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是古老鱼类的后裔。它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上白垩纪

,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产生的剧烈环境变化,使原来较广泛分布的同类在很多地方消失了。

因此白鲟在鱼类进化研究上极为珍贵。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从远古走来,在长江生活1.3亿年

从金沙江至入海口,白鲟家族曾经在大约6000千米的长江中畅游了1.3亿年,堪称长江中的「活化石」,也是令中外生物学家瞩目的稀世珍宝。

白鲟是动物演化进程中比较「保守」的种类,从恐龙繁盛的白垩纪到人类遍布全球的今天,曾经与它同时代的绝大多数类群或是灭绝,或是演变为新的物种,只有少数种类能像白鲟这样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并繁衍至今。

1994年我国发行的长江白鲟特种邮票

白鲟是我国特有种,关于它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礼记》,当时称之为「鲔」(w?i),有「季春荐鲔于寝庙」 及「 春献王鲔」的仪式,「鲔」应该是周朝皇帝祭祖庙的特供品。

在《诗经》、《尔雅》等书中也有对白鲟形态和捕鱼场景细节的描述。那时白鲟曾分布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以及渤海、黄海和东海等处,现在仅长江还有很少的白鲟活动的迹象,因此挽救白鲟极其脆弱的种群生存状态,已成为鲟鱼保护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课题。

水中巨无霸、大熊猫

白鲟又叫象鱼、象鼻、柱鲟鳇、鲟钻子、象鼻鱼、箭鱼、琵琶鱼等。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它是体形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堪称水中的巨无霸。

现在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亦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到中华鲟。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拍摄的白鲟标本

事实上白鲟和中华鲟一样都被列为中国一类保护动物,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

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之说。这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指的白鲟,黄排则指代胭脂鱼。

白鲟与中华鲟的区别

白鲟与中华鲟的主要区别是体上及头部均裸露,没有骨板被覆,上下颌上具有细牙齿。

它的体形也很奇特,身体呈长梭形,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部的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吻部长而尖,像一把锋利的长剑,伸出于头的前端。

鳃孔也较大,没有鳃盖骨,但眼睛却很小。眼睛后面有喷水孔。体表光滑无鳞,或仅有散布身体各处的退化鳞片痕迹。

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著许多梅花斑状的神经细胞组织。皮肤光滑柔软,身体两侧的侧线上有许多像小树杈一样的分枝。鳔大,具1室。

由于过度捕捞,白鲟物种已处极危甚至灭绝状态,虽然1983年中国政府已将白鲟列为保护物种并禁止对其捕捞。

但由于新建的水坝将不同水域的白鲟种群隔离,由此其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目前,白鲟已经很少见到,因此被怀疑已经灭绝。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