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假設不成立,但是展開一下想像,倒是比較有趣的事。

如果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統一成一個國家,那麼新的「印度」(多半還是用這個當國名)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達到16.8億,其中穆斯林將近5億,印度教徒10億多。由此導致的情況是,現在的總理根本不可能是莫迪,下院也不可能是印度人民黨佔據多數席位。因為莫迪的印人黨主要支持力量來自印度教徒,印人黨秉持的印度教民族主義也根本不可能讓其在大選中大獲全勝。

如果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統一成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肯定更加多元化,宗教、民族的矛盾會更加尖銳,內部治理難度更大,而內耗也肯定更大。穆斯林佔了總人口將近三分之一,印度教徒是穆斯林的近兩倍,導致印度教徒不敢輕易欺負穆斯林,而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矛盾顯然也會更大,有可能更加頻繁地發生宗教衝突、恐怖主義。另外,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肯定會是英語了,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孟加拉語肯定也都會成為官方語言。一些少數民族(如現在印度東北部的那些民族),更會借著不斷發生的內部衝突,爭取獨立或者更高程度上的自治。

從經濟總量上說,印度立刻成為世界第六的國家,地區影響力也迅速提升,由於再也沒有巴基斯坦擋著它和中亞的物理聯繫,它能夠真正地融入歐亞大陸。同時在東南亞方向,除了能對緬甸和中南半島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外,新的「印度」還將能完全控制孟加拉灣,印度洋屆時還真可能成為「印度之洋」。如果沒有其他大國阻攔的話,甚至它會吞併尼泊爾、不丹,那麼屆時中國和印度就是靠著喜馬拉雅山直接接壤了。

最後,還是要說的是,以上純屬虛構。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從1757年到1947年都屬於受英國殖民統治長達190年的印度。只有首先了解三國是如何分立的,才能判斷這個假設能否成立。

英屬印度的行政區劃由11個直轄省和565個相對獨立的土邦組成。在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自治和獨立的鬥爭中,有兩名領導人:甘地和真納。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國民大會黨」(通稱「國大黨」)領袖甘地主張建立統一的印度,並將統一語言文字、民族感情、民族團結,視為統一印度的三個階梯。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主張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源於波斯語,意為「聖潔的土地」或「清真之國」)。

1946年6月,印度國大黨取得了執政權,穆斯林聯盟對此極度不滿,拒絕參加政府,決意建立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隨之互相殘殺,內戰一觸即發。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英國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到達印度,於1947年6月3日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通稱「蒙巴頓方案」):(1)英屬印度根據居民及其宗教信仰分成均作為自治領的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國家;(2)巴基斯坦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構成;(3)各土邦可選擇加入印、巴任何一個自治領;也可保持同英國的關係而不享有自治領地位。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宣告成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也宣告成立。兩國均留在英聯邦。

但是,「蒙巴頓方案」留下了一個隱患: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全稱是查謨-克什米爾,曾經是印度第二大土邦,總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77%的居民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還有少數喇嘛教徒和錫克教徒。

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大君、印度教徒哈利·辛格陷入於兩難境地:如果加入印度,穆斯林占多數的民眾不答應,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為印度教徒,他的地位難保。因此,他選擇兩邊都不加入,繼續保持同英國的關係。但是,這一決定遭到穆斯林反對,引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衝突。1947年10月26日,克什米爾大君決定加入印度。第二天,印度宣布「接受克什米爾邦加入印度自治領的要求。」10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聲明,強調克什米爾邦加入印度是「基於欺騙和暴力,因此是不能承認的」,隨後進軍克什米爾,第一次印巴戰爭因此爆發。最後,在聯合國斡旋下,雙方按軍隊實際控制區域劃分,將克什米爾劃分為印度佔3/5的「印控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佔2/5的「巴控克什米爾」。

1964年12月,印度政府決定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作為一個邦併入印度,引起當地居民騷亂和與巴基斯坦的衝突,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1966年1月,雙方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簽署了《塔什干宣言》。但是,衝突並未平息。

