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雪松

3月份以來,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小陽春”行情。一方面,武漢、南京、蘇州等成交量大幅回升,新開盤項目去化率皆有增長;另一方面,重慶、天津、合肥等土拍市場明顯升溫,房企拿地熱情高漲,地價重回高位。

在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看來,多數二線城市潛在供應總量適中,但貴陽、昆明、西安等部分二線城市潛在供應量整體偏高。從潛在供應區域、產品檔次來看,受供地結構性因素影響,貴陽、昆明、西安等潛在供應主要集中在重點規劃片區,貴安新區、滇中新區、西鹹新區這類國家級新區潛在供應量皆不容小覷。並且,待開發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顯著偏高,去化前景難言樂觀。

2018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7.2億平方米,同比微增1.3%,商品房銷售金額149973億元,同比增長12.2%,銷售規模持續創歷史新高。不過,各能級城市市場格局此消彼長,成交分化之勢愈加顯著。

據CRIC數據顯示,2018年二線城市商品住宅累計成交26514萬平方米,同比微降3%,雖然廈門、海口等市成交下滑較為明顯,但熱點中西部城市鄭州、蘭州、重慶、西安等市均有較大增長,整體二線城市市場依舊堅挺。丁祖昱認為,目前,市場雖邁入下行通道,觀望情緒開始蔓延,但由於二線城市需求堅挺,支付能力相對較強,疊加政策放鬆預期,預計2019年二線城市成交量將小幅上升。

因一線城市供地長期受限,多數三四線城市供地則明顯過剩,二線城市逐漸成為房企競逐的焦點所在。自2015年二線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規模跌到歷史低谷後,2016年開始觸底反彈,成交量、價均持續提升。隨着2018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房價上漲預期趨緩,二線城市前期出讓的大量高價地將陸續進入開發銷售階段,去化壓力將有所浮現。

2016年乃是市場公認的地王年,尤其是二線城市頻出地王,全年共計集中出讓250宗單價、總價地王,佔比超七成。其中,合肥、杭州、南京、天津四城土拍市場異常火熱,地王幅數都在30宗左右。如今,地王盤大量入市。不過,受限價政策影響,地價、房價之間的溢價空間顯著收窄,二線城市地王盤普遍面臨一定的去化壓力,顯著波及開發銷售進度。截至2018年底,2016年出讓的地王盤仍有一定數量尚未開工。

根據二線城市待開發土地測算未來商品住房潛在供應量,不難發現存在兩大風險性因素:其一,石家莊、太原等7城土地供應明顯過量,潛在供應規模不容小覷,庫存風險仍需警惕。其二,廈門、蘇州等7城待開發土地價格明顯偏高,疊加房價上漲預期暫告終止,高價盤去化表現着實不容樂觀。如貴安新區,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超2000萬平方米,佔比多達63.3%。並且,待開發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由於貴陽、昆明和西安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顯著偏高,佔比都在95%以上。一旦市場需求難以有效承接,在售項目去化率持續回落已是大概率事件,開發銷售週期也將明顯拉長。而廈門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地王盤也不在少數。部分待開發項目地價、房價明顯倒掛,已然陷入開盤必虧本的窘境。長期來看,廈門房地產市場難言實質性好轉,中、高端產品去化前景着實堪憂。

不過,丁祖昱認為,總體上來看,二線城市仍是市場穩定器,更是市場下行週期的避風港。長期來看,二線城市市場需求依舊堅挺,潛在供應量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未來成交量。


內地經濟時報,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一份綜合性經濟類日報。依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強大的科研和信息支持,致力於為內地和世界讀者提供前導性、客觀性、國際性的高端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