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費維來還是安徽板藍花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板藍花”)的老闆。但現在,他已經成爲趙軍口中的“老賴”。 正大豐海製藥公司、費維來以及永誠典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過去一週,《國際金融報》記者連續三天實地探訪了正大板藍花公司,對這一事件中的多方進行了採訪,試圖揭開這一迷霧。

攝影 汪建君

3月20日,安徽合肥,大雨滂沱。

安徽正大板藍花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簡稱“正大板藍花公司”),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紫蓬路258號,被這場來得有些突然的大雨,澆了個“透心涼”。

三年前,世界500強企業正大集團的下屬企業——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豐海製藥公司”)從安徽老闆費維來手中收購了一些業務和資產,和歌手雷佳演唱的歌曲《板藍花兒開》同名的飲料品牌“板藍花”也被正大豐海製藥公司納入麾下——正大板藍花公司由此產生。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獨家獲悉,儘管相關的飲料業務運營已有三年多,但正大集團目前仍未擁有板藍花的相關商標專用權。

“板藍花商標目前還在原申請人的名下,而且這些商標處於查封狀態。”近日,安徽省永誠典當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永誠典當”)總經理趙軍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正大豐海製藥公司及其旗下的正大板藍花公司存在涉嫌串通費維來個人,幫助後者逃廢債務、對抗司法查封和執行的情況。

四年前,費維來還是安徽板藍花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板藍花”)的老闆。但現在,他已經成爲趙軍口中的“老賴”。 正大豐海製藥公司、費維來以及永誠典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過去一週,《國際金融報》記者連續數天實地探訪了正大板藍花公司,對這一事件中的多方進行了採訪,試圖揭開這一迷霧。

1

三年前的轉手

在趙軍口中,這次併購合作被描述爲:因公司資金鍊斷裂,費維來纔將安徽板藍花公司擁有的土地、廠房等出售給了正大豐海製藥公司。

2015年8月前,位於合肥紫蓬路258號的公司還不叫“正大板藍花”,而是“安徽板藍花”。2005年,費維來一手創辦了這家以售賣飲料爲主營業務的企業,並擁有了和這家企業經營相關的板藍花、板藍喝吧等64件商標。

2015年,上述主角們開始出演本文的劇情。

《國際金融報》記者拿到的一份《健康飲品項目合作合同書》複印件顯示,2015年8月1日,作爲甲方的正大豐海製藥公司和作爲乙方的板藍花飲料、安徽板藍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費維來等達成了合作。

該合同書顯示,合作雙方約定先由甲方成立一家A公司(彼時擬定的公司名即爲正大板藍花公司),乙方以第三方名義成立一家F公司,在乙方履行完合同約定的全部義務後,以F公司出資成爲A公司的股東,出資額佔A公司註冊資本的27%。

據稱,A公司以6500萬元購買乙方所有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包括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生產設備以及商標專用權等。頗有意思的是,板藍花飲料公司的企業歌曲《板藍花兒開》也被點名包含在內。

在趙軍口中,這次併購合作被描述爲:因公司資金鍊斷裂,費維來纔將安徽板藍花飲料有限公司擁有的土地、廠房等出售給了正大豐海製藥公司,併成立了正大板藍花公司。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印證。據接近正大板藍花公司的知情人士李歡(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012年-2014年,是安徽板藍花的高光時期,那時候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較高,企業品牌影響力也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11月,企業歌曲《板藍花兒開》甚至在大型文藝晚會上被知名歌唱家演唱。然而,2014年底至2015年初,由於公司經營面臨資金困境,且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所以費維來只好選擇將公司賣給正大集團旗下公司。

企查查顯示,正大板藍花公司的成立時間爲2015年8月4日,註冊資本爲1.2億元,法定代表人爲謝炳(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正大製藥集團董事長),股東分別爲正大豐海製藥公司、安徽光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爲智能公司”)以及鹽城市海寶科技中心,股權佔比分別爲64%、27%和9%。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第二大股東光爲智能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6日,僅比正大板藍花的成立日期晚2天。該公司註冊資本爲3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爲費勤俠,持股16.67%;另外還有一名費姓股東費維春,持股27.83%。《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費勤俠是費維來的兒子,費維春則是費維來的堂弟。

這些資料和前述《健康飲品項目合作合同書》約定的內容相吻合。據瞭解,合同書中所說的F公司即爲安徽光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正大板藍花公司的官網上,有一篇發佈於3月11日的文章,標題爲《世界500強,創富英雄,正大板藍花引領2019植物飲料新格局》。文內寫道:中國植物飲料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以涼茶爲代表的植物健康飲品迅速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的正大板藍花應勢而生,世界500強開啓新的篇章……

顯然,公司對於飲料業務的發展和未來抱有野心和期待。但《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中國商標網後注意到,板藍花這一商標並未實現轉讓。相應的商標轉讓不予覈准通知書在2016年9月1日印發。這意味着,前述合同書中約定的商標轉讓事項截至目前還未完成。

2

陷入糾紛

永誠典當此前已經上訴到鹽城中院,鹽城中院也給到了明確回覆:已發回重審,要求大豐區人民法院再審,目前再審處於排期中。

正大板藍花公司爲何至今未能擁有相應商標的所有權?

