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時代,許多父母都是靠網絡資訊育兒。但網絡訊息多,謠言也多,不少廣爲流傳的育兒真理,實際上卻毫無科學根據。我們整理出5個常見的網絡育兒謠言,請兒科專家一一說明。爸爸媽媽,快來看看你們是否也中招了。

謠言1、不能讓孩子吸奶嘴,否則嘴巴會變形?

奶嘴可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順利入眠、取代手指作爲口欲期的滿足媒介,還能有效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是照顧小小孩頗有用的一個工具。換言之,奶嘴不是不能用,而在於父母是否有這個需求。

如果需要用奶嘴安撫寶寶,建議在寶寶1個月~1歲半這段期間使用。此時若嘗試其他方法都無法有效安撫寶寶,就可以將奶嘴納入安撫工具之一。之所以建議在1個月~1歲半這段期間使用,是因爲太早給寶寶吸奶嘴容易產生乳頭混淆,而長牙後(1歲半的寶寶大多已經長牙)仍持續吸奶嘴會讓上下排牙齒無法緊密咬合。基本上只要遵守使用期限,不讓寶寶在長牙後繼續使用奶嘴,就不會有嘴巴變形的問題。

挑選奶嘴時,最好以一體成型的款式爲主,以免寶寶不小心吞入奶嘴頭而窒息。剛開始可以讓寶寶吸觸感近似乳頭、軟而耐咬的乳膠奶嘴;等寶寶大一點再換成較硬的硅膠奶嘴。

謠言2、男寶寶一出生就要割包皮,否則會傷害生殖器?

絕大部分男寶寶的包皮都會完全蓋住龜頭,這種現象稱爲包莖,是正常生理現象,會隨着孩子長大自然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寶寶因爲包皮過長反覆發炎、感染才需要就醫治療。

每個寶寶的包皮鬆緊度都不一樣,有的寶寶很緊,有的寶寶很鬆,如果寶寶的包皮較緊,清潔時記得不要硬推到底,以免生殖器受傷。正確的清潔手法應該是輕輕將包皮往後推,用清水或無刺激性肥皂溫和搓洗包皮末端及龜頭,洗完再將包皮推回原位。如果想讓龜頭儘快露出來,除了在洗澡時將包皮往後推,換尿布時也可以推包皮,但一定要記得物歸原位,以免包皮在陰莖上卡太久,讓血液不流通。

謠言3、寶寶會爬之後就可以開始練站、練走?

翻身、坐、爬、站、走是人類發展的自然歷程。當神經肌肉發展成熟,身體就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有些人以爲提早讓寶寶練站、練走可以促進動作發展,其實正好相反。如果神經肌肉還沒成熟到可以站、走,做這些動作有可能導致骨骼變形、走路姿勢異常。提醒爸爸媽媽,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進程不同,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只要寶寶的發展在正常範圍內,不需要特別訓練。太心急反而會拔苗助長。

爬這個動作不僅對前庭覺、本體覺、觸覺等感覺統合有幫助,也有助於手眼協調、閱讀及語言發展。孩子開始爬行以後應該儘量讓他多爬一段時間。如果孩子爬沒多久就想要站,有可能是環境不適合爬,此時應該營造一個安全、寬廣、沒有障礙物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由地爬來爬去。

謠言4、魚肝油可以幫助大腦發育,吃越多越好?

很多家長都會把魚油和魚肝油搞混,其實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魚油是從多脂魚脂肪提煉出來的油脂,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魚肝油則是萃取自魚類肝臟的物質,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維生素A和維生素D。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的確有助寶寶大腦發育,但魚肝油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吃太多會中毒。如果誤將魚肝油當成魚油給寶寶食用,一旦過量,就會有中毒的風險。寶寶在未滿1歲之前,最好不要喂吃魚肝油。

一般來說,1歲以下的寶寶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只有維生素D。純母乳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要口服維生素D3滴劑,一直補充到1歲以上;配方奶寶寶若一天奶量未超過1,000cc,也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3滴劑。母乳寶寶(或以母乳爲主食的寶寶)如果4個月以後還沒開始添加輔食,則須補充鐵劑。除了維生素D和鐵劑,基本上1歲以下寶寶只要在4個月以前乖乖喝母乳或配方奶,並在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不需要再額外補充保健食品。

謠言5、越早讓孩子練習上廁所,孩子越不容易尿牀?

孩子在排泄器官(膀胱與肛門括約肌)尚未成熟到可以隨意控制大小便之前,都是靠自然的反射動作大小便,此時孩子完全無法控制自己什麼時候尿尿、什麼時候便便,如果強迫他在這時候練習自己上廁所,會讓他產生心理壓力,孩子反而更容易尿牀。再者,如果孩子習慣在尿布裏便便,拿掉尿布以後,孩子因爲一時間無法適應,往往會憋大便,長久下來容易便祕。

訓練孩子上廁所最好的時間點在1歲半~2歲之間,大多數寶寶通常到了2~3歲就可以成功停掉尿布。如果不確定孩子是否準備好了,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以下幾種行爲:

1、開始感覺得到尿意和便意,出現臉部表情改變、突然安靜下來或跳腳、蹲下、拉扯褲子的行爲,並用語言、手勢向大人示意自己想要尿尿或便便。

2、讓大人知道自己尿尿或便便了。

3、喜歡更換乾淨的尿布。

4、瞭解尿尿、嗯嗯、臭臭、便便、乾淨、髒的、幹、溼、馬桶…的意思。

5、在看過同性別的大人或大小孩使用馬桶後,開始模仿上廁所的動作,會自己拉下、拉上褲子。

當確定孩子已經準備好自己上廁所,就可以買兒童馬桶了。此時可以將馬桶放在孩子的遊戲區,鼓勵孩子常常坐在上面,時間長短不拘,讓孩子逐漸熟悉它,將它視爲自己的所有物。當孩子出現想尿尿或便便的跡象,帶他到小馬桶旁,鼓勵孩子脫下尿布坐上去解尿或解便。也可以在午覺剛睡醒,或者飯後20~30分鐘帶孩子到小馬桶如廁。當孩子大概有一半的時間可以順利自己上廁所,可以開始讓孩子嘗試不穿尿布,改穿寬鬆褲子,讓他在平常時候練習自己拉下、拉上褲子。如此一來,就能讓孩子逐漸適應在馬桶如廁,順利脫離尿布。

訓練寶寶上廁所的小技巧

技巧1、夏天通常比較容易戒尿布,因爲穿短褲,穿脫比較方便。如果孩子在這段時間沒能成功停尿布,可以等到隔年夏天再讓寶寶嘗試。

技巧2、讀與如廁訓練有關的故事書給孩子聽。

技巧3、讓孩子跟幾個已經會上廁所的大小孩一起玩,觀摩這些大小孩上廁所。

技巧4、若孩子願意嘗試自己上廁所,好好誇獎他。當孩子順利解出,給予他實質獎勵(例如到公園玩、貼紙…)可以有效提高成功率。

技巧5、在孩子表現出尿意或便意以後再帶他去上廁所,不要一直催促或嘮叨。

技巧6、訓練時不要強迫孩子坐馬桶,如果孩子不想坐,就讓他起來。如果孩子坐了5分鐘還解不出來,也應該讓孩子起來。

技巧7、不要在孩子生病或處於反抗期時訓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