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錢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 「新聞晨報」心理欄目撰稿人、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近日,著名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對寒門博士自殺事件,發表了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她如是說:現在的孩子都要不知道腦子裡想什麼?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俺們跟師,出門拎包抱著杯子,鞍前馬後辦入住,洗洗涮涮還生怕師傅不滿意。人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所以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我們暫且當做六六的言論不是炒話題,博點擊,全當是她的有感而發,但是做為擁有那麼多粉絲的編劇、作家對惡的縱容和對弱的詆毀態度,不得不說讓人目瞪口呆。

做為六六她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與來自農村出身寒門的楊寶德是兩個世界的人

那麼六六何以至此的價值評判呢,我相信六六表達的是對當事人自殺事件的看法,是對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所具備的心理能量的呼喊,從而可以告訴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如何可以活下去呢,我非常喜歡六六的作品,人物的個性鮮明,沒有拖泥帶水,這當然就是六六本人真性情的呈現。但是做為六六她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與來自農村出身寒門的楊寶德是兩個世界的人。網上的資料顯示,六六齣身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安徽大學理學院教授,母親是上海人,自己早在1999年移居新加坡並獲得了新加坡國籍。因家庭劇《王貴與安娜》的大獲成功,在2010年就以210萬元的版稅收入登上第5屆作家富豪榜第20位。所以可以看到六六的家境優渥,事業成功,這樣一個社會精英,儘管她的作品也有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但不得不說她對所評價的那個農村娃是帶著明顯的傲慢與偏見……

人生不易,只有努力

之後我們又看到了六六在微博和公眾號相繼發表的文字,微博對楊寶德這個全村學歷最高的年輕人,要幫博導澆花、打掃辦公室、擦車、拎包、擋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讓他幾近崩潰,多次嘗試自殺,都沒有成功,後在聖誕節當晚結束了29歲的生命……「做出瞭如下的回應:」完全不是調侃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真心誠意修身,包括對小事的細緻和主動。一路走來,哪怕是大編劇了,依舊和劇組住90塊的快捷酒店,燒飯給各路工作人員喫,得空就幫著收拾現場。不是隻有跟師才卑微。我覺得以幹瑣事為樂趣,才會招來各色人等的親近。做任何行業,情商都是第一位的「。不難看出六六的回復是十分真誠的,她現身說法,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人生不易,只有努力。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自我的侷限性,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輕盈地度過這一生

這樣的表達柔和了許多,少了第一次言論的簡單粗暴,然而還是不能避免的感受到她對逝者缺少的同情和溫情,也許她說得沒錯,在她的公眾號題為「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死者為大「中,她說:這個孩子是村裡學歷最高的孩子,家有父母兄弟姐妹,還有女友。就算退一萬步說,跟導師性格不合,看不慣導師做派,你退學就是啦!」「樹立大目標,發大誓願,喫大苦頭,纔有大成就,個人得失心太重的人,很難穿過一生的霧霾等到萬裏無雲……「六六講的都是道理,而且很正確,可是對於一個寒門學子,哪有那麼簡單,他背負的不是一個人的得失,而是一個家族的使命,他不止是在過自己的人生,還肩負著家族的命運,他是靠著讀書才走上一條讓很多人羨慕的道路,這條路如果走不通,那麼他就沒有了路,對於他來說,這是唯一的路。也許一直以來他沒有機會開闊自己的眼界,他始終認為只有讀書做研究纔是他人生唯一的出路,和導師翻臉、退學不念了,是他不能觸及的禁地,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自我的侷限性,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輕盈地度過這一生。

楊寶德有明顯的抑鬱癥狀,在他身邊也並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也許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感同深受,楊寶德也曾在與其碩導的聊天記錄中說: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本來就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我,開始變得恨不得每天誰也不見…之前也有過自殺未遂的行為,這一切都說明瞭他有明顯的抑鬱癥狀,在他身邊也並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他的情緒和癥狀得到舒解,反而在導師的不斷「勒索」下,讓他絕望並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如果在他身處絕望的時候,可以關注到心理的癥狀和問題,請心理諮詢師進行幹預,那麼也許悲劇就可以避免。

