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趙長鵬香港起訴紅杉資本 幣圈平臺、頂級私募為利「開戰」 新聞 第1張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在幣圈,是沒有人情可言的;在私募,同樣也是唯利益而至上的。

一家是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龍頭平臺幣安,剛剛在5月8日經受了黑客攻擊,導致其平臺內一夜之間損失7000枚比特幣,損失近4100萬美元;另外一家是全球私募界的頂級巨頭,為了投資利益雙方又在香港法院“開戰”了。

《華夏時報》記者獲悉,在5月20日,由CoinDesk公佈的一份從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件中信息顯示,幣安CEO趙長鵬已通過其律師向香港法院遞交了申請,起訴紅杉資本損害其聲譽,阻止幣安以高估值籌集資金,要求法院立即對損失進行評估,且希望紅杉資本對其給予賠償。

記者瞭解到,這是自幣安和紅杉資本的糾紛公開化後,矛盾再度升級。

恩怨始末

不過是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卻被幣安和紅杉搞得紛繁蕪雜。

“幣安剛剛經歷了大損失,月初平臺被盜了7000枚比特幣,才過去半個月,趙長鵬竟然想通過與紅杉資本打官司想要從別的渠道獲得補償?”對於上述事件被曝出,5月22日,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夥人丁凌(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私募圈內人士看來,幣圈與私募之間向來瓜葛較少,無論是此前虛擬數字貨幣最瘋狂的時候還是現在,幣圈平臺都自有其自己的一套灰色發幣融資鏈,而私募風投都是看項目而撒網,對於幣圈的項目雖然也看,但是“下手”的不多,此前紅杉與幣安的交集也是因為幣安準備海外上市融資,紅杉參與了其首輪的風投。

根據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7年8月,紅杉資本與幣安就投資一事進行談判,並於當年9月1日簽署合同。根據投資意向書顯示,紅杉資本向幣安投資價值約6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佔股10.714%。同年12月14日,幣安團隊向紅杉資本提出,幣安的現有股東認為紅杉資本給出的估值太低了;彼時另外一傢俬募巨頭IDG Capital也看中了幣安,欲通過兩輪融資向幣安注資1800萬美元,估值提升到4億美元和10億美元,最高超出紅杉估值的10餘倍。

2017年12月17日,紅杉資本向幣安提出一項新提案,但被幣安回絕了。12月19日,紅杉資本向幣安發送了一封律師函,紅杉資本認為幣安違反了雙方之前簽訂的排他條款,並要求幣安於12月20日前停止與其他投資機構的溝通,並根據原條款繼續完成跟紅杉的A輪融資,否則將對幣安發起法律訴訟。

不久後,紅杉向香港法庭申請禁令,要求禁止幣安與其他投資者談判,而此禁令也被法庭批准。但是在2018年,香港法庭發現,與IDG的談判是關於幣安的B輪融資交易,與A輪融資並沒有產生排他關系。最終,這一禁令被法庭駁回。

“這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顛覆了傳統的融資模式,有的人跪習慣了,不知道還可以站。”在當時,因為紅杉將投資事件鬧到香港法院,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曾強硬回應。

時間到了2018年5月7日,趙長鵬當時在推特表示,未來所有在幣安上幣的項目都需要披露,是否與紅杉資本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一時間,幣安平臺上與紅杉資本有關的項目大幅下跌。

而《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在此次的起訴中,趙長鵬在提交給香港法院的文件中就表示,當時的禁制令給他造成了損失,其有權得到紅杉資本的合理賠償。

“首先,我失去了通過連續幾輪融資以越來越高的估值籌集資金的機會;其次,損害我的聲譽,我將很快就此寫一個更加個人的觀點。”針對此事,趙長鵬於5月23日,趙長鵬在推特稱。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官網顯示,趙長鵬6月25日,將與紅杉資本在法院舉行聽證會(案件編號為HCMP 2770/2017)。

陽光道VS獨木橋

你不仁,休怪我無義。

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在這場資本糾紛中,無論是幣安還是紅杉,都將這句話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玩的是哪門子遊戲?當時紅杉資本投資幣安簽了排他性協議,雖然紅杉不義用非常規手段阻止IDG投幣安,但是後來法院駁回了禁令,從事實上來說。紅杉是玩了一回手段,但是假如IDG誠心投資幣安,應該也不會在乎這幾個月時間。反過頭來,幣安在比特幣被盜之後,趙長鵬本人又舊事重提,向紅杉所要賠償,這同樣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原本這事幾乎可以說是已經翻過去了,趙長鵬偏又把它提起來。這或許就是幣圈人的玩法。”5月24日,一位虛擬數字貨幣市場資深觀察者樑愛民(化名)受訪時不無感嘆的說道。

不過,在樑愛民看來,虛擬數字貨幣領域的融資方式實在來的太快,在兩年前國內法律尚未出臺對炒作數字貨幣以及平臺做出諸多禁令之前,以發幣來融資曾經一度讓私募風投市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似乎一切傳統的資本市場融資模式都被打垮了,如今回過頭看,當充滿騙局的泡沫逐漸被刺破的時候,私募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私募走的是一條陽光道,幣圈走的是一條獨木橋。當然逐利的私募資本看到幣圈有利可圖的時候,也想到幣圈市場去分一杯羹,那就是找大浪淘沙下來後依然存活的交易平臺,但對以幣安為代表的平臺來說,它們其實並不真正需要私募的錢,它們要融資只是分分鐘的事情,自己發行幣就可以了,而且它們也確實這樣在做。但是之所以出現幣安與紅杉以及IDG的交集,說穿了無非也是這兩類機構想要嘗試着彼此接納、融合,謀求共同的利益,但是利字面前如何分配計較得失,也造成了幣安與紅杉現在互訴至境外法院的局面。”樑愛民坦言。

不過,幣安與紅杉之間的利益糾紛,與市場上的那些“韭菜”沒有多大關繫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