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6月末,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偏離度達到216.71%,在A股上市銀行中最高

《投資時報》研究員 金麗

事實證明,歷史問題不解決將後患無窮。

近日,有中原銀行(1216.HK)員工吐槽東家在此前一次內部團購房產中違規發放貸款。現如今,該筆貸款已然到期,而部分員工卻因無力償還一直遭追債。

實際上,此案例發生之時中原銀行甚至尚未誕生,是原新鄉銀行(現中原銀行新鄉分行)惹下的事端。

對於類似糾紛,迄今不過五年曆史的中原銀行的主事者,只能打落牙往肚裏吞。組建之初合併河南省內13家城商行資產的同時承接相關債務,而一旦服下這種“蜜糖砒霜伴侶”,勢必導致其後續資產質量難以控制。事實上,該行的不良貸款偏離度已高居所有上市銀行之首。

此外,該行雖爲重新組建,但工作人員主體卻多爲過去各地城商行原套人馬,“自行其是”的結果當然就是中原銀行罰單不斷。

截至3月21日,中原銀行的港股價格爲2.31港元/股,而過去52周的高點和低點分別爲2.51港元/股和2.12港元/股。顯然,投資者對其興趣寥寥。再加上股權頻繁流拍、股價破發、處罰不斷等層出不窮的負面新聞,這家“河南最大城商行”着實尷尬。

攬存壓力凸顯

開年不利,中原銀行僅1月份的8天內就連收四張罰單。

1月10日,河南銀監局鶴壁分局向中原銀行鶴壁分行出具罰單,後者因違規辦理信貸、票據業務被處45萬元罰款。14日,河南銀監局南陽銀監分局向中原銀行開具的三張罰單均圍繞“以貸轉存”的違規行爲,分別指向中原銀行南陽分行、南陽魏公橋支行、南陽振興支行。15日,河南銀監局焦作分局對中原銀行焦作分行開具罰單,因延時支付吸存,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於投資,以貸轉存,該分行被罰款20萬元。17日,河南銀監局焦作分局發佈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原銀行焦作分行因所發放流動貸款資金部分資金挪用做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被處以25萬元罰款。

事實上,這四起處罰除了暴露了銀行內控制度漏洞之外,還顯現出該行的攬存窘境。

儘管存貸比監管指標已放鬆,但本土銀行業的存款壓力依舊嚴峻,甚至已傳導至部分曾經仗着網點衆多而不屑於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國有大行。

對於銀行存款壓力增大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認爲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銀行數量在持續增加,包括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在內多種業態加入競爭者行列;第二個原因更爲根本,隨着金融創新的深入,可供選擇的投資產品也隨之豐富,且券商資管、基金、保險資管等產品收益率相對較高,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同時,活期類理財工具亦多樣且便捷,由此更是造成了存款大搬家。尤其在一線城市,工薪階層的工資剛下發往往就被轉移到活期理財產品中,進而造成存款的加速流失。

地方性銀行攬存的危機感更重,畢竟自身的體量、聲譽等都不及大中型銀行。中原銀行也不例外。除了前述監管查出的違規攬存處罰案例,其相關控股公司還曝出違規宣傳攬存等問題。

3月中旬,有網友掛出一則廣告語“中原村鎮銀行存款利息最高”,落款地址爲“常莊鎮一家超市旁”並留有聯繫電話。經過細心人士覈對,確認系駐馬店遂平縣常莊鎮中原村鎮銀行的廣告,而廣告懸掛地點就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駐馬店市遂平縣境內遂周公路交匯處的涵洞,非常顯眼。

從字面看,這則廣告當然首先違反了《廣告法》。最新《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廣告中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絕對化用語。“頂級”、“第一”、“最”等字眼,是與上述用語含義相同的表示,屬於絕對化用語,故不能作爲廣告用語。

此外從金融監管角度看,這個宣傳也屬明顯違規,有誘惑和誤導投資者的嫌疑。據瞭解,該廣告經曝光後已撤下。

資產質量惡化

和很多新重組的城商行不同,中原銀行在重組之初並沒有剝離歷史包袱,這意味着該行自成立那天起就必須負重前行。自2014年12月26日正式開業,近五年來其不良包袱不僅沒能消化,反而深陷歷史遺留訴訟之中。與此同時,持續增加的不良也讓中原銀行“腸胃不通”之症更加嚴重。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當年6月30日,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爲44.14億元,較上年末的36.43億元增加7.71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88%,較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180.83,較上末下降16.67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爲3.4%,較上年末下降0.22個百分點。

根據該行2019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2018年9月末,中原銀行資產質量繼續惡化,不良貸款率躥升至2.12%,撥備覆蓋率則繼續下降至169.2%。

面對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餘額全部納入不良的監管新規,中原銀行資產質量指標不容樂觀。

根據監管新規,屬於中國銀保監會直管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被要求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屬於地方銀監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銀行則獲得一定的緩衝期限,按各地實際情況,有些地方銀行甚至可以延期到2019年達標。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偏離度達到216.71%,在A股上市銀行中最高。而同處河南的鄭州銀行(002936.SZ)資產質量亦堪憂,同期不良貸款偏離度達148.18%,在上市銀行中位列第三。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表示,此前一些銀行對不良貸款的確認和認定口徑不嚴格,一旦嚴格按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貸款,按規定必須予以計提或覈銷,必然侵蝕銀行利潤。此外,這會壓縮一些銀行傳統上通過貸款展期手段降低不良率的空間。“不過,這也會促使銀行更嚴格控制風險,有助於降低銀行業的總體風險。”他說。

伴隨着資產質量指標遭遇壓力,投資者對中原銀行失去了耐心。

回顧2018年,中原銀行股權拍賣一再受到冷落,其在阿里拍賣平臺上拍賣記錄高達180多條,且多數爲流拍。今年1月,有兩家持股企業拍賣中原銀行股權,分別以低於評估價的1.72元/股和1.55元/股作價二次拍賣,最後竟無一人報名再次陷入流拍的境地。

除了股權拍賣頻繁流拍,港股市場亦沒給中原銀行好臉色。

今年2月該行跌破2.45港元/股發行價,3月21日收於2.31元/股,仍處於破發狀態,且每日交投清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