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一集想要傳達的主要概念是自我接受,其次纔是隱私保護。

《黑鏡》系列從第一季開始就以極度誇張的手法來揭露最普遍的社會現象,希望通過放大鏡效應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自省。

《黑函之舞》初看是在講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影片中所有的受害者都因為電腦被入侵,而被攝像頭拍下了不可告人的畫面,這是他們走上無法救贖的道路的開端。

在網路已經浸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保證網路安全確實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面對已經出現和即將出現的各式各樣的網路犯罪,我們要學會防範和自我保護。

但是,這顯然不是影片想要探討的重點問題,因為接下來故事的發展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因為害怕自慰的視頻被上傳,害怕家人知道自己招妓,害怕暴露自己有戀童癖,幾個被害人就被指示著幹出了搶劫銀行,自相殘殺這些正常人一看就知道是死路一條的事。

即便是一開始會被脅迫,但是當事態發展到如此地步,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兩廂權衡取其輕,不會再被威脅。

顯然,編劇是想用極端的手段來表達他的意圖。我認為這個意圖就是希望我們能夠自我接受。

縱觀幾個受害人被威脅的理由,雖然確實是羞於對人開口的事,但是都沒有對社會造成危害,他們本可以向家人朋友說出自己的感受,即便他們一時無法接受,甚至選擇離開你。但是相信假以時日會出現能夠接受你一切的那些人重新加入你的生活。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不能放棄自己。我覺得這纔是編劇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張昌錦)


善惡一視同仁,善在身邊,而惡在心裡,善惡同在。

在《黑鏡3》(黑函之舞)中,男主角看電腦手淫的過程被幕後黑客錄下來,並以此要挾他做一系列的任務否則就將視頻公諸於眾。劇情的前小半部分展現他的工作的狀態,他是那麼一個普通、善良甚至懦弱的孩子。他在餐廳打工,看到小女孩落在座位上的玩具,友善地將玩具還給小女孩,男主與小女孩的對視的一霎那眼中儘是溫柔。然而後面的劇情我們知道,他心底裏卻是一個戀童癖。這表面上看似溫暖的事情,背後卻隱藏著惡。

被黑客抓住把柄的他被迫完成一系列任務,在面對要不要搶銀行的抉擇時,他身邊的同樣被黑客抓到把柄的人看到男主猶豫不決便去慫恿他,甚至故意說出那麼多誇大後果的話,再一次將他逼到崩潰。

他去搶了,但他也嚇的尿失禁。完成了搶銀行的任務之後,男主迎來最後一個任務,與另外一個人決鬥,直到一個人鬥死,倆人之間明顯男主更弱小,打不過對方,而對方因為自己似乎勝卷在握,露出勝卷在握的嘴臉,直到男主彈出手槍,他又轉變態度,苦苦求饒,不要殺掉自己。

男主崩潰,將手槍指向自己,他寧願殺了自己也無法對對方下手,指環按下,手槍裏沒有子彈,也還好沒有子彈,我送了一口氣,男主沒有死,而跟男主決鬥的那個人也送了口氣,卻不是因為男主沒有死,而是因為男主用來威脅他生命的手槍實則沒有子彈。

男主在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裏,選擇了犧牲自己,而對方那個人卻還是沒有一點改變,惡裡面是善,而善也無法感化惡,最終一切都結束了,無論最後誰輸誰贏,那個幕後黑手還是把所有人的把柄公佈於眾了,幕後黑手戲耍了所有人。

善惡是一盆渾水,無法分離。誰規定的這就是善,那就是惡,大多數人認為是對的事情就是對的麼?人悲哀在於無法接受自己,最後被世俗的規則逼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