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範媛

美國於5月2日結束對伊朗石油出口豁免,美國和伊朗石油爭端持續發酵。內地經濟時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內地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世界經濟處副處長梅冠羣,解析後期國際油價走勢。從中期角度看,預計未來油價走勢將呈區間波動、總體穩定的特點。

梅冠羣:從2019年4月底開始,國際油價連續多日下跌有兩方面原因。從需求側看,在豁免期間,各國和企業在國際市場收購原油增加庫存。5月2日豁免到期,收購原油增加庫存行為趨於結束。基於供給側的預期發生轉向,市場逐漸認識到,即便伊朗退出原油供給市場,其他國家也可用閑置產能彌補這部分供給缺口。到2019年4月,伊朗對外原油出口為90萬桶/天,目前歐佩克閑置產能約為300萬桶/天,加之俄羅斯、美國等都有些閑置產能,國際市場完全有能力彌補伊朗供給缺口。在歐佩克閑置產能中,三分之二為沙特閑置產能,三分之一為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等國閑置產能,僅沙特一國的增產就可以代替伊朗,但沙特遲遲未明確表態,市場預期存在擔憂。近期,沙特態度逐漸明朗,同意在減產協議的最高產量約束下,實行一定程度增產,為市場喫下一顆定心丸,市場預期發生轉向,前期看漲預期釋放。

內地經濟時報:市場此前分析,油價暴漲是基於伊朗曾提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目前看伊朗沒有這麼做,但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下滑很快。

梅冠羣:對當前國際原油市場的預測有一個基本前提,是伊朗不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每天進出霍爾木茲的原油吞吐量可佔到全球海運石油總量的約三分之一,如果伊朗封鎖該海峽,全球原油市場將遭遇巨大的外部沖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不可估量。

從目前情況看,伊朗應不會選擇這一極端做法。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是希望採取極限施壓的做法,使伊朗能回到談判桌前。伊朗提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針對美國極限施壓的極限回應,也意在增加談判籌碼。如果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也侵犯了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國的核心利益,伊朗將在中東地區陷於孤立。因此,伊朗可選的辦法是與美國談判,伊朗只是用封鎖爭取最好的談判條件而已。

梅冠羣:對伊朗而言,內地是伊朗原油重要的出口市場,制裁前約四分之一的出口原油是供給內地市場的。但對內地而言,伊朗原油是多元進口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制裁前從伊朗進口原油約佔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8%。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後,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佔比有所下降,目前我國原油進口達到1000萬桶/天左右,從伊朗進口原油佔總進口量的比重下降到5%至6%左右。即便伊朗原油出口歸零,也不至於影響我國原油供給大局。

我國還可擴大從其他市場進口原油,沙特、俄羅斯、安哥拉、阿曼等都是主要的原油供給國。內地也可以從美國擴大進口一部分原油。隨着下半年美國原油管道瓶頸問題的解決,美國西得克薩斯盆地等主要產油區原油運不出來的問題將得到較大緩解,更多美國石油將進入國際市場。美國一直希望內地擴大進口以緩解對華貿易逆差,擴大美原油進口亦是一種方式。

內地經濟時報:您對後期國際油價走勢如何研判?

梅冠羣:在伊朗沒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情況下,從中期角度看,預計未來油價走勢將呈區間波動、總體穩定的特點。

從供給側看,盡管受制裁影響,伊朗、委內瑞拉原油供給大幅下降,但沙特、阿聯酋、俄羅斯等可能適度增產,美國頁巖油也將加大銷量,可彌補供給缺口。國際原油市場的供給側會總量穩定,但結構會有變化。本輪歐佩克減產協議會持續到今年6月底,但減產大概率會繼續延續到今年底。短期內不會有大幅增產,決定原油價格就不會有大幅下跌的壓力。

從需求側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據IMF4月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3.3%,比2018年下降0.3個百分點,且全球原油庫存處在高位。因此,短期內不會有大幅增長,決定原油價格也就不會面臨大幅上升的壓力。

從定價看,美聯儲貨幣政策處在中性穩健的狀態,既暫停了緊縮政策,也未開始新的擴張,這為油價穩定提供了較好的貨幣基礎。但短期的波動仍存在,特別是圍繞美伊關系的變化、沙特對增產補缺的表態和行動、6月份減產協議是否繼續等,市場預期可能會不斷受消息沖擊影響,部分情況波動可能較為劇烈,但總體看波動幅度應小於前段時期。


內地經濟時報,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一份綜合性經濟類日報。依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強大的科研和信息支持,致力於為內地和世界讀者提供前導性、客觀性、國際性的高端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