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健康保險資管中心 張瑋

2月以來的股市行情高漲令人唏噓,包含部分機構和絕大多數散戶在內的投資者都表示“踏空”,期盼抓住短期“牛尾巴”。臨近季末,股票市場上升勢頭放緩,震盪格局又現。迎春行情就此終結?下一輪何時再起?

激發此輪行情的催化劑在於2月中旬公佈的社融數據大超預期,隔日滬深股市全線高開,單邊上揚。此後,在“一大背景”和“兩大主題”的帶動下不斷走強。“一大背景”指的是中美貿易談判轉圜,風險偏好普遍提升;“兩大主題”分別是豬週期帶動的農林牧漁和券商股帶動的非銀金融。一方面,豬肉價格在去年走過了週期低谷,當前生豬出欄量明顯走低,加之非洲豬瘟長期作祟,豬價長期走高几無懸念;另一方面,風險偏好的提升和科創板的預落地利好券商,券商既可以在活躍的市場交易中攬獲更高的佣金,也可以用成本價跟投科創企業,換取淨收益,可謂“坐享其成”。特別是,券商股走高几乎成了每一輪牛市的敲門磚。

當然,讓投資者真正打消顧慮的,還應數2月下旬召開的政治局學習會議,習總書記指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是高層第一次強調金融活、金融穩、金融興對拉動經濟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像以往僅僅強調金融要爲實體經濟服務。被市場解讀爲金融監管的中期拐點,券商股一路上揚,有關“技術性牛市”的言論接踵而至,隔日上證綜指收漲5.6%,創2015年7月以來最大日漲幅,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進入3月,大金融板塊仍是全市場的絕對風向標,但理性的投資者更善於在市場追漲的時候看到風險。這輪迎春行情的風險在於漲得太快,與政策層面所講的“打造長期健康資本市場”不符。“長期”“健康”追求的市場形態是慢牛,好比2009年以來的美股,波瀾不驚、穩步上揚,杜絕的是短期的大起大落、瘋狂追漲。前面提到的“一大背景”和“兩大主題”帶給股票市場的只是預期,並非基本面的實際改善。凡是預期遲早都會“消磨”,特別是中美貿易關係的轉圜,如果短期沒有新的利好消息傳出,市場惰性會逐漸積累,這就好比放開一隻緊握已久的彈簧,開始時還能立即反彈,但遲早會迴歸理性區域。

初步判斷,股市已經進入圍繞上證綜指3000點波動的“躊躇區間”。

向上,3200點位阻力較大,除非有大的利好,否則很難突破,而且4月將集中出臺上市公司一季報,預期偏謹慎;向下,2800點位的“缺口”又不大可能回補,初步判斷2900點是短期震盪下限。爲什麼?試想一下,年初以來的行情已經激起了市場情緒,甚至引發了場外配資,如果短期回調填補了2800點的“缺口”,市場參與者豈不更加“肆無忌憚”、盲目追漲?倘若留個缺口“懸”在那裏,時刻掛念着回調風險,反倒可以抑制風險,有利於鑄就長期慢牛格局。不僅如此,春節以來“踏空”的投資者不在少數,期盼短期回調、逢低進場,這就對應着大把的流動性資金尚在“排隊”,這也是短期不會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這輪震盪要持續多久,下輪行情又何時再起?

今年1月,筆者曾提出全年股市大概率呈現“M”形走勢,前有迎春報曉,後有改革助陣。這兩者不無聯繫,核心都在於對中美貿易關係轉圜的高度看好。對於特朗普而言,2018年是“撒網”年,2019年是“收網”年。我們看到,去年特朗普不僅僅針對中國,更是硬生生地把G7搞成了“G6+1”,再加上不停地“退羣”,把他的不滿傳向了世界各個角落;而今年恰恰相反,由於2020年即將面臨美國總統大選,他需要同時面對來自美國國內民衆和華爾街的雙重壓力,如果繼續“鬧”下去,終究“自損八百”、得不償失。因此,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勢必與去年截然相反,力求與中國一道盡早達成協議,創立共贏局面。

貿易共贏對應着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升,這便催生改革。爲了適應國際競爭,更好滿足“引進來”和“走出去”,我國傳統的產業格局、標準體系乃至政策制度都需要及時跟進。從這個視角來看,今年可謂是“改革年”,儘管改革會有陣痛,但掩不住長期利好的大勢,金融市場更應對改革前景充滿期望。預計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在改革東風和科創板落地的雙重配合下,國內股市有望結束震盪,迎來年內第二輪上漲。而真正的牛市,大概率在2020年開啓。

宏觀角度看:首先,2月PMI庫存減少、訂單增多,“補庫存”對商品及原材料需求加大,加之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都有下降,更需基建“託底”,以黑色系爲主的週期行業存在較大機會;其次,單月社融收縮明顯,未來會繼續奉行“寬信用”格局,企業營商環境預期改善,利於創投;再次,穩就業和穩消費是宏觀調控重點,一旦消費數據回暖,“大消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後,考慮到科技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科創類企業將成爲中長期市場追逐的重點,不排除催生“明日藍籌”的可能性。

(編輯:趙芳迪 校對:顏京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