人都是有侷限的,楊寶德有他的侷限,他的痛苦六六不能共情到

如果對一個抑鬱症患者說,你要堅強,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死是懦夫的行為,加油!你認為有意義嗎?也許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一些不合理的現象,約束和制裁一些不配尊為人師者,但至少做為公眾人物,需要有著對人類痛苦的悲憫之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說教和講道理上、用自己的優越感來衡量這複雜的人世和人性,因為人都是有侷限的,楊寶德有他的侷限,他的痛苦你不能共情到。我也相信作家六六也是性情中人,有自己的個性和信念,只有體驗不同的人生,她的創作纔是豐滿的。

六六是作家、名人,她的言論對社會是有著很大影響力的,但做為公眾的一員,也需要節制自己的情緒,每個人的言論只能代表他自己,也無需斷章取義,我們需要有選擇的整合和傳播對自身和社會都有積極意義的思想和言論,目的是讓我們的機制更加完善,每個個體都能感受活著的意義,珍愛生命。所以六六的言論是屬於她個人的所思所想,她只是一個作家而已,她不是心理諮詢師。

魯迅先生在一九一八年《隨感錄二十五》中寫到:「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所有的人誰也不能逃脫成長的侷限性,亦如公眾人物的言論……

作者簡介:

錢晨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 、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 、上海市婦聯特聘婚戀志願服務導師 、「新聞晨報」心理欄目撰稿人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精神動力學取向的心理諮詢師

致力於婚姻情感、兩性關係、親子關係、個人成長、職場困惑、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諮詢與探索。心理諮詢師願意用專業來陪伴你一起驅散心中的烏雲,找回自己的力量,迎接溫暖的陽光……


六六這段評論肯定說出了一部分人的心裡話,因為最近我也在朋友圈看到過一些轉載和議論,表示尊師重教是悠久傳統,甚至有一篇文章以反諷口吻號稱要舉報辜鴻銘,章太炎,沈從文,魯迅等人不能遵守教師行為準則和規範,建議對其進行懲處等,言下之意無非是大師可以有脾氣,而且要忍受甚至迎合大師的脾氣才能出現大師,這類文章表達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聲。

也有一部分人對這個事件是比較迷惑的,博士生到底應該跟導師是什麼關係,伺候導師正常嗎?普遍嗎?是這位導師讓學生伺候的行為特別惡劣,導致學生不堪忍受,還是學生心理素質太差,竟然為小事自殺?

當過導師也可以算得上帶過學生的我從個人角度出發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之前也有很多人都提到,到研究生階段,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已經比較緊密了。小班指導甚至單獨指導都是很常見的,私人關係也更為密切,因此出現學生跟老師之間有純學術之外的交往和聯繫也非常正常。

從我個人經驗和我所見的情況而言,的確有此類現象。我曾多次去導師家中,多次跟導師一起喫飯,給導師買過東西,收發快遞,配過鑰匙,在網上發帖子。除了導師之外,我還給其他一些老師幹過更多的事,包括貼發票,銀行轉賬,還信用卡,病了幫著買葯,陪著去醫院,去食堂買包子饅頭,幫忙送東西,洗照片,叫車,做ppt等。由於我是女生,有些體力活我甚至會讓我男朋友去幫導師和其他老師做,包括搬書、安裝書架、開車送東西等等。

我為什麼會做這些事。因為我恨不得能幫他做更多的事,我恨不得跟老師住在一起天天聽老師說話,看老師做學術。

因為我做這些事的時候,能夠跟導師有所接觸,能夠聽到導師說話,能夠學到遠遠超出平時上課時所學到的東西。

因為我跨專業考研,入學之前對我要學的專業一無所知,我完全不滿足於只在課堂上聽課,更不滿足於只看看專業書籍,我希望能夠知道更多關於學術和學術圈的事情。

我想知道一個學術大家怎麼讀書,怎麼發現問題,怎麼解決問題,怎麼寫成文章,怎麼修改,甚至怎麼投稿,怎麼去催編輯發稿。我還要需要知道該選什麼課,哪些老師可以開玩笑,哪些老師需要嚴肅面對,想知道什麼問題的時候該去問誰,中期考覈可能會出什麼範圍的題目,不同的學術大牛有什麼樣的性格,該如何接觸。

