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同步態勢逆轉,2019年下行壓力較大。但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

王一鳴說,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增速開始回調,前一段同步復甦的態勢出現逆轉。不同經濟體的分化在加劇。在發達經濟體內部,美國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減弱,但比其他發達經濟體好;歐元區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德國,受外貿和汽車生產下降影響,經濟明顯回調;日本也比較低迷。新興市場經濟增速雖然較快,但增速也在下降。

他指出,貿易摩擦是當前全球經濟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正衝擊着全球經濟。去年9月,世界貿易組織(WTO)下調了對2018年和2019年世界商品貿易預測;該組織預計,2019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爲3.7%,低於先前預計的4.0%。此外,去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稱,如果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受貿易停滯、金融市場混亂等影響,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下降超過0.8個百分點。

第二個風險是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不下,增加金融市場風險。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債務規模接近250萬億美元,差不多是同期全球GDP的3倍,創歷史最高水平。儘管債務上升的勢頭在下降,特別是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債務水平依然很高,使得市場對利率的變化極爲敏感。

“在美元走強,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高的背景下,那些超低利率時期大量負債的新興市場將面臨大量本幣貶值、資本外流的壓力。”王一鳴說,前段時期發生的阿根廷比索危機就反映了這種壓力。

第三個風險是國際經濟協調難度在增大。發達經濟體謀求符合更加自身利益的國際規則和體系,但掌控力量在下降,難以有效發揮主導作用。在這一過程中,WTO的正常運行受到幹擾,G20機制也難以發揮作用。此外,地緣政治動盪,大宗商品價格震盪,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王一鳴指出,談影響全球經濟的因素,不得不提中美兩國關係。中美兩國GDP佔全球的40%,兩國的博弈摩擦,伴隨着不確定性,是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目前來看,中美經貿談判進展較爲順利,市場對兩國達成協議期待較高,但人們仍存在擔憂,不確定性難以消弭。

“可以看到,在全球經濟變局中,擔憂和焦慮情緒在上升,不可否認,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隻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尤其是(2008-09年)金融危機後,金融監管框架強化,新興市場外匯儲備也比較充足。”王一鳴說。

他指出,從中長期看,有三個因素對外來走勢有很大影響。第一個是新一輪技術革命能否成爲增長引擎。智能化趨勢儘管會帶來結構性摩擦,比如對就業的衝擊,但會提高全球全要素生產率,也會進一步深化分工和合作,全球融合趨勢會因爲技術發展而進一步強化。

其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能否達成共識,並發揮作用。WTO應對非關稅措施不夠有效,數字技術和知識產權監管的能力不足,164個成員國要達成一致意見,決策效率低下。但多邊貿易相對雙邊貿易依然更有效。當前WTO改革正在啓動,雖然主要經濟體利益分歧差異很大,短期很難達成共識,但大家對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高成本也越來越有意識。第三個因素是全球化能否適應這種變化,並且進一步升級,形成新的經濟秩序。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是每年“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旨在“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是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