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可能壓根兒看不到這篇文章。

文 |  胡雯雯

如果未來有一部關於近千年歷史的著作,不是由人類,而是由人工智慧撰寫的,它會怎樣展開?不難想像,在這本歷史著作中,我們人類認為舉足輕重的那些事件:羅馬帝國的衰落、美洲的發現、英國《大憲章》的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可能只是一些腳註。

而對AI歷史學家來說,18世紀,玩具機器人開始有模有樣地下棋;在加卡提花織布機的啟示下,打孔卡片計算機誕生,這些才是AI歷史的分水嶺。

1965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使用的打孔卡片計算機

「它會強調這一事實:鐘錶機械曾一度代表了這個星球上占統治地位的技術,此時人們看待周圍的世界,同樣將其看成一個類似由齒輪和車輪組成的系統。」 二十幾年前的一本絕妙的軍事技術史著作《智能機器時代的戰爭》中,墨西哥裔美國哲學家曼紐爾.德蘭達曾這樣想像過。

當然,我們現在要討論的這本《我們如何走動今天》,不是由AI歷史學家寫的。但它的論述方式,卻讓我們擁有了一種同樣有趣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人們通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世界。

如果一個燈泡來寫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它會強調,人類如何為了對抗黑暗而費勁心思,又得益於某個偶然的發明,燈光引發了世界變革,從此打破了人類入夜即眠的漫長歷史,甚至讓夜晚變成了生活最多姿多彩的一段時間;

如果冰箱來寫一段歷史,它則會感嘆,自己怎樣改變了人類千百年來的飲食結構,怎樣幫人類對抗一些曾經致命的疾病,接著自己還引發了空調的誕生,讓人類開始享受電影院、購物中心等設施,也能對抗炎熱,從而讓地球上許多本來不適合居住的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居民,此移民潮的規模之大,足以讓三輩前的人類先輩們震驚;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媒體理論家、科普學家史蒂文.約翰遜。他曾經出版過不少有趣的暢銷書,如《發明空氣》《所有壞事情對你來說都是好事》等,他本人也是《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電視系列片的主持人和聯合製作人。

在約翰遜看來,從自來水、眼鏡、書籍,到燈泡、錄像帶、智能手機,如果從這些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用品的視角,來看待人類歷史的話,敘述的故事可能會非常令人驚奇。

比如玻璃。

大約2600萬年前,撒哈拉沙漠的東部邊緣,突然出現了一次超過1000攝氏度的高溫(有人猜測是小行星在沙漠上空的爆炸),使得一大片沙子融化。等它們冷卻後,沙子中所含的二氧化硅顆粒融合在一起,結成了一種特殊的晶體,靜靜地覆蓋在沙漠上。

又過了很久,到距今約一萬年前,路過此地的人將這些有點發黃和模糊,但卻閃閃發亮的天然玻璃撿了回去。在市場上流轉幾輪後,它們被製成了供貴族享用的裝飾品,比如圖坦卡蒙陵墓中發現的那枚聖甲蟲胸針。

再到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一群玻璃製造商流落到威尼斯,將穆拉諾島變成了世上最有名的玻璃之島。島上的商人安傑洛.巴羅維亞用不同化學成分反覆實驗後,發現只要將海藻燒成灰,加入玻璃液中,裡面富含的氧化鉀和錳會讓最終的玻璃純凈剔透,就如水晶一般。

穆拉諾島

從此,世界的樣貌在人類面前改變了。

13世紀,世界上第一副眼鏡誕生了,讓近視眼和老花眼可以看清事物,可以在昏暗中看清文字。加上後來古騰堡印刷術帶來的大規模印刷,書籍和閱讀開始流行。宗教和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成了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並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鏡片的出現,又引發了光學革命。1590年,荷蘭一個小鎮上的眼鏡商父子,將兩個鏡片疊合後,發明了顯微鏡。從此,人類看到了微觀世界,細胞、細菌、病毒的概念開始誕生,醫學、生物學等領域從而有了重大突破。疫苗和抗生素的發明,現代人壽命的延長,無不得益於此;

而將鏡片對準遠方的人,則發明瞭望遠鏡。1610年,一位叫伽利略的學者藉助這神奇的設備,發現了宇宙的秘密,證實了日心說,開創了近代科學,從此對人類的世界觀產生了巨大影響;

藉助這種玻璃製品,人類不僅看到了視覺局限範圍外的事物,還能夠將其保存下來,甚至傳播出去:19世紀,攝影師學會將世間景象通過鏡頭的聚焦,記錄在相紙上;20世紀,有人在玻璃上塗了一層熒光粉,向其發射電子,就形成了後來的電視圖像;

如今,我們每天不離手的智能手機,也是玻璃的另一種衍生品。而在信息世界背後提供支持的網路,則離不開另一種玻璃。1887年,查爾斯.弗農.波伊斯突發奇想,將玻璃液固定在石弓上,發射出去,拉出了一條長達90英尺的玻璃線。更妙的是,這條玻璃纖維居然特別堅固,足以媲美同規格的鋼繩。它從此被用來製造各種物品:隔熱設備、服裝、遊艇、衝浪板……

近百年後,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玻璃纖維還有更妙的用處:一條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光纖,可以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瞬間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信息。從此,互聯網和大數據遍布了全世界。

所以說,沒有了玻璃的發現,你可能根本讀不到這篇文章。如果你說,不用手機看文章,不用電腦寫稿子,咱們完全可以回到印刷時代,用紙筆寫稿發書評啊。但是,如果沒有光纖和網路,這本在2014年出版於另一個半球的書,可能十年內也不會被引進國內,我們更是無從得知它的存在。

如今全球的信息扁平化,知識儲備的指數級增長,無不得益於2600萬年前,人們在沙漠中發現了那堆閃爍的晶體。

這本書中談到的,除了玻璃,還有聲音與電話,自來水與疾病,時間與鐘錶,電燈與光明……

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細節,換一個時間空間的視角來看,充滿了許多令人回味和驚奇的東西。從遠古時代到信息時代,人類文明中的一切百轉千回,似乎既誕生於偶然,又隱含著必然。這樣看來,我們當下的種種焦慮和困惑,何不能換一種解讀方法,更豁達思辨地對待它們呢?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作者:  [美] 史蒂文?約翰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譯者: 秦啟越 

出版年: 2016-9-20

頁數: 278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台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