因為我想真正進入學術這個圈子,以後走學術之路,導師是我天然的領路人,我要緊緊跟隨他。

我不但幫導師做這些事,我還緊緊跟隨兩三個我有幸結識的非常出色的學者。我不但願意,我簡直是尋找一切機會去幫他們做這些事。

與此同時,我的導師和我緊緊跟隨的學者也千百倍的幫助了我。我的導師幫我改文章,幾乎就是幫我重寫一遍。在我上學期間每週帶我參加德高望重的學者組織的讀書班,之後帶我去買書,然後請我喫飯。帶我去開會,幫我修改會議論文。最重要的當然是指導我寫出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在答辯的時候肯定我的努力,幫我推薦發表和找工作。我結識的另外兩位學者在我提出想精讀某一本書的時候,會給我開單人讀書班(我男朋友也蹭讀),會提前準備我提出的問題,把所有的參考書籍找出來,等我到了之後逐一解答。同樣幫我推薦發表和找工作,尋找交流機會等等。與之相比,什麼收發個快遞,買個東西,搬個書,這種花50元找個小時工就能做的事算得了什麼?換來的東西在我看來實在是珍貴太多了。

當然,我們之間並不是交換關係,而是可以說成親密的朋友關係。因為所有我們為對方做的事,全都不是被迫去做的,這一點大概和案例中那位博士生有所不同。我一心想為老師做事,希望能夠跟老師增加相處的時間,耳濡目染地學到東西。而老師盡心儘力的指導我,增加了我和他對話和交流的可能,就我個人指導學生的經驗來看,能夠跟一個學生有所交流,其實是非常愉悅的。

說回到案例中的博士和六六的評論。我同意在研究生階段,學生為老師做一些事並非不可忍受,反而是比較正常的。但案例中的博士覺得不可忍受,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大概因為是被迫而為之故,而且不光是被迫進行體力勞動,還要被迫進行精神諂媚,跟星宿派有所類似。然而丁春秋好歹有真功夫可以交給學生,這位老師卻不知道有沒有真功夫可以交給她的學生。如果不但要被迫進行體力勞動+精神諂媚,還一無所獲,與此同時又迫於制度或慣例,無法換導師,那麼確實是相當痛苦的。

當然了,比較清淡的師生關係也是有的。我男朋友跟他導師之間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教師節送了張卡片,都被導師批評不要歪風邪氣,師生之間基本沒有純學術之外的交往。因此我男盆友就來跟我一起混我導師這邊了呀。結果好好的一個魏晉南北朝史斷代的博士,最後找到了元史斷代的工作,你們可以體會一下……


當然不能同意。

誰說伺候老師是應當的?尊重老師是應當的,但尊重不等於伺候,更不等於無原則地被老師所奴役。

伺候,不是一個現代用語;即便是保姆,也不會用伺候一詞,僅僅是服務和工作。這個詞含有非常鮮明的尊卑之分,包含了看人臉色、服從命令的含義。六六拿傳統價值觀裏的講究長幼尊卑來說事,那我也按傳統觀念來批駁。儘管過去有尊卑,但也仍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那就是你當國君要有國君的樣子,當大臣才會奉以大臣之本份;你當好了父親,纔有兒子以孝事之;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師長,弟子也須謹奉師命。

老師若出言輕佻,挑拔離間,更屢屢發出性騷擾的信號;又過度侵入學生的個人生活,絲毫不關心學生的感受,何曾有為人師表的樣子?只見她要求學生為她私人服務,不見她解惑學生的學業:老師既不配稱為老師,學生怎麼尊重得起來?

