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學雷鋒活動就像一股

永不停息的春風,

溫暖着人心。

三月,濟南這些老師和學生的照片,

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

9年堅持公益,普及急救知識

爲了學生,她自學急救知識、考取高級救護師資格、堅持做公益講座爲師生普及急救知識……她叫邵雪娟,是濟南九中的一名語文教師。

9年堅持做公益,邵雪娟說,她只爲了圓一個爲人師者的誠摯心願:希望自己的學生身處暴恐事件,既有保護自己的機智,又有救助傷員的能力;希望自己的學生在發現有人猝然倒地時,能毫不猶豫地實施有效急救,挽回可貴的生命。

牽掛學生,掛着點滴帶學生閱讀

學生病了,請假回家休息;老師病了,放不下班裏的學生,於是利用午休時間,一邊打點滴一邊看顧學生。

照片裏的女教師叫鄒中琴,是鋼城區汶源街道丈八丘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從教七年,在學生和家長的心裏,鄒老師是個“能操心”的人,但在家人看來,鄒老師總是操心“別人家的孩子”卻顧不上“自己的孩子”。 鄒中琴老師卻說,因爲自己明白教師是個“良心活”,“自己的兒子以後可以彌補,這些學生們我只能陪他們這幾年。”

背學生上學,她是學生的“雙腿”

對周銘珂來說,病痛給她帶來了諸多不便,讓她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自由地行走、奔跑;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像媽媽一樣的老師,還有像兄弟姐妹一樣的同學。

在濟南市鋼城區艾山街道中心小學,從一年級入校第一天開始,揹着周銘珂上下樓成爲班主任許文燕每天的必修課。慢慢地,許文燕的行動感染了班裏的學生,學生們紛紛伸出稚嫩的小手去幫助周銘珂。五年來,許文燕和她的學生成了周銘珂在學校的“雙腿”,陪着周銘珂一路走來,行走在充滿溫馨的校園裏。

默默堅守,將“開心益課”進行到底

一個老師一輩子最多隻能教300多個學生,但是當教育裝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教育就能打破課堂、學校的邊界,讓更多的家庭受益。懷揣着這樣的責任感,2017年4月,燕翔小學李曉康老師採取“互聯網+公益”的模式,在全國首創網絡公益課堂——開心益課。

2年時間錄製900多節課程,100多萬人次聽課……爲了上好每一堂課,李曉康投入了所有業餘時間,下班後、雙休日、節假日,工作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一個在他人眼裏有着雙休日、寒暑假的人民教師,伴隨着公益事業的起步和千萬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幾乎全年無休。

錄製視頻“微課”,爲學生答疑解惑

在“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手機視頻APP上,“九月老師”是個數學“名人”:她有6萬多的粉絲,視頻點擊量超四百萬。“九月老師”把小學數學中的習題進行了分類建模,把每一堂課的重點、易錯點都變成了免費視頻課。

“九月老師”的真實身份是濟南市清河實驗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她叫宋學敏。近兩年來宋老師共錄製600餘節微課,把自己將近30年的教學智慧和教學經驗用微課的形式分享給學生。宋老師說:“做微課這件事,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更是一份滿滿的期待!我希望用我的這份堅持換來一部分學生的堅持,讓他們堅定學習數學的信心,在任何時期不要輕言放棄!”

熱衷做公益,她是閒不住的“老教師”

濟南市萊蕪區蓮河學校教師卞新玲是個“閒不住的人”,8年前教着語文、當着班主任的她,自學考出了學校第一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如今年過半百的她更是能“折騰”,一邊帶着畢業班的語文課,一邊還不定期給老師、家長和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堂,每週還要抽出半天時間義務到民政局值班,爲問題家庭進行婚姻教育指導。

爲了學生,她“跪着”批改作業

作爲教師,批改學生作業可謂是“家常便飯”。 3月21日上午,一位老師在辦公桌前“跪着”批改作業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照片的主人公是濟南市槐蔭區錦繡城小學老師楊豔麗。

因爲腰疼嚴重,醫生建議楊豔麗平時必須進行活動,要是實在沒空起來,那就跪下來,讓膝蓋受力,增加血液循環,緩解腰腿疼痛。爲了不影響工作,楊豔麗便跪着爲孩子批改作業。“這樣堅持一週了,至少覺得腰沒那麼辛苦了。”楊豔麗說,“只要能堅持,我就會一直奮鬥在教育一線。”

堅強樂觀,11歲少年撐起一個家

三年前母親病逝、父親病倒,濟南商河縣孫集鎮楊八士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郭玉虎和姐姐擔負起了支撐一個家的重擔。

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這個11歲的少年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是年級“學習標兵”、“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學雷鋒標兵”,還是2018年感動商河十大人物之一。

一個電話,花季少女挽救花季少女

在去醫院看望奶奶的路上,濟南三職專2017級會計三二連讀2班的張克穎看到有人疑似輕生,果斷撥打110報警。這個17歲的女孩沒想到,這一通至關重要的電話救回了一個和她同齡的花季少女,也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我當時什麼都沒想,就盼警察叔叔快點趕到救下她,如果不撥這個電話,我會難過一輩子的,我慶幸自己的正確反應。”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就是這樣簡單,在他人艱難困苦之時,看到他的艱難,拉他一把,也許就能救回一個生命。

拾金不昧,將失主錢包完璧歸趙

在公交車上撿到錢包,沒有失主的聯繫方式,你會怎麼做?濟南七中高一6班的學生潘穎憑着錢包裏的身份證地址,把錢包完璧歸趙,送回了失主手裏。失主李先生特地送去感謝錦旗,這個質樸的姑娘說:“這是應該做到,相信我的同學們遇到這種事情,也一定會這麼做。”

心懷善良的學生,

默默付出的老師,

這樣感人的故事,

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這些爲教育奉獻、爲生命掌燈的身影

如夜幕初上時的一盞盞華燈,

點亮我們的生活

也點亮着我們的靈魂。

爲他們點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