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因其盛開於風霜滿天的冬季,自古就受到高潔之士的喜愛,常常藉以明志。所以詩詞裏的梅花,不僅僅是一種花,他是凌寒獨自開的傲骨,是無意苦爭春,只流清氣滿乾坤的高潔……

  一、《梅花》(北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這首詩是王安石被罷相後退居鐘山所作的,“牆角”不引人注目,更不被人賞識,這個環境突出了梅花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牆角的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在這裏也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的惡劣,但他卻依舊堅持自己主張的態度。“暗香”點出梅花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魅力。

  二、《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王冕是書法家、畫家、詩人,他曾畫有《墨梅圖》,這首詩便是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三、《卜算子·詠梅》(南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遊非常喜愛梅花,或許是因爲他所處的時代與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相關,所以他將其作爲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爲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這首詞就是以梅明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四、《雪梅·其一》(南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詠梅的詩詞中往往都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盧梅坡的這首詩寫法較爲新穎,在他的筆下,雪與梅爲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爲各自佔盡了春色,這難壞了文人墨客,難以評判。在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其實詩人在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可見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

  五、《山園小梅二首·其一》(北宋·林逋)

  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是宋代著名的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多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好梅與鶴,自謂以梅爲妻鶴爲子,有“梅妻鶴子”之稱。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頷聯二句最爲世人稱道,它爲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盡絕了。

  六、《卜算子·詠梅》(近現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958年,“大躍進”遭受挫折後,我國又連續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處於重重困難之中。毛主席寫這首詞,反陸遊同名詞作之意而用之,目的是鼓舞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羣衆,鼓勵他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

  七、《雜詩三首·其二》(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在孟津住了十多年,久在異鄉,忽然有一天他鄉遇故知,激起了詩人強烈的鄉思,因此他作這首詩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在詩中,這株窗前的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之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成爲了詩人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

  八、《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詠梅的詩詞佳作很多,有的詠梅之風姿,有的詠梅之的神韻,這首詩則側重一個“早”字。詩的第一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第二句介紹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也是承上啓下的一句;第三句說出了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迴應首句,寫出了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最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九、《梅花落》(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鮑照是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他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這首詩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家世貧賤,在仕途上飽受壓抑,當時的仕途被高門世族壟斷,寒門之士是很難受到重用的。所以在這首詩中,他以梅言志,表達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

  十、《寒夜》(南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lěi]是南宋詩人,這首詩看似隨筆揮灑,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耐人尋味。寒冷的夜晚來訪的人,一定不是俗人,定是與詩人有共同語言的好友。倆人在屋內喝茶聊天,聊得很開心,而三、四兩句卻有意無意地牽入梅花,一方面固然有讚歎梅花高潔之意,另一方面怕也是以之暗贊來客。因爲尋常一樣窗前月,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談,這氣氛可就與平常大不一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