而且,今日的師生關係,與傳統的師徒關係相去甚遠。師徒關係,如大家熟知的曲藝界,他們是喫住在師父家,與師父情同家人,有一定的人身依附關係;這與現代的平等原則本身就是格格不入的。而高校裏的老師與學生,是沒有人身依附關係的,只是不同身份和分工;除去一方對另一方的學業掌握了一定的等級和權力關係之外,公事公辦。私人生活之間不應該有太多關聯。

這裡,不排除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些導師會與學生關係相對親密一些,把學生看成是「自己人」,有可能會請學生幫個忙、搬個家、清理一下辦公室,但一般都不會讓學生為難;而且,這樣的老師同樣會非常熱情地幫助學生,他的家也會對學生開放,會邀請學生來喫飯。

碰到好的導師,是既對學生的學業要求嚴格,又關心學生。我以前的導師正是這樣的。

是單方面地盤剝學生、喪失師道尊嚴;還是對學生信賴,像自家人一樣幫忙,這種分寸感,是很容易看得出來。而西安交大的這位周姓導師,從她的言辭裏,很顯然是前者。

六六提到的「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放在這裡是胡說八道。周姓導師,在這件事裏,哪裡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包括對學生的女友說三道四嗎?包括對著男學生撒嬌嗎?包括召喚學生隨叫隨到嗎?

倒是六六自己,她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自己的私生活主動微博直播,大戰小三,離婚之後鬧得滿微博皆知。她懂的是一些怎麼樣的「做人的道理」?我摘錄幾段給大家看看:

「人生除了開寶馬的快樂,拿愛馬仕提包的快樂,住豪宅的快樂,週遊世界的快樂以外,還有許多不是金錢可以負擔得起的快樂,比方說鼓勵失業的丈夫,給親人籌錢看病,焦急地等待孩子升學考試結果,被老師叫到學校聽訓,給其他家長賠禮道歉,處理老公出軌事件,給老人養老送終,偷看孩子的異性朋友,和親家第一次會面,照顧大肚子的媳婦,含飴弄孫等等。

「 錢花到一定限度,人會很空虛。天天坐寶馬車裡哭,不如換個地方哭,諸如在孩子得到著名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比方說在孩子的喜宴上,甚至,比方說,在深夜裡獨等丈夫回家。人都圖個新鮮,老一個地方哭也會煩的。」

六六老師這樣的言論,在網上一抓一大把。難怪,一個能把「處理老公出軌事件,給老人養老送終」,「鼓勵失業的丈夫,給親人籌錢看病」,都視為「金錢買不到的快樂」的人,給老師「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個衛生」當牛做馬,真算輕的了;只怕對她來說,把臉踩到地裏,都還會說,好爽啊好快樂啊。

六六老師掌握了這麼多「做人的道理」,可惜,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體驗那種「處理老公出軌」的「快樂」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被人把臉踩進泥裏的時候還會歡呼的。她的「經驗」,真不適用於人類。

至於博士楊寶德,他的去世很令人遺憾。只是,女教授儘管行為舉止很糟糕,有愧師道尊嚴,但很難證明楊博士之死與她有直接關係。只希望,以後的師生關係能以此為鑒,不再那麼扭曲。


西交大博士生有楊寶德自殺事件,我站學生。理由如下:

首先,無論是朋友,愛人,家人還是師生關係,彼此間都應有權享有私人空間,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的話相處起來自然而愉悅。但是,楊寶德的老師對楊寶德或者是學生的所作所為已經超越了這個界限。且不說她是一名博士生導師,就是普通女性對待比自己年幼的親戚也不能如此作為。

其次,我認為從最近的報道中所流傳出來的聊天截圖顯示她讓楊寶德拎包,擋酒,安裝窗簾並非一次兩次,所以這就不是題中所提及到簡單的給老師幫幫忙了,這應該屬於他的導師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道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但不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我們去尊重的。我們尊重他的前提不應只是以他的學識,經歷為重中之重,更應該察其言,觀其行。注重其內在品質。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可以利用其淵博的知識傷天害理,但是品質高尚的人即使學識淺薄也不會傷害別人。

最後,楊寶德導師也不僅僅是讓楊寶德給自己幫」小忙「,甚至是試圖干涉他和他女朋友的關係。另外,還會問學生自己的穿搭。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會反思現在的老師都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法不責眾,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也不能忽視這個事件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如果單單是讓楊寶德一人去幫忙,我們可以聯想成是對他的偏愛。如果是他一個人有怨言,我們可以解釋為他不懂事。但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怨言呢?該怎麼解釋呢?

