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三亞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應該算是海南具有一定歷史的風景勝地了,這裏的山清水秀奇鬆怪石自南宋以來便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遊覽,更是留下了衆多的墨寶和古蹟。每一個人心目中的大小洞天都是不一樣的,不好啊文人墨客口中的大小洞天也呈現着不同的模樣。這裏有“南溟奇甸”、“海山奇觀”、“南國仙境”等諸多美譽,更是被譽爲“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

小洞天確實是一個海邊岩石下的山洞,但是大洞天至今還沒有被發現,有一種解釋是,科學家們解釋大洞天其實是指整個南山這片區域是個大洞天,三亞政府還懸賞幾十萬給發現大洞天的人,但是至今還不見其蹤影。小洞天是南山上最具代表的洞穴,如果將整個南山看做一個整體,那折法景緻也算是別有洞天,稱作大冬天也不爲過,可以理解爲小洞天加整個南山就是大小洞天,“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人足”、“試劍峯”這些都是歷代詩文摩崖石刻。

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而蜚聲海內外。各種石雕,題詞,在這裏隨處可見。

三亞大小洞天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天工造化的山海形勝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主題的遊覽區域:彰顯古代道跡仙蹤的“洞天福地”區域,發掘長壽文化的“福壽南山”區域,宣傳中華龍文化的“南海龍王”區域,揭示古崖州文化淵流的“摩崖題詠”區域,以濱海自然風貌爲主題的“山海奇觀”區域,展現1.4億年前生命世界的“三亞自然博物館”。不同的主題都在展現着三亞這片福地的勃勃生機。

三亞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衆多名人勝蹟。唐代高僧鑑真爲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曾於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了一段不朽的傳奇爲人稱頌。不得不提的是這第五次東渡,那一年他年事已高,船隊從揚州起航,幾經風浪,在茫茫大海上向南漂流了14天,生活條件極度嚴峻,最後抵達海南南部。因一路奔波,鑑真和尚不幸身染重病,雙目失明。但他在經歷了5次失敗之後,仍然未曾放棄,於公元754年再次起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爲傳播唐朝文化和佛教文化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現在景區內還有一座大型雕塑,就是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時的情景。塑像高大凝重,表現出了一代高僧高遠的志向和矢志不渝。到了宋末元初我國棉紡技術革新家黃道婆在這一帶採棉紡織,並從這裏登船離岸,把崖州的植棉技術和棉紡技術傳播海內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和傳法佈道,使大小洞天從此與道家有了淵源……

沒去過海南的人都以爲南山寺和南山大小洞天位於同一片區域,其實並非如此。我們祝福老人常說的“壽比南山不老鬆”,就在此地。

盤根錯節的古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

海南島的海岸線不同於其他地方,獨具特色,依山傍海,海上怪石嶙峋,海岸蜿蜒曲折,給人以一種更獨特的美感。

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三亞的美景處處有,大小洞天的別緻值得一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