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臨近選舉,每週都有五花八門的民調問世,而除了聯合報、TVBS、自由時報等媒體民調外,還有一個做民調的大戶就是臺灣各類智庫。這些智庫往往各有藍綠背景,有時民調的宣傳意義更甚於預測選舉,所以瞭解一下這些智庫背後的金主到底是誰,纔不會被它們逗得團團轉。

一、智庫鼻祖

臺灣最早出現的智庫是1953年成立的「國際關係研究會」(簡稱"國研會"),是年2月17日,由蔣介石親自下手令,在總統府資料組(1949年8月成立的新情治單位,蔣經國任主任)之下新設「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研究室」,對外以「國際關係研究會」的名義活動,主要負責中蘇及國際冷戰形勢情搜,以供高層決策。首任主管是總統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前情報司司長邵毓麟, 政府內部代號為「遠廬」(由此可見常公有趣的廬山情結),下設蘇、美(包括聯合國)、歐(包括東南亞及中東)、日韓、匪情、謀略等六個研究組。中共叛將任卓宣(葉青,曾任中共旅法支部書記,著名的反共理論家,49年曾短暫擔任國民黨宣傳部副部長、代部長)、卜道明(後接任國研會主任)、陳建中(後升至國民大會祕書長、總統府資政)、鄭學稼(寫過《魯迅正傳》)、郭乾輝(即郭潛、後改名郭華倫,任至調查局副局長,是在國共兩黨都任過準部級高官的遮奢人物)、嚴靈峯(陳記託派的宣傳部長,後為蔣經國摯友,歷任國安會辦公廳上將廳長、總統府安全局長、駐日大使、駐港澳代表)、王崇五等皆在其中。1955年3月,機要室資料組改編為國安局,隸屬國防會議(即以後的國安會),資料組研究室也更名為國安局政策研究室,對外仍稱國際關係研究會,並於1958年正式向內政部登記為人民團體。1961年 ,為方便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之聯繫與合作,研究會呈准教育部改稱「國際關係研究所」,下設國際、匪情、俄情、經濟、邊疆等五個研究組。1975年併入政治大學,並改稱「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據說是為了不招生而從所改為中心的),這幾經折騰,只是為了換一個對外更為光鮮並掩人耳目的馬甲,實質上還是由蔣經國幕後指揮的重要情治單位,直到小蔣去世,國民黨內爆發主流非主流之爭後,該中心才逐漸脫離黨治,慢慢轉型為純粹的學術研究機構。

二、官督民辦的經濟智庫進入1970年代後,臺灣經濟開始起飛,以研究經濟為中心的智庫開始湧現,「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臺灣經濟研究院」(簡稱「臺經院」)、「中華經濟研究院」(簡稱「中經院」)和「臺灣綜合研究院」(簡稱「臺綜院」)是臺灣目前得到普遍公認的四大權威經濟智庫,其中工研院與中經院是政府背景濃厚的「官督民辦」,而臺經院與臺綜院則是由紅頂商人操辦的民間智庫。

1973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後任行政院長, 他與尹仲容、李國鼎一同被認為是臺灣經濟奇蹟的設計師與操盤手)籌劃成立了「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這是受官方支持的臺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在推動臺灣工業從勞動力密集向技術密集的轉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並成功促成臺灣的經濟起飛。1977年,工研院建立臺灣首座4吋晶圓的積體電路示範工廠,此後陸續催生了聯電、臺積電、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大廠,為臺灣主導性的IC產業奠定了根基;此外臺灣家用電腦產業的崛起也是從工研院向業者轉移核心技術而開始的。目前工研院依然為政府掌控,由行政院長直接指派董事長,甚至無需召開董事會選舉,現任董事長為前經濟部長李世光,據稱是作為其為全臺大停電背黑鍋下臺的「安慰獎」,李世光同時還兼任另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智庫 「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的董事長。「資策會」1979年由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創辦,與工研院的角色類似, 是臺灣資訊產業的總後臺。