綜上所述,我認為楊寶德自殺事件並不是題中所說的寒門子弟清高,不會伺候老師。而是他的老師應該反思自身,身在師位 ,是否有與其匹配的師德。 這件事目前官方還沒有給出最終結果,但是即使楊寶德自殺和她關係不大,那麼在楊寶德失蹤後,其女朋友和她聯繫後,她最後卻將其女朋友的微信刪除。這一行為對其品德可窺見一二。

另外,我們再假想一下,現在是女老師讓男學生幫忙辦事,那麼下一次換做男老師讓女學生幫忙幹這些事,題目中是否會說是女學生裝清高呢? 雖然現在說什麼都無濟於事,因為逝者已去,但這畢竟是一個年輕的生命,不是路邊草芥。希望我們都不是路邊那羣看熱鬧的人,而是可以切實從這些事件中得到一些反思。也希望三年五年後,當我們的孩子上學時不會被老師叫去擋酒,拎包。


若連你都不把自己當回事,誰還能把你當回事?

博士楊寶德為導師澆花、打掃辦公室、擦車、拎包、擋酒,甚至還負責陪著逛超市、去家中裝窗簾。

如果這些行為偶爾為之,確實不委屈,但是時常如此,他憋屈!

正是因為憋屈並且無法排解,這種無力感最終迫使這個寒門博士選擇了最令人遺憾的方式——自殺,解決了這個問題!

作家六六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高姿態地教育這個已逝的年輕人,聲稱自己當年不僅當導師家僕,而且非常樂意被奴役,還生怕導師不高興呢。

並用告誡地口味說「所謂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 但問題是楊寶德來讀博士的。

什麼是博士?

博士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力,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

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博士學位的核心內涵,也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最本質特徵。

楊寶德作為一個博士,他的本職就是提高科研能力,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而這正是這位博士生導師該為他做卻沒做的。

這種拿著教育制度賦予高校導師神聖公權力卻為私用的行為,不被譴責,卻反受吹捧,想想真是可笑。

所以,六六的觀點恕難苟同。

伺候導師從來就不是應當的,憑什麼就不能把自己當回事了?人若不把自己當回事,誰能對你的人生負責。

別說楊寶德這個博士生了,我一個文科小碩士,都沒給導師幹過澆花、擋酒、擦車、裝窗簾這種個人私事,我們導師對全門所有弟子就一個要求——做課題,寫論文,做一切有利於提升學術能力的事情。

我門每學期至少在導師家中聚會一次,飯是師母做,菜是導師洗,我們這些懶孩子就坐客廳聊天,喫完飯想幫師母刷碗都會被推出廚房。

每次聚會曬的照片都惹來其他門的各種羨慕嫉妒,我們沒誰導師當過家僕,但師生關係照樣和諧美好。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術能力的提高。

今年我們門中共計4人發表CSSCI論文,3人在學院拿了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這讓我們導師心中充滿小驕傲。

除了奴役學生,這位導師還干涉楊寶德個人感情,稱其女友配不上他,甚至稱呼他「臭小子」。這種明顯逾越師生關係範疇的事情,是一個博導該乾的麼?

回應六六學做人的觀點,我想,學好做人,不一定非要多「孝順」導師,相反導師的言傳身教耳濡目眼,纔是對學生做人最好的教育。

綜合種種,楊寶德想擺脫導師的非正常奴役和壓制,只是這個村裡學歷最高的年輕人苦苦不得其法,最終用錯了方法,這個全家人的希望和驕傲,給家裡留下了最深傷痛。

楊寶德事件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惋惜,更應該引起人們反思這種不合理的高校現象該如何解決,反思如何遏制這種不正之風。

每個不懈追求學術的人都不應該被囿於這種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中,紮根科研,深耕專業纔是本職。讓導師家僕式的落後思維見鬼去吧,讓迎合和諂媚見鬼去吧!


