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這種情況,現在回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明明是最親近的一羣人 卻承受著我的冷漠與不耐煩,而面對陌生人卻給予善良


等到失去才會明白惜取眼前人的道理


因為你不擔心他們會離開 所以對他們冷漠不耐煩的時候你知道不管你怎麼樣他們都會在哪裡不會離開你


總結一下,人賤,賤人,本性劣根。


正常,熟悉的人是用來得罪的 ,所謂熟不拘禮,而陌生人不知道底細,不敢隨意對待。

卸腰。

可能是因為,陌生人很容易滿足,給予的東西,能收到「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和感激。

而身邊的人,給足你東西時要你承認「你欠我們的,要以聽我們話的方式還」,言談之間,索取的是高於你的尊嚴,並要你承認「你判斷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夠支撐獨立決策」。

當你想做讓自己開心的選擇,他們說這是道德錯誤和罪惡的,他們要求你放棄人生主導權,聽從他們的意見,所有的相處時光裏,他們獲得「良好自我價值感」,你不得不接受「我很沒用,我沒地位沒權力,錢沒人家多,所以不得不接受寄人籬下的生活」。

感情可以由愛或者相處時光換來,但是舒適度不換不來。這跟態度沒有關係,主要是權力邊界,和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沒人想以任何代價,強行交易自由。

不過,這些都不至於造成冷漠。

冷漠是一種情緒隔離,來對抗「你要對我的感受負責」的情緒綁架,因為對方的邏輯是,「你只有如何做,我的情緒才會好,如果你不這樣做,我痛苦都是你害的」。

而你實在能力所限無法達成對方要求,或者那個選擇會讓你無比痛苦。

只要你不聽從他們的意見,他們就會「受傷,痛苦,死不瞑目」,你就是萬惡之源罪惡滔天,「不孝,不聽話,沒用,不如別人家孩子誰誰是」。誰想天天這麼被指責?

日常共同生活時表達「你應該感恩,所以要比別人更辛苦纔行」,關鍵時候需要情緒支持時表達「我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你一個人面對吧。(如果失敗了怎麼辦?)做的不好別怪我們」,你需要物質支持時表達「你應該獨立自強」,涉及你的決策時表達「你應該聽我的」。

感恩嗎?感恩。感謝嗎?感謝。要回報嗎?當然。都是真心話。總生活在一起的人,沒有感情怎麼可能,可是一處在共同空間,就渾身疲憊不堪只想睡覺。

惹不起「政治正確,道德正確」,只想躲遠點。


為什麼我們會對身邊的人冷漠而給予陌生人善良呢?因為我們對身邊的人太在意或者太無視,因在意而不知所措,因無視而得過且過,兩者皆是冷漠;因為我們對陌生人懷有真誠或者虛偽,因真誠而予以溫和,因虛偽而付以做作,兩者皆是善良。


謝邀,對你的冷漠和不耐煩,應該是事出有因的,好好的問問自己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或者和這些人好好聊聊,解鈴還須繫鈴人,想知道問題的原因還需要自己去動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