“儘管現在正大板藍花公司的業務是在正常經營,但板藍花的商標已經被我們(申請)查封,所以板藍花的商標所有者目前還是費維來。”3月11日,在上海一個辦公場所的會議室內,趙軍這樣向記者表示。

趙軍和費維來之間也曾有一個合作“故事”。據瞭解,2012年3月12日,費維來曾用安徽板藍花92.05%的股權對應的全部股權及全部派生權益質押,向永誠典當借款800萬元,借款期限爲3個月。當天,雙方在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股權出質設立登記。

不過,合同到期後,費維來沒能如約償還。經雙方協商,將借款期限延續到了2014年9月11日,雙方也簽訂了《續借款合同》,但在合同到期後,費維來一直未償清借款本金等費用。

永誠典當方面表示,在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收購費維來旗下業務前,費維來曾告訴他們正大集團有意收購板藍花業務。作爲債權人,永誠典當曾要求全程參與費維來與正大方面的合作,但費維來拒絕了,還告知要和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成立新公司進行業務併購。“聽聞他們要成立新公司,我們就趕緊去上訴了,然後進行(資產)保全”。

3月2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探訪正大板藍花公司時獲得了一份內部聯絡名單。過去幾天,記者向名單上的正大豐海製藥公司高層數次致電併發去短信,意欲瞭解其是否知曉費維來的前述債務問題,但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給到任何迴應。記者亦在正大板藍花公司通過門衛數次和企業溝通採訪,但均遭到拒絕。

因費維來拖欠當金本息及各項費用逾千萬餘元,永誠典當將費維來起訴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法院。2015年9月28日,該院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凍結了費維來名下64件商標的專用權(涉及本案糾紛的商標爲62件),並已於2018年9月5日續行查封。

永誠典當方面告訴記者,期間,費維來也有上訴,但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於2016年9年19日就該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費維來向債權人償還當金及利息等款項。因費維來拒不履行以上債務,其據此向包河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由於費維來名下沒有其他可供執行財產,包河區人民法院準備依法啓動對其名下商標專用權的處置程序。

對此,正大板藍花公司顯然並不認可。據永誠典當方面透露,2017年6月21日,正大板藍花公司向包河區人民法院提交《執行異議申請書》,稱費維來已將名下商標的專用權轉讓給了他們,要求包河區人民法院解除查封並不予執行。與此同時,正大板藍花公司還向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相應的62件商標(正大板藍花公司在案件審理中撤回了其中兩件商標要求確認專用權的訴訟請求)專用權歸其所有。

《國際金融報》記者拿到了關於這一案件的判決書複印件,內容顯示,大豐區人民法院已於2017年9月6日作出一審(2017)蘇0982民初3505號判決,判令62件商標專用權歸正大板藍花公司所有。

據悉,2018年1月,永誠典當方面依法向大豐區人民法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要求撤銷3505號判決。但2018年9月27日,大豐區法院作出一審裁定,以永誠典當不具有起訴資格爲由,駁回了起訴。

但根據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永誠典當此前已經上訴到鹽城中院,鹽城中院也給到了明確回覆。“這個案件,中院是發回重審,要求大豐區人民法院再審,目前再審也是處於排期中”。

3月2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與費維來取得了聯繫,他對記者表示,公司已經賣給了正大,自己目前在“外地”。對於商標爭議和轉讓一事,費維來則稱:“2015年8月,我就和正大方面簽訂了轉讓合同。”至於其他更多問題,費維來沒有明確回覆,僅表示,“判決書上都很清楚”。

對於永誠典當所指的案件即將重審以及在商標上存在的糾紛,記者亦採訪了前述聯絡名單上的正大豐海製藥公司相關負責人,但對方並未給予迴應。

3

合作雙方唱雙簧?

在永誠典當看來,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正大板藍花公司存在配合費維來逃廢債務、對抗司法查封和執行的嫌疑。

在永誠典當一方看來,從最初和費維來達成合作到後來向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正大板藍花公司存在配合費維來逃廢債務、對抗司法查封和執行的嫌疑。“正大豐海製藥同意費維來成立新公司,同時費維來又不直接持有這個公司的股權,換人持有,這就是隱匿資產;然後兩方又在異地法院(鹽城大豐區人民法院)聯手訴訟,通過取得法律文書的方式對抗財產保全法院”。

對於永誠典當方面的上述指控,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方面並未給到記者回復。

根據前述資料,目前光爲智能公司是正大板藍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瞭解到,光爲智能公司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芙蓉路翠微苑商業大廈621室,業務經營範圍主要包括智能汽車變色玻璃、新能源電池、智能光電開關以及電動車輛銷售等。

3月19日,爲了證實永誠典當所說的費維來存在“隱匿資產”等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光爲智能公司所在地,但並未發現這一公司的身影。標牌顯示,此地爲“合肥新寶物流有限公司”,621室爲總經理辦公室。記者上前探聽時,一名大約50多歲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稱,光爲智能公司已經搬走了,但搬到何處,對方並未透露。隨後,記者撥打該公司的官方電話進行諮詢,對方回道“打錯了”,便隨即掛掉了電話。