講真,看到作家@六六在微博的這則評論,真是三觀震碎!不知道@六六本人是不是真的認真瞭解過自己轉發的這則新聞,有沒有看過網上曝光的「西安交大溺亡博士與導師的聊天記錄」,作為公眾人物能講出這樣的話,於情於理都不恰當。這下,網友坐不住了,各路網民罕見地一致將矛頭指向六六。

面對網友的指責,作家六六不僅沒有悔意,反而高調回應。

網友依然不甘示弱,也在第一時間做出評論。

總之,尊師重道是我們當徒弟應該做到的,但是作為導師或師父的是不是也不能肆意妄為,希望今後這樣的事件不再發生。


言論自由,對於一個普通人,怎樣說無所謂,但是對於一個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就應該謹言慎行,否則就變成了胡言亂語。

六六這樣說既無事實依據,也誤導了大眾

百度詞條:六六,本名張辛,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新加坡籍華裔作家、編劇,畢業於安徽大學國際貿易系。

2010年,以210萬元的版稅收入,六六登上第5屆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主要代表作品有:王貴與安娜、雙面膠、蝸居、溫柔啊溫柔主要成就有:第1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第1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這位擁有千萬粉絲的公眾人物,非常清楚自己言語的公眾影響力,卻仍然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既不主動探明事實,也不去深刻分析楊寶德自殺的真實原因,而是隻憑個人的主觀臆測妄下結論,還混淆博士導師與江湖師父的概念,誤導大眾,實是不該。

首先楊寶德的死絕非只是因為老師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而死這麼簡單。從曝光的微信內容來看,周姓導師也不僅僅是把自己學生當自己跟班和傭人,學生還要陪老師逛超市,酒桌擋酒,甚至陪打麻將。上課的衣著打扮也要楊寶德來評價,還稱「記得你最喜歡這件外套」

說實話,這些話我看了只覺得肉麻,這位導師要求楊寶德所做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學術範圍,這些要求也不像是對學生提的,更像是對男朋友提的。有經驗的老司機一看便知,這明明是在撩漢啊。楊寶德真正地死因是什麼沒有人在知道,但如果我們把當事人的性別調換一下,導師是男性,學生是女性,導師絕對逃不脫性騷擾之嫌。

其次,博士生絕對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義務伺候導師,為導師提供私人服務

伺候老師,為老師牽馬墜蹬,跑前跑後,甚至打掃衛生洗洗涮涮,那是舊社會時拜師學藝的學徒做的。這話既然能出自六六口中,想必她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但是看看六六女士的簡歷,好像並沒有碩士博士學位,所以她其實根本就不懂碩士和博士的培養方式和制度,只是簡單做做聯想和比較罷了。

古代的拜師學藝沒什麼門檻,什麼人都可以拜,只要老師點頭。老師收了弟子不僅要教弟子手藝,還要管喫管喝管住的,做弟子的無以為報,當然要給師傅當家擁。可是現在的碩士和博士可是不同,碩博生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哪個導師培養的弟子,而是國家培養的拔尖人才。碩博生是經過國家嚴格的選拔制度考上的,考上了之後要交學費,導師也有人頭費拿。導師只是負責指導教導學生如何從事科學研究。並且導師和學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學生不滿意導師可以換一個導師,但並不會影響這位學生正常拿到學位。

作為一個從事科研十餘年,碩士畢業博士在讀的人,想告知大眾和廣大年輕學子,碩士和博士真的不需要也不必為導師鞍前馬後,而且也不能。

為什麼說不能,因為咱們沒有那個時間呀。楊寶德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做了,我想這也是他陷入焦慮後來抑鬱的原因。他把時間都花在了伺候導師上,他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鑽研課題研究了。而最終能保證他順利畢業或者出國留學的是什麼?一定是他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而不是他的周姓導師,因為他的導師還沒有那個能力,國家和學界也沒有賦予她這個權利。

