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想著那麼天真,別人能做到世界第一市值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你剛有點起色,就想收購蘋果,雖然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但是要看清楚你有幾斤幾兩,美國有大把百年公司,中國的公司才起步多久,就幾年而已,說不定明天倒閉關門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沒任何價值的東西。先做好自己的產品,看重質量,現在是質量為王而不是出貨量為王,出貨量大,不代表什麼,可能都是送人的,都算出貨量,要實打實質量纔是一家企業永遠的根本,不能改變,改變就離倒閉不遠了!一家公司整天在網上吹自己產品有多牛多牛,我從門口路過,讓我進去看都不去,浪費我寶貴時間,做沒意義的事。我的時間寶貴,你的時間,不關我事,我也不想關我事!某為!


目前看來沒可能性。主要是沒錢收購。

一,沒錢買

華為2017年賺475億,蘋果賺3332億。

華為現金儲備是967億,蘋果是16359億。

華為沒上市,蘋果市值是69000億,全球最高,迎段時間跌了點。

華為拿什麼來買。倒是蘋果,理論上,他可以買下地球上任何一個公司。

二,華為這幾年業務恐難超蘋果。

華為手機雖力壓蘋果,但蘋果手機賣的貴,賺得多,而且還有電腦,平板,手錶,還有蘋果商店,所以華為2017營收是6000億,蘋果是15814億。

最重要蘋果是高溢價的品牌,自帶光環,很利於他進入其它行業。他已謀劃進軍汽車,那是個萬億產業。

華為還比不了,華為可以和三星有一戰,和蘋果還難,品牌非一日而成。


不管從哪個角度,未來幾年內華為收購蘋果公司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從市值角度,即便華為上市,按目前其體量來預估,華為的市值也就在2000億美元左右,不如阿里巴巴3900億美元,跟蘋果目前的市值8000億美元,更不是一個量級。當然,在收購史上,存在蛇吞象的現象也經常發生,比如我們偉大的趙薇女士以及KKR那些經典案例,通過財務槓桿的方式進行蛇吞象。但以華為這樣的體量去收購一家運營結構和現金流良好,以及市值超級大的公司,未必能行得通。

並且,華為2018年營收預計在6000億人民幣,但蘋果目前的營收已經接近2萬億人民幣了,單單是現金,就有260億美元,,與華為不是一個量級。品牌知名度也不是一個量級。未來幾年這種態勢也不可能發生改變,華為手機業務雖然出貨量一直延續高增長,但全球手機利潤的80%基本都被蘋果手機所瓜分。

其次,從國家戰略考慮,蘋果公司涉及到眾多基礎科技和知識產權,在目前的大背景情況下,美國為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必然不會答應華為收購蘋果公司,以防止蘋果技術向國內流入。而從華為自身角度,已經退出美國市場,所以也不會考慮收購蘋果這樣的企業。

然後,從壟斷角度,如果華為收購了蘋果公司,那手機業務將天下無敵了,而通訊器材板塊也將達成全球寡頭壟斷。關於壟斷,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早些時候,高通曾試圖以44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荷蘭晶元製造商NXP,但由於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未能在最後期限前及時批准,該交易未能成功(當然目前為了表示意思意思,XX貌似又妥協了)。而蘋果公司的業務是全球性質的,收購的話,從壟斷角度,很多國家都不會批准這樣的情況出現的。

因而,從體量、中美國家戰略、壟斷法律法規等各個角度分析,這種收購,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問題很好玩!現階段兩家的體量都屬於犀牛級的,弄死誰都可能性不大。但抗風險能力華為要大一些,因為蘋果的業務更單純。

如果蘋果哪天衰落……這個只是假設,因為幾年內根本看不到,因為獨一無二的iOS已經完成了買os送手機了,所以,如果市場不景氣是蘋果完全可以走下神壇,弄一些抵擋機中檔機來應對,無非不暴力而已。而華為的研發還在上升階段,還是硬體加軟體的上升階段,利潤率和蘋果不可同日而語。奇妙的是ios也算頂峯了近期看不到顛覆性的進步,而華為勢頭很猛也更有發展空間。邏輯上講華為更安全點兒。

至於收購蘋果,我這麼認為,華為如果能把蘋果擠兌的不得不出售了,那華為要一堆垃圾幹什麼?絕逼不會收購的,要收購也是那些自己無科研的公司;如果你沒把蘋果擠兌到賣身的程度,那對不起,接著相愛相殺吧。


可以,如果高興的話,還可以收購故宮長城。


今晚就有可能~~偉大的夢想


收購蘋果的只能是屌絲米,因為他們會改榜單,其他廠家就算了,別問這些弱智的問題


提這種問題的作者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已經得了精神分裂症了,趕緊看醫生治療自己才能穩了。。。。


這問題就是來挑事。能不能心裡沒點b數嗎?國際大公司是你想買就能買的?你以為是白菜啊。先不說你有沒有流動資金買,美國能賣給你?能買的話買蘋果乾吊,買微軟高通等比買蘋果價值高的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