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於1971年11月至1971年12月。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作為「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國宣告成立。前面談到,1947年印巴分治時,巴基斯坦由位於印度東西兩側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構成。西巴基斯坦始終掌握中央政權並打壓東巴基斯坦政治勢力。1971年3月,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 汗宣布取締東巴基斯坦由拉赫曼領導的人民聯盟,致使其大批成員逃亡印度,並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政府」。1971年11月21日,印度軍隊打著「孟加拉人民解放軍」的旗號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引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12月16日,印度軍隊攻佔了東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達卡,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隨後從加爾各答遷往達卡。1972年1月,孟加拉國正式宣告成立。1974年2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承認孟加拉國。

了解了南亞次大陸三國的這段歷史,以及迄今克什米爾印巴仍衝突不斷的現狀,我們當不難判斷,這三個國家會不會重新「統一成一個國家」。


面對假設性的問題,其實是各說各的理,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要看每個人對歷史與現實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分析判斷。

木叔不想過度闡釋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歷史淵源,只想簡單梳理歷史後,提出一些邏輯脈絡,供提問者思考。

先簡單談談三國的歷史。有幾點說明:

1)印度是南亞次大陸的歷史強國與壓倒性大國。

印度的歷史如果從哈拉巴文化被發現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儘管目前的印度現代社會與古印度的聯繫並不特別直接,但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居民則經過世代的雜居繁衍,形成了印度斯坦族和印度教為主的主體民族與信仰。從古至今,印度次大陸統一性國家的統治區域一直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區域,或者說1947年之前南亞人沒有什麼太多疆域概念,認為這一大片古印度的區域就應該是印度的自然區劃。1947年英國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實施,才有了印度、巴基斯坦的劃分。印度對南亞的影響,包括印度半島的地理名詞,甚至印度洋的廣闊區域也打上了印度的烙印,並被國際社會所承認。

2)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只有幾十年歷史。

巴基斯坦的獨立是英國統治印度內部分裂的結果。英國殖民者認同了這個分裂現實,印度人和穆斯林雖有不滿,也基本認可了這個分治方案。於是1947年印度和包括孟加拉國(當時叫東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分治。如此算來,巴基斯坦才有70年歷史而已。孟加拉國的歷史更短,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第三次戰爭的時候才獨立的。算起來立國只有40來年。

可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其實是文化的分治。一部分是印度教徒,一部分是伊斯蘭教徒。因而未來如果統一的話,也應該從文化角度融合。所以可以設想,統一後的三國應該有一些必然因素:

1)印度依然具有統一國家的壓倒性優勢。

正如木叔以上分析的,印度在數千年里已經給本地區打上了深深地印度烙印,因而未來的統一國家中印度必然是主體民族和主體文化。印度的相關政治觀點與政治架構,也會影響到這個統一國家的政治發展進程。

2)極端主義思想一定要讓位世俗化。

印度與巴基斯坦之所以關係緊張,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融合體,本質上是因為文化差異太大,特別是極端主義思想在某些地區過度膨脹,難以融合。因此未來一旦成為統一國家的話,極端主義思想一定要讓位世俗化,這樣才能夠有基本的協作與共進。

3)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將極大改寫。

一旦三國統一,人口將成為全球第一,國土面積全球第七,經濟實力也會顯著上升。整個南亞地區的整合也會加速。對東南亞和中東的地緣政治輻射會明顯加強。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和力量對比無疑會產生巨大變化。


二戰後,聖雄甘地開始是強烈反對印巴分治,後來接受分治的事實,被極端印度教教徒當成「叛徒」給槍殺了。

可見當時,印度人眼裡地理概念般的印度地區有著「迷之戀」。雖然在英國人來之前,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統一過,無論是現在的印度國家還是印度地區(人們眼裡的古代印度,包括現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甚至阿富汗的部分地區)。

阿富汗地區是印度著名的莫卧兒帝國的發祥地,第一代皇帝巴布爾正是從這裡起兵,征服北印度建立王朝,到了後來莫卧兒帝國幾乎已經統一印度半島。不過,也是在莫卧兒帝國的末期,幾次慘烈的戰爭後,阿富汗徹底離開印度版圖。

但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國在很多印度人眼裡依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於二戰後的印巴分治,導致大量悲慘的血案發生。後來的孟加拉國(當時叫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也是用血與火來解決的。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歷史上有太多的血仇,再加上文化衝突,統一成一個國家,現在來看根本不可能。

那麼假如3國統一成一個國家,姑且國名叫「新印度」吧,它會怎麼樣?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新印度馬上躍居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紅利滿滿,內部糾紛不斷。雖然人口資源是大國崛起必備的條件,但是像新印度這樣情況卻不容樂觀,因為國內的宗教太多,穆斯林人口比重的大幅度加大,會更加引發與印度教教徒的互懟的風險,宗教衝突、恐怖主義幾乎說不可避免。然後,其他一些有獨立傾向的地區和民族,也會接機來搞事。那麼,新印度的國家治理,誰上台執政都不容易?!

