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樓林立的漳州龍文

也許你很難想象

還隱藏着一座有着400餘年歷史的古城牆

這座古城牆就是始建於

萬曆九年的“釜山古城”

今天,讓我們走近它

看看歷經風雨的古城牆

保留着怎樣的故事?

(▲釜山古城榕樹牆)

時光荏苒,沐浴歲月光華,無爲這片土地已歷經千年滄桑。經年累月,這片土地底蘊愈發厚重。

古老的磚石,破碎的城垣,盤踞的榕樹老樹根,歷久彌新,古韻生香。這裏就是漳州市僅存不多的古城牆之一——深藏於龍文區朝陽鎮橋頭村的釜山古城牆。

釜山古城

(▲釜山古城榕樹牆)

釜山城也稱“長橋城”,距漳州府衙約7公里路程。據《漳州府志》所載,“長橋城,里人林士章建”。該城爲明朝漳籍名宦林士章在仕途中辭官隱退於故里漳州城北的郊區,並於長橋興建土。於萬曆九年(1581年)始建,至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建成,工程歷時13載,總佔地面積75畝,約合5萬平方米。

(▲釜山古城榕樹牆)

這堵歷盡歲月風霜的古城牆,全長1000餘米,高約4米,全部由長條形石板壘砌而成,結構堅固,氣勢宏偉。樹葉青翠,鬱鬱蔥蔥,數十根榕樹主根扎入牆根的泥土裏,軀幹穿梭在城牆的石縫間,粗大的根虯盤曲着,而其他後發的根系深深嵌入牆面的磚縫,像一幅天然的“榕根牆”圖畫。

(▲迎臺門)

(▲孚兊門)

城開四門,南邊爲主門,名曰“迎臺門”,西邊爲輔門,名曰“孚兊門”,另有兩道虛門分別處於東、北兩側,其名未見記載。釜山城歷經400餘載風霜,幾經損毀,現只餘西南側一段200餘米城牆。

當地的村民與我們說:“在過去,迎臺門主要是用來迎接貴賓、位高權重的人、府臺等,迎臺門全部用來迎接喜事,社區裏要是有什麼不好的事都是從孚兌門出去不能從迎臺門出來。”現在,兩道實門隨着西南段城牆遺留下來並保存完好,我們還可以看到幾百年來歷史遺留的痕跡。

古城還有一個名稱叫“長橋古城”,這是源於古城旁的一座古橋,古代村民進城趕集的重要通道,雖然目測不過20米,但在古代,已經稱爲長橋了。

(▲長橋)

古城臨港,林士章在城牆外命人疏通河道,引入九龍江水,用來灌溉、航行。又在河上建了一座長橋,方便物資的往來。明清時期至解放初期,橋頭曾經是萬商雲集的一個商貿碼頭,閩南很流行的一句俗語“空籮擔趕赴橋仔頭圩”,最能表現它的繁華。

歷經世事滄桑,橋頭不復昔日繁華,但從村中一些古建築物,我們依稀還可以領略到其曾經有過的輝煌。

記憶之城

曾經的釜山古城,周圍都是民居,在村的小巷裏,我們還是可以發現昔日老厝的身影,彷彿看到當年人們匆忙生活的寫照。

如今,老城脫胎換骨,原址上拔地而起的是充滿時尚感的樓房,那些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蘊藏深厚社會人文民俗的建築,也隨之成爲記憶樓內村的符號,沉澱在時光的長河裏。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釜山古城是先人爲我們留下的歷史文化瑰寶,現在也成爲了龍文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意味着今後對傳統文明的延續。

星羅棋佈的小巷,如同古城蔓生的翠枝綠葉,四百年的時光,經由它們,留下刻痕。刻滿釜山古城厚重的歷史,留下雋永深邃的記憶。

穿行古城牆旁,感受到遠離喧囂的寧靜,古老與滄桑的氣息撲面而來。街道與釜山古城牆,以及長在牆基縫隙裏隨歲月枯榮的榕樹根,見證着龍文歷史的變遷與輝煌。

來源:龍文旅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