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本問題還是技術問題呢?如果使用後,可否減輕手機照相紫邊或綠邊的程度?

如果手機鏡頭測試MTF曲線的話有沒有意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三個 CCM 模組(緊湊型相機模組)的光學設計。

EP1357414A1

US 6844989 B1

US 7643225 B1

不難發現現代緊湊型相機鏡頭模組都高度依賴於非球面鏡片,並且模組非常小,現代手機鏡片大都使用注塑(injection molding)的方式製造。如果使用研磨玻璃製造小尺寸高精度的複雜曲率非球面玻璃的話,加工難度很高,並且還會帶來高成本以及高敏感性問題,不利於大量生產。

阿貝圖

塑料的確不利於控制色散,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塑料雖然能實現 1.6 左右的高折射率,但阿貝數都是偏低的,這意味著更弱的色差矯正能力。

對於 CCM 來說,保證解析力是第一要務,也就是足夠高的 lp/mm,至於色散、畸變什麼的,棄療就好了……反正沒人會在意的……

此外,手機的色散還有一部分是來自 CMOS 的像素串擾,這個得通過 DTI 之類的技術改善,鏡頭幫不上忙。

MTF:等比縮小的某 Biogon 鏡頭(左),大量使用非球面的 CCM 模組(右)

畸變:等比縮小的某 Biogon 鏡頭(左),大量使用非球面的 CCM 模組(右)

色散控制:等比縮小的某 Biogon 鏡頭(左),大量使用非球面的 CCM 模組(右)

本文所有配圖來自蔡司研究文章 Optical design of camera optics for mobile phones


你好,目前手機鏡頭全部都是高度依賴非球面的,在如此小的體積上應用如此多的非球面鏡片,如果大量使用異常色散玻璃,或螢石類材質,不僅加工精度要求極高,而且良率也會非常低,由此帶來的高昂成本手機鏡頭是無法承受的,而且效果到底好不好還是個未知數,在依賴大量非球面鏡的超小體積鏡頭上使用高透過率高折射率的樹脂鏡片是最佳選擇,易於加工精度高效果好,成本低廉。


手機鏡頭和照相機鏡頭根本就不是一個套路,沒什麼好對比的。手機鏡頭主要特點是小、輕、薄,用傳統的光學玻璃根本無法設計、加工出來,而用注塑工藝可以高精度大批量生產的光學塑膠則有著巨大的優勢,所以手機鏡頭幾乎都採用塑膠鏡片。

光學塑膠和相機鏡頭的光學玻璃不是一個東西,哪來什麼螢石,ed的,不存在好壞對比。

成像上,現在的新款主流手機鏡頭其實優化設計的非常好,得益於每一片透鏡都可以用非球面進行設計,增加了設計自由度,解析度、色散、畸變,包括鬼影,都控制的很好。如果用傳統的玻璃球面透鏡來設計手機鏡頭,手機厚度怕是要翻幾倍。

塑膠鏡片缺點是耐不了高溫,穩定性差些,壽命短些,可是誰把手機放太陽底下暴曬加風吹雨淋的,然後還能用個七八年不換的?

有人認為塑膠鏡片就代表低端,其實手機鏡頭從10萬像素髮展到現在幾千萬像素,用的全是光學塑料。手機、卡片機拍照不如單反不是因為用塑膠鏡片,主要還是因為底小喫虧。


因為手機為了控制厚度需要使用大量雙面非球面鏡片「甚至有可能每一片都是雙非球」換成低色散玻璃工藝難度就秒殺萬元級的鏡頭了,成本和良品率就非常不划算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Nokia 808 PureView 光學系統全部使用非球面鏡片,同時為高折射低色散鏡頭組。

費這麼大勁當然是為了那顆 41MP 的拜爾排列 CMOS。

千萬別以為 808 PureView 只是像素高,高像素畫質不好完全是因為不想做好,而不是高像素不能把畫質做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