2、新印度的慾望會大大增強,霸佔印度洋、逼壓中西亞、虎視中南半島,那都是現實存在。新印度的領土已經接壤伊朗、阿富汗,它對中亞事務和中東事務更有興趣來插一腳。三國一體,那麼對曾經與鄰國的領土糾紛,更是會更上勁。面前的印度洋地區,新印度會更加視為自己的「後花園」,更加反對他國來溜達。同時,他對中南半島諸國的影響力大大增強,畢竟已經到達家門口了,緬甸、泰國、寮國等國壓力山大。

3、新印度的誕生,必然對世界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大家不能不重視它。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3國大一統後,新印度整合後的核工業將更加強大,對世界的核威懾更大。再結合上面的人口、領土等因素,這麼一個龐然大物蹲在哪裡,足以讓世界政治秩序進行重新洗牌。那麼,世界上的各國以及各種國際組織的關係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你不得不變啊,你變印度還不高興呢?

哈,以上都是小編「子屠龍」的簡要推演,大家有空笑笑就好,事實上3國不可能統一,假如真統一了,那叫什麼鬼?!


印度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在古印度孔雀朝以後,古印度走向分裂與滅亡,從此到英國人進入印度以前,南亞次大陸近2000年來再也沒有完成統一。

印度最後一個王朝是蒙古後裔所建立的莫卧兒王朝,統一了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18世紀開始,莫卧兒王朝走向衰落,印度走向大大小小的王公割據的時代。而此時,歐洲國家已經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最終,英國成為了印度半島的宗主國。而南亞次大陸的全部統一,也在英國殖民時期完成。

當英國撤出印度半島以後,由於半島複雜的民族、宗教、文化分歧,還是沒有擺脫再次分割的命運。按照英國最後留下的印巴分治方案,半島分別建立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71年,巴基斯坦被割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奠定了現在南亞次大陸的格局。

因此,自古印度滅亡到現在,印度半島唯一完全統一的時候,是在英國殖民時期。而其他時間段,印度半島從未實現完全統一,也沒有統一賴以存在的基礎。

而如假設,現代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要再次成為一個國家的話,則這個國家將成為人口超過17億,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擁有超過100多個民族的大國家。

但是,合併以後,這個國家國內將面臨印度斯坦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三大民族都成為主體民族且需共存的情況。事實上,在目前的印巴孟三國,各國的主體民族都分別在國內佔有絕對的優勢。而在合併以後的新的超級人口大國家中,在沒有一個主體民族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非常有可能陷入再度分離。

其次,合併以後的新國家,將是一個擁有幾億印度教徒、幾億穆斯林的國家。而兩教的分歧,將會成為這個國家國內最大的困局。事實上,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有這種能力,能同時協調好這麼多不同信仰的人口之間的問題。因此,這個國家的發展前途,將變得異常艱辛。

因此,如果印巴孟再度合為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內部的分歧與動蕩,將遠遠超出我們的意料。


1丶印、巴、孟三國統一為一個國家可能性只有1/100000。

2丶先要解決由誰來統一問題?印度可能性最大。(1)、有此野心。(2)、國力最強。(3)丶人口多盤子大。

3丶接著是用什麼方式統一?和平統一,沒門。唯一選擇是武力統一印度會先揀軟柿子揑,出兵搞定孟加拉國。阿三將面臨孟國強烈反彈,國際上巨大壓力。即便平定孟國反抗,印度自己也會弄個鼻青臉腫。

4丶最後是印巴決戰。巴基斯坦是塊硬骨頭,沒那麼好啃。雙方都是核武國家,逼急眼了,穆斯林人會不會使用原子彈,也未可知。假定巴基斯坦沒有使用核武。印度實現了武力統一。那時印度的武裝牙齒會差不多掉光了。累的扒在地上,半死半活。

