购进一步补充保障。

最后还要提醒出游者的是,为保障充足的比对和选择时间,一般建议在出发前一周即可开始准备相关投保事宜。在购买具体产品时应仔细查阅产品介绍,应注意着重看清条款中有关保险利益、除外责任、免赔天数(免赔比例)、观察期等重要内容。如在出游过程中遭遇人身、财产损失,或遭受紧急情况等,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了解并收集好所有必要理赔单证。(作者:张瑾;图/全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