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邀請了悠悠的好朋友小G到我們家來玩,爲了讓孩子們有更長的玩耍時間,我直接告訴小G的媽媽:“小G可以在我家喫晚飯,喫完飯我再把她送回去。”

小G媽媽最近剛生了二胎,每天照顧baby忙得焦頭爛額,有我幫她照顧女兒,她實在是高興得不得了,巴不得我天天接小G回家玩...

小G以前也來過我家好幾次了,所以她媽媽把孩子送到我家門口,只提醒了小G一句:“sei lieb! (be nice!)”,就放心地走了。

到了晚飯時間,悠悠爸爸忙着把飯菜端上桌子,我喊悠悠和小G過來喫飯。小G很配合地立刻坐到了餐椅上,SHI悠悠還在那跑來跑去,一副不想喫飯的樣子。

等到爸爸把所有飯菜、餐具都在桌子上擺好後,我又喚了好幾聲,悠悠才終於在桌旁坐下。剛一坐下,還沒等爸爸坐好,她就自在地往嘴裏遞了一勺意大利麪。

悠悠爸爸注意到已經在桌旁久等的小G一直沒動叉子,他看着小G,對着我們大家說了一句:“guten Appetit! (祝你好胃口!)”,小G這纔拿起叉子開始喫。

悠悠爸爸說:“你不是總問我,在育兒方面你還有哪些可改進的地方嗎?你看看,你在餐桌禮儀的教育方面你還有很多可做的。小G在桌旁坐了那麼久,一直等到所有人到齊了,說了guten Appetit,她才動叉子。而悠悠,一上來就開喫,也不管人到齊了沒有。

本來我是沒注意到這個細節的,經悠悠爸爸一提示,我才意識到了差距啊。

兩孩子先喫完了,悠悠爸爸又趁機給我上課了。他端起兩個孩子的碗,指着碗下面的桌子區域說:“小G喫完後的桌子,乾乾淨淨;悠悠喫完後的桌子,碗的四周撒了好多面條。”

爸爸話音還未落,悠悠已經跑下桌子,呼喚小G去她房間繼續一起玩遊戲。可是小G沒動。

爸爸發話了:“悠悠快回來,我和媽媽都還沒有喫完,你怎麼就下桌了?你看看你的好朋友小G都還在這坐着呢!”

悠悠不情不願地走回來,抱怨道:“爲什麼我喫完了還要繼續坐在桌旁?”

因爲我們其他人還沒有喫完啊,你要等大家都喫完了才能離桌,這是禮儀。你想想,如果我們在你還沒喫完的時候就紛紛下桌各幹各的事,留你一個人在桌上喫,你是什麼感受?

爲了讓孩子們玩好,我趕緊把盤子裏的食物喫光,然後對悠悠和小G說:“好吧,你們去玩吧。” 小G聽了我的話,這才離開餐桌。

還有一個小插曲,喫完飯我遞給小G一張紙巾擦嘴巴,擦完嘴巴她沒有把紙就丟在桌上,而是徑直走到了我家廚房,在那裏尋找垃圾桶。

我家垃圾桶長得比較奇特,她尋視了一圈,沒找到垃圾桶,開始尋思着打開洗手檯下方的櫥櫃(德國人家的垃圾桶很多是安裝在廚房櫥櫃裏面的,非常隱蔽)。

我偷偷觀察了小G幾秒鐘,覺得她認真找垃圾桶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最後我忍不住笑着走過去,指着我家的奇葩垃圾桶,告訴她:“ TADA!這個東西打開來就是垃圾桶啦!” 小G滿足地把紙巾丟到垃圾桶後才繼續去找悠悠玩。

還不到五歲的小G在我家做客所遵守的禮儀,着實讓我感到驚豔,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孩子已經能做到如此剋制。這樣的孩子,我願意天天邀請她到我家來玩!難以想象小G的媽媽在孩子的禮儀教育方面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悠悠雖然平時在家裏扔垃圾,也會先問我:“媽媽,這個是什麼顏色的垃圾?”(德國垃圾分類十分細緻,不同種類的垃圾桶按顏色分類,我們家有四個裝不同種類垃圾的垃圾桶...)但是我不敢保證她在一眼找不到垃圾桶的情況下,還會繼續較真尋找麼?

我之所以沒有重視對悠悠的餐桌禮儀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本來就不愛喫飯,每天喫飯時,我能說服她多喫幾口就不錯了,還談什麼禮儀。管她是坐着喫歪着身子喫,能喫完我就謝天謝地了。。。所以一直以來不敢對餐桌禮儀有太多要求。

其實,在德國幼兒園有一條規則:凡是離開餐桌就表示喫飽了,不能再回來喫,孩子們包括悠悠很早就明白這條規則,都執行得很好。

而在家,這條規則我卻很難執行下去,娃才喫了兩口就跑了,她要回來喫我高興都來不及,哪狠得下心說不準喫了... 晚上要刷牙,她的拖延計策之一就是說肚子餓了,還想喫東西。我一聽娃肚子餓了,那肯定會給她喫的呀,於是比原定的入睡時間又晚了20分鐘...

悠悠爸一直說,我們家之所以餐桌規則執行不下去,就是因爲悠悠已經看穿了我的軟肋,她已經懂得如何在喫飯這件事上操控我了...嗯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啊!

不過,現在我看到了差距,覺得該把餐桌禮儀的教育提上日程了。好多壞習慣小時候養成了,長大了很難改過來。

孩子將來要在外面喫飯的場合太多,餐桌禮儀是一個人教養的體現。當我的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或者在外面喫飯時,我也希望她能展現出像小G那樣的教養。

在德國,對三歲以下的孩子,人們不會有過多的要求,小寶寶喫飯喫得滿臉都是也會被接納,被認爲是在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興趣。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三歲以上,大家會對孩子的基本餐桌禮儀有一定的期待,除了小G上面做到了那些以外,還有比如:

·三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學會使用餐具,不能再用手抓着喫了;

·不能再把碗裏的食物當玩具玩,明白食物只能用來喫,不能用來玩;

·需要別人幫忙時(遞水、加菜等),要記得說“請”和“謝謝”,哪怕是是對家人

·喫飯時只能喫飯,不能邊喫飯邊看書、玩手機玩具等,大人也要做到;

·嘴裏包了很多食物時,不要說話;

·喫東西儘量不發出聲音;

·不當衆大聲打嗝·喫飯時背坐直,用餐具(叉子或筷子)將食物遞進嘴裏,而不是用嘴去夠餐具;

·飯前要洗手

當然了,爲孩子制定的任何規矩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做到的,養成好的習慣需要日復一日的重複,更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規則本身也不是死的,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情況而調整。

不知道大家對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如何看待呢?寫下小G在我家做客的經歷,除了提醒我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更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快留言告訴我吧!

喜歡悠悠媽滿滿乾貨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