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孟加拉國事實上已經就羅興亞人問題達成協議(註:1、孟加拉一定要稱孟加拉國;2、兩國涉及的不是若開邦問題,而是羅興亞人問題,若開邦本身在兩國之間沒有問題的)。

據我所了解的情況,上周四下午2點,緬甸和孟加拉國的外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正式簽署羅興亞人問題解決協議備忘錄。緬甸同意接收自今天8月若開邦衝突發生起逃到孟加拉國的60萬羅興亞人。這具體分成三步走:

1、首先,緬甸政府派員赴孟加拉國邊境難民營內送表格,讓羅興亞人填寫他們的身份信息與他們的訴求,然後將表格回收後進行核實。如果他們的信息無誤,那麼就可以接回緬甸若開邦。

2、其次,緬甸政府將在若開邦內為這些出逃回來的羅興亞人興建眾多的新村莊,然後無償給回家的羅興亞人居住。

3、第三,真正遣返羅興亞人將於2018年1月開始。

之所以兩國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首先是國際社會給緬甸施加巨大的壓力,尤其是美國與歐洲揚言要對緬甸軍人團體和緬甸政府進行制裁;其次是中國提出的可操作方案,這包括三個階段解決羅興亞人問題方案,比如說停火,和談與發展。此外,中國還對兩國分頭做了溝通工作,從而讓兩國相互理解與攜手解決問題。


8月25日,極端恐怖組織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ARSA)襲擊了孟都鎮Mawdaw的警察哨所,導致緬甸安全部隊前往執行安全任務。因擔心局勢不明,有超過60萬羅興亞人越過邊界到了孟加拉國,兩國一直對此事進行協商。

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季在13屆亞歐外長會議期間表示,她希望本周與孟加拉國的會談,能夠就遣返難民達成諒解備忘錄。

近日,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了第十三屆亞歐外長會議,昂山素季女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己將與孟加拉國外交部長,在11月22日-23日就兩國間難民回國進行雙邊會談。

從上個月以來,兩國官員已經初步討論過遣返問題。

昂山素季對外公布:我們(緬甸)希望儘快簽署諒解備忘錄,這將使兩國能夠開始安全和自願地遣返所有過境者。

國務資政對外表示,在亞歐外長會議期間,與來自中國、東盟和歐洲國家的代表討論了若開邦危機,包括如何落實安南領導的若開邦諮詢委員會提出的《報告》。

昂山素季女士對外承諾,緬甸將為若開邦長治久安、和平與穩定作出努力,但解決那裡的問題需要時間,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理解,更是需要營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

緬甸政府此前就已表示,將根據兩國1993年的協議接受難民。在今年9月下旬,緬甸政府就表示將接受Taungpyo Letwe和Nga Khu Ya村的兩個檢查站的難民,然後將他們重新安置在孟都鎮Mawdaw的Dar Gyi Zar村。

緬甸政府已在建設臨時安置點,預計Taungpyo Letwe村的安置項目將於12月份完成。還會陸續有安置項目進行建設。

昨日晚間有消息稱緬甸和孟加拉國已經達成諒解備忘錄,等有關細節商定後,難民有望回家。不過,緬甸境內這一百多萬沒有身份,不能就業,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們能夠徹底改善生活狀況嗎?

估計很難;錢從哪裡來,人到哪裡去?難民安置需要錢;何處又是這些沒有身份之人的歸宿呢?

緬甸若干地區大約有一百萬羅興亞人,大多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裡,不過緬甸軍政府不承認,並且在1982年剝奪了他們所有人的緬甸公民身份。

自今年八月緬甸若干地區的極少數羅興亞人發生騷亂,緬甸安全部門殘酷報復鎮壓以來,已經有60萬難民跨過邊境,湧入鄰國孟加拉。聯合國在九月對緬甸難民進入孟加拉起草過決議,但美國認為還需進一步觀察,沒有對此決議進行辯論。

上周,蒂勒森作為美國有史以來訪問緬甸的最高官員來到首都內比都與昂山素季和負責若干地區安全的軍方高官會面。不過訪問期間,為了給主人留點面子,美國沒有揮舞制裁大棒;但是面對西方輿論的指責,諾貝爾獎獲得者昂山素季似乎也頗為尷尬,畢竟她不能左右軍政府的決策。

對緬甸全面制裁的政策,在奧巴馬離任之前已經解除;美國媒體認為如果再度恢復全面制裁,將會把緬甸推入中國的懷抱。

再回頭看蒂勒森結束訪問回到美國的做法:美國白宮將緬甸羅欣伽60萬難民逃往孟加拉國看做是"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 ),揚言要對緬甸政府內的軍事高官進行懲罰。美國已經限制了對緬甸軍人的入境簽證人數。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譴責緬甸安全部門和當地流氓地痞對羅欣伽穆斯林進行的迫害,稱其行為不可容忍。同時,蒂勒森還宣稱要針對個人而不是緬甸這個國家進行制裁。

其實美國應該扮演的是調停人的角色,不要動輒不經聯合國訴諸單邊制裁。問題的解決首先是雙方停火,恢復社會秩序;平等協商,對話以求得都能接受的方案,妥協才有出路;尊重歷史事實,最後找出根本原因,徹底解決。用所謂外交辭令來說就是,保持冷靜,剋制和對話。

聯合國和美國是不是都應該拿出錢來支持難民重返家園呢?一味指責,經濟制裁,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願這些難民早日返回家園,恢復身份,安居才能樂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