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歡迎政府決定,建議優先對付生命週期短的「短命膠」~~

(左)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右)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政府正研究為塑膠產品容器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包括透過現金回贈,鼓勵市民交回膠樽,以及設置智能回收機等。綠惜地球歡迎政府推出措施,強調政府應優先、強力對付飲品膠樽、即棄餐具及包裝等使用生命週期短的「短命膠」,特別是要求生產商承擔走塑責任。

資料圖片

綠惜地球指出,本港2016年每日棄置2,132公噸廢塑膠,棄置量呈上升趨勢,而回收率只有14%,反映減廢回收成效不彰。組織認為,根據外國經驗,現金回贈例如按樽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能促進回收成果。

而智能回收機發展已趨成熟,能自動拒收未飲完的容器,甚至有壓縮功能,有助提升乾淨回收及增大回收量的功效,並且可透過掃描二維碼,只接收本地銷售的飲品容器,避免外來容器漁目混珠。

資料圖片

綠惜地球指,在設置地點上,除政府場地、商場及公私營屋苑外,港鐵出入口是策略性的擺放位置,方便公眾投放。組織亦協助在上水廣場去年設置回收機、並且在本月底在火炭港鐵站放置有關設施,讓公眾熟習使用。

對於政府提出收集及回收廢塑膠樽的先導計劃,組織呼籲政府建立中央收膠系統,重建回收系統、挽回大眾對回收信心的關鍵做法。組織促請,加快擴展有關計劃至全港18區,待2019底實施廢物收費時,做好回收配套。

資料圖片

組織歡迎推動減用即棄餐具,同時促請政府要求食肆、快餐業率先承擔更多減塑責任。政府管理轄下的場所,亦應逐步禁止免費派發或使用即棄塑膠餐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