另一個中經院1981年由著名自由派經濟學家、中研院院士蔣碩傑(國民黨元老蔣作賓之子,竺可楨的外甥,哈耶克的嫡傳弟子)在經建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 一直扮演政府經濟智囊的角色。首任董事長是前財政部長,黨國元老張羣之子張繼正,蔣任首任院長。張出任央行總裁後,蔣又自兼董事長。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中經院無法接到政府標案,一度陷入財務緊張、人才流失的低潮期。直到2002年前行政院長、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由陳水扁指派為中經院董事長,隨後又出任 「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 ,而與綠營友好的學者陳添枝由林全推薦空降為中經院院長,局勢才穩定下來,不過中經院也算被當局收編,為陳阿扁拼經濟的口號而服務。2007年蕭萬長與馬英九搭檔參選,綠營重要策士柯承恩接任董事長,但隨著馬蕭勝選,二次政黨輪替很快下臺,53歲的朱敬一成為中經院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在馬執政的8年中,中經院是其最倚重的智囊機構,陳添枝被延攬入閣擔任經建會主委,朱敬一後來也相繼出任國科會主委、駐WTO代表等要職。但隨著2016年蔡英文勝選,換了老大的中經院也再度綠化,在扁時代先後任金管會主委、經建會主委,後長期擔任蔡英文經濟顧問的「國師」,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出任中經院董事長,前不久剛因病去世。

三、民間經濟智庫臺經院於1976年由國民黨大老辜振甫創辦,當時尚稱為「臺灣經濟研究所」(1989年改名),首任所長就是蔣碩傑,蔣離職自創中經院後,經費景漢短暫過渡,就由劉泰英接任院長。劉後來成為李登輝的心腹,曾出掌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這一要職,成為國民黨龐大黨產的操盤手。其後任吳榮義也是本土派色彩濃厚,後徹底倒向綠營,謝長廷組閣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還曾參選民進黨主席;再後任的洪德生則是陳水扁臺北市長任內的財政局長。不過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中信集團董事長辜濂松辭去了董事長一職(不到一個月後病逝),由國民黨前立法院副院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接任,2015年洪德生裸退,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深藍智庫競爭力論壇創辦人林建甫被任為新院長,該智庫也重新染藍。另一個臺綜院則是由劉泰英在1994年一手創辦,與當時的國安部門關係密切,並在李登輝主政期間倚靠國民黨黨產這一龐大資源成為其重要的白手套,包括私下在兩岸穿梭,以及僱傭卡西迪公關公司在美國遊說等,均直接在李登輝的示意下進行,包括有關購買諾獎的醜聞,李的數次出程也均由其安排。李登輝卸任總統並被逐出國民黨後,就落腳「臺綜院」擔任了榮譽董事長,並以此為後盾籌組了臺灣團結聯盟。此外,在陳水扁上臺立足未穩,綠營的「臺灣智庫」成立之前,臺綜院還扮演了扁、李之間溝通合作的角色,不過隨著兩人翻臉,以及劉泰英因背信罪等入獄,臺綜院的通天之路也就到頭了。

其實在臺經院成立之前,還有一個1974年就搶跑成功的小智庫:環球經濟社,現以接受政府委託計劃的研究型智庫的面貌存在,經常也是扮演為當權者塗脂抹粉的角色。其鬧出的最大丑聞是前社長林建山的假文憑案,林建山此人頗會鑽營,馬小九任內與南方朔、洪奇昌、馬凱一起搞了個「四野人上書」,小罵大幫忙,後來還提出「修憲」延長總統任期為8至10年,大得馬之歡心,2014年被補提名為監委候選人,沒想到因此被民進黨立委查出其博士學位造假。林建山自稱擁有美國拉撒勒大學 (La Salle University) 經管博士學位,1992年以該博士證書成功拿到中國文化大學的教職,後還升至國際貿易學系主任。但 La Salle University 坐落在賓州費城,與林建山所稱的新澤西州不符,而且該校商學院未開設經管博士課程。而還有一所 LaSalle University,則是販售假文憑的野雞大學,1996年遭美強制關閉,主犯 James Kirk 則被判有期徒刑5年。隨著資料不斷披露,這顯然是小說《圍城》中克萊登大學的翻版,活脫脫的一場儒林現形記,林建山火速辭去提名,但對於馬小九已是重創,與他同批次被提名的其他10名監委連審議的機會都沒有,最終胎死腹中,白白送給了下屆蔡小英11個監委的酬庸名額,林建山也被檢方以偽造文書罪起訴,後被法庭判監3個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