此後,記者通過多方打聽獲悉,身爲光爲智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費勤俠目前任職於正大板藍花公司,企查查信息也顯示,費勤俠是正大板藍花公司的董事兼高管。

3月2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取的一份員工名單顯示,費勤俠任職於正大板藍花公司市場部。多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他(費勤俠)天天都來公司上班。”

據悉,2015年8月,費維來將公司賣給正大集團後,兒子費勤俠仍舊留在正大板藍花公司工作並持有公司部分股權,但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費勤俠還很年輕,在這裏也並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永誠典當方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目前已經難以聯繫上費維來。“費維來是個人借貸,他名下的很多資產在和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成立新公司後,等於都已經轉移了,目前僅有的就是這個商標”。

4

商標歸屬誰?

多位律師對記者表示,具體商標的歸屬目前還難下結論,要看鹽城當地法院進一步的判決結果。

目前來看,商標專用權的最終歸屬已經成爲前述事件的核心。永誠典當方面指出,費維來的財產狀況直接關係到其能否清償對債權人的債務,其對62件商標專用權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

不過,一名律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雖然未辦理商標權轉讓手續,但是正大豐海製藥公司只要支付了合同對價,前述商標權就應當歸屬於正大豐海製藥公司。“費維來未能辦理商標轉讓手續的核心原因在於永誠典當的保全行爲,在保全期間,任何人都無法對商標權採取任何處分行爲,除非保全措施被解除”。

該名律師還表示,企業是否使用商標權肯定要基於企業自身考量,當然,這個案件會讓企業衡量使用商標權的風險問題。“所以在商標權未辦理正式的轉讓手續前,企業一般不會使用。”他認爲,具體商標的歸屬目前還難下結論,要看鹽城當地法院進一步的判決結果。

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專注知識產權保護的張怡律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法院在審判商標權歸屬的案件時,一般都要去看權利的狀態,如果已經被查封了,在有權利限制的情況下通常不宜直接判決歸屬於誰。

張怡指出,在前述永誠典當和費維來的案件中,後者質押的標的本身不是商標權,但現在債權人是要用商標權進行抵債。“個人借了錢不能還,商標權也是一個無形資產,債權人等於先做了一個資產保全,保全了這個商標權益,後面是想拿商標權進行抵債,是保全行爲後的一個執行行爲,要靠執行法官去執行,而且債權人應該儘快申請法院去做執行,知識產權局也應當依法配合”。

記者注意到,前述60餘件商標的專用權期限已不足一年。對此,商業祕密網創始人、知識產權保護專家孫佳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商標是有專用權期限的,期限過後,還有6個月的寬展期。在被查封的情況下,商標申請人可以和法院方面協商,進行商標的續展。

5

衍生風險

這幾年,板藍花廣告做得少,名氣還不夠,所以市場表現不是太理想。但正大板藍花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和壓力不止於此,商標的歸屬將成爲影響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此前有接近費維來的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據費維來表示,正大集團收購板藍花相關業務後有意將其打造成可以和加多寶、王老吉相匹敵的品牌。

正大集團是泰籍華人創辦的知名跨國企業,核心業務包括農牧食品、商業零售、電信,同時涉足金融、地產、製藥、機械加工等10 多個行業領域。據該人士稱,正是在飲料領域業務佈局的缺失讓正大集團對板藍花產生了興趣。

不過,這些說法並未得到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方面的證實。

即便商標目前還未歸屬正大板藍花公司,但記者注意到,其相應的業務展開情況一切正常。

“忙的時候,我們要加班到九、十點,不忙的時候,六、七點就能下班了。”正大板藍花公司的一名員工王海(化名)對記者稱。彼時,王海正準備下班,在和記者的交流中,他表示,“板藍花現在做得沒有以前好了,之前的銷量做得更大。”

正大板藍花公司的多名員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謝炳幾乎不怎麼會來公司,總經理夏文餘基本上一個月纔來一次。

不過一名合肥地區飲品市場的銷售經理張恆(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正大板藍花在飲品市場只能算是中小品牌,就合肥地區而言,板藍花的鋪市率並不高。“無論是在大賣場,還是在通路市場,都很少看到板藍花這個品牌”。

另有一名正大板藍花公司的內部員工張洋(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這幾年,板藍花價格賣得相對比較高,但廣告做得少,名氣還不夠,所以市場表現不是太理想。

正大板藍花公司所面臨的風險不止於此。

張怡告訴記者,如果包河區人民法院準備依法啓動對費維來名下商標專用權的處置程序,最後商標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所有人變更爲債權人後,正大板藍花公司將很難再主張相關商標權的所有權。

在張怡看來,此種情況下,正大板藍花公司可以要求費維來承擔違約責任,這也是盡職調查沒做好的風險。“商標轉讓的時候可以去知識產權局查詢商標的狀態,如果權利已經被限制,就是有風險的”。

對於此次正大板藍花公司所面臨的商標糾紛一案,《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正大集團以及正大豐海製藥公司所屬的正大製藥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均未收到迴應。

記者 王敏傑 汪建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