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最熱門的一定是應用商店了。但是我們做互聯網的都知道,客戶端帶來的弊端很明顯,如轉化率低,更新不及時。另外對於移動終端還有存儲空間等問題。

因此PC端的程序逐漸向WEB端發展,甚至極端雲概念提倡拋棄硬碟,電腦只需要顯示層必備的硬體即可。 這樣的趨勢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其中是否有跡可循?是否可以因此把握到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呢?


Web 模式依賴兩點:一是強勁的硬體,二是大屏幕。而這兩點對於手機來說都還不具備。

從目前來看,所有 Web 應用,包括遊戲,都不可避免的在運行效率,界面響應速度方面比不過原生應用,而這意味著 Web 應用對硬體配置,網速有更高要求。這一般只能在 PC 端做到。

另外,一個典型的 PC 的工作功率是 60-100W。手機的典型的工作功率卻通常只有區區 1W ,這也決定了手機目前不可能具有 PC 那樣強勁的硬體性能。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手機的網速跟不上發展,再加上平臺有限制,致使大多數應用將相類似的頁面、功能都整合到應用中,以求提高用戶端的響應速度。而pc的應用基於較快的互聯網帶寬,因此可以採用雲技術來加快更新和響應速度,這樣就減少客戶端的開發、測試、更新的成本。


手機的發現方向其實也是Web啊,只不過現在硬體水平達不到,瀏覽器的渲染效果遠達不到本地窗口渲染效果,所以就客戶端為王了。 但是,終有一天,客戶端也是Web為王的。

客戶端以APP方式還是WEB方式,業界有過多次爭論,兩種方式均有優劣,且優劣會隨著中心伺服器平臺/客戶端平臺/瀏覽器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及西方「事物都是螺旋上升」的哲學思想。

從發展方向看,移動終端在性能和功能上的發展速度很快,這給了移動終端瀏覽器功能完善的基礎,再有幾代移動終端CPU/內存的迭代升級,可以說從平臺性能上到瀏覽器性能,都能為WEB作為應用的平臺打下基礎,加之WEB應用良好的跨平臺優勢,移動互聯網應用公司轉向WEB開發的趨勢就很明顯了。

如果非要劃分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分工,我覺得,手機硬體設計和製造是一個陣營,手機OS和手機瀏覽器有激烈的競爭,甚至走向統一,這是一個陣營,而應用開發商的關注點不應該在實現的平臺技術(是app實現還是WEB實現),而是在分析、發現、挖掘和促進客戶需求的滿足上面。

也就是說,應用開發商關注客戶,平臺開發商(包括手機OS和瀏覽器)關注技術


pc端入口是瀏覽器+網址。有人喜歡把所有網站都弄個快捷方式扔到桌面上嗎? 手機端反之。 比如你要用手機訪問知乎,是點一下知乎app圖標方便呢,還是打開手機瀏覽器,然後再輸入知乎地址方便呢?
mac上客戶端化挺強的 未來在雲 但是雲不代表開網頁


當下的手機是10年前的PC機(網速低、網站功能少),當下的手機APP是10年前的PC軟體(本地軟體比瀏覽器應用好用得多)

也有超前於時代的:像豆瓣電影這樣的應用就是一個網頁啊(不用安裝 APP ),用手機瀏覽器打開 http://movie.douban.com ,普通的瀏覽器瞬間變 APP ... 把網站都弄個快捷方式扔到手機桌面上,下次用的時候再點就好了
這個是手機自身硬體設備條件限制造成的,手機上的應用和信息如果向WEB端發展,會造成用戶使用的諸多不便,就每次的使用步驟論起碼也得多出兩到三個步驟,而且在手機瀏覽器中頁面規劃粗糙,有效信息傳達困難,更別說配以應用了。
現在手機端還是受制於手機的小屏幕和相對電腦較低的網速和處理速度,選擇客戶端其實更多是權宜之計。

未來的趨勢肯定還是web模式,也就是所謂瘦客戶端模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