5丶好不容易統一的國家叫什麼名字會爭論不休。妥協後的名字或者叫印巴孟斯坦(聯邦國家)。從此,內部教派丶種族丶利益集團紛爭不已,大小武裝衝突不斷。有限資源,人口達16億的大國,利益分配不均,國家永無寧日。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各自在原有地盤上建立了自治領。

6丶大約15一20年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各自宣布獨立。印度白忙活一場。阿三想成世界超級大國的理想終成泡影。

7丶這個答案題主滿意嗎?不滿意,提出來,還有別的答案。


現實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成為世仇關係,幾乎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國家,而孟加拉原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也就是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孟加拉國獨立,成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

即使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真的組成了一個國家,其內部本身也不具備強大的凝聚力。南亞這一地區民族、宗教複雜,加之古老的種姓制度的影響,整個國家無法形成一個高效便捷的分工體系,很難在經濟社會建設上獲得較高成就。這也是現實中印度發展的窘境,不能說印度沒有前途,只是印度要想騰飛必須要妥善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其實,縱觀現實中經濟發達的國家幾乎都處在溫帶地區,無論是北溫帶還是南溫帶,似乎地球緯度的高低也會影響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巧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處在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知能否打破這一現象。

在對外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若組成了一個國家必然會成為南亞的巨無霸,其對印度洋的管控力度必然加強。靠近這個大國的國家,如斯里蘭卡、緬甸、伊朗、阿富汗也將不得不增加自己的國防力量,保證這個大國不會威脅自己。可能的選擇就是在外交上接近中國,儘可能保持同美國的友好關係,必要的話也可能會同別的大國組成軍事同盟。如前所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國組成的國家內部脆弱,一旦出現危機,就很可能促使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選擇對外的軍事衝突以轉移國內視線,而印巴原本就是有核國家,這會加重其威脅程度。可以說,三國組成的國家很可能成為南亞地區的大國,並且是危險的大國。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從歷史上,這三個國家基本就沒有統一過,因為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語言不同…只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英國依靠武力強行把他們捏在一起。雖然英國殖民了190年,三者聯姻了190年的日子,但是英國撤退後。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所以三者統一成一個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阿三還是有這個心思。可是阿三有這個能力嗎?目前來看還是沒有的,除非印度強大到想打誰就打誰的想吃誰就吃誰地步。但是以現在的國際局勢也沒可能的,首先印度並不是大國,也沒有五常的地位,充其量就是一個中等強國。想要達到那種程度那得多少年後的事了?500年?300年?難道其他國家都不進步了,只有印度進步?所以這個印度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啦。

如果非要假設三國統一成一個國家後。那南亞霸權形成,緬甸,阿富汗,伊朗首當其衝,整個中東地區,東南亞都將重新洗牌。進而中國,俄羅斯,都將會是印度"進取"的絆腳石。比較悲觀的看法那就是在亞洲發生世界大戰。


第一,不可能。

印度信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信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個獨特的宗教,沒有融合精神。

何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大國,都是幾億人口的人口大國,這麼多伊斯蘭教人在一起,絕對不服其它宗教管理的,天性使然。

第二,自古以來,印度是個文化名詞,大多時間分裂比統一長。就算是牛掰的阿育王和阿克巴,也不過統一大部分。大英帝國統治印度才是真正的統一。

分裂那麼久,大家都習慣了,誰還想統一?何況印度人天生沒有統一的念頭。

第三,地理環境限制了印度統一的難度。

印度國內地理環境複雜,統一很難。

第四,周邊大國不允許印度統一。

一個分裂的印度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巴鐵被印度統一了,我們會答應嗎?

俄羅斯,美帝會答應嗎?

穆斯林會答應嗎?印度教徒會答應嗎?

本來印度本土是印度大陸最富有一部分。巴鐵和孟加拉都是貧窮的地方,印度本來窮,再多加幾億窮人,印度養得活嗎?


過去他們同屬於英屬殖民地,但絕不是同一個國家的概念。如果他們願統一成一個國家,經濟上也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在宗教政治上矛盾會增加,同時對我們中國來說,也不見得有何害處,不過就一相鄰究大國而以。 但問題是我們經濟的發展目前還得靠石油,巴基斯坦為我們通向中東的重要途徑,如與印度合為一體對我們不太有利。相反分解印度,把其分成不同的幾個小國,一方面可除我們西南西北面的威協,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我們獲取石油的穩定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