周姓導師已被西交大批評教育並取消研究生招生資格

校方已經多方瞭解調查,確認周筠言行有失,讓學生做與教學科研無關活動的情況。

各位年輕學子們,導師手中權利再大也是不能支配學生做與教學科研無關的事情的。

當然在一些公開活動中,幫老師拎個包,跑個腿,幫老師倒杯水,沏個茶,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學生在自願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做的,這也是對年長的導師一種尊敬和愛護。不過一定是在自願的前提下,我還沒有見過哪位導師會命令學生做這些的。

最後我雖然不贊成六六女士不負責任的言論,但六六對生死的理解和觀點我還是贊同的。生命是珍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們不可以隨意的結束任何人的生命,也包括自己的。

死是容易的,死了一了百了,可是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呢?白了頭髮的老父老母呢?既然有勇氣面對死亡,怎麼就沒有勇氣面對人生呢。死者已矣,只希望他的親人們能夠經受得住打擊。


看過這篇報道的網友,大概都知道事情原委。楊寶德的主要死因,壓根就不是因為受不了幫老師裝窗簾,買菜,打掃衛生這些小事。他沮喪的時候,有向曾經的導師發過簡訊。以下是簡訊內容的一小部分。

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會去幹了。對於科研,我抓不到重點,總在取捨之間搖擺不定。我喜歡幫助別人,基本別人開口了需要幫忙的不需要的我都幫了,這導致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從簡訊內容可以看出,導師會經常安排一些他並非自願的事,這裡指的不是勞動,而是對他的精神壓制和不斷踐踏對方的心裡底線。十年寒窗苦讀,為了能夠順利畢業,他只能啞忍。最讓他絕望的是,他無法抓住科研的重點,意味著學不到東西,很可能面臨無法畢業的危險。長期處於這樣的精神狀態,六六老師怎麼會認為他心裡承受能力差。

六六老師還回復了網友,她認為學生為老師奔波就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也常常幫劇組工作人員的忙。

但有一點,六六老師幫忙是出於自願,你的位置給了你相對的自由,沒有人可以逼迫或者壓制你。可楊寶德卻不一樣,他是處於弱勢的,否管他願意與否,只要導師有透露出需要幫忙的意思,他是很難拒絕的。

可是編劇六六,對於死者,非但沒有半分的同情,也沒有指責導師濫用職權。居然說窮苦人家的孩子自視甚高,抗壓能力弱,受不得委屈。難不成左右逢源,見風使舵纔算是高情商。


關於這個問題誰是誰非?結論如何?該批評誰,該譴責誰?該同情誰?可以多採訪幾個在讀博士生(最好不同學校,不同領域),就會有答案了。我跟幾個在讀博士同學以前聊過這方面的事情,沒想到最後還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讀博士壓力肯定很大,問題也很多,解決問題靠智慧已經不夠了,情商才重要,類似於學會合理委婉拒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在讀博士一般申請國外留學,導師一般不會放行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能就是逝者的一個理由吧),博士能不能畢業跟導師同不同意很關鍵,資源分配與合理利用甚至過分利用多麼現實,讀研究生以後的路就是現實社會層面了,學校那種教書育人,保護弱勢羣體的能力已經沒有。

我知道講的太囉嗦也太委婉,問題應該這樣看待:老闆請的工人,老闆手裡有資源、有晉陞渠道,建立有償關係。但是老闆要求更多,剝削更多,利益最大化!工人需要個人成長,不斷接受底線,自我提升只能在業餘時間。工人覺得壓力太大,自殺了。很現實,卻很殘酷。

問題的導火索是:利害關係。


六六又來「找噴」了!

六六說,年輕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伺候老師是應當,說的多輕巧啊。

人與人之間,無論什麼關係,都是要有邊界意識的。楊寶德的這位周姓導師,逾越的恐怕已不僅僅是師生邊界了吧。她稱呼楊寶德皮特、臭小子,這樣親密的稱呼是老師應該喊出口的嗎?周姓導師在微信裏問楊寶德,「我穿的衣服鞋子搭配嗎?」、「我穿那一身看起來還不太老吧?」、「我記得你最喜歡這件外套是不是?」作為導師,問學生這些話不覺得過於輕佻曖昧有違師德嗎?

學生當然要尊重老師,出於尊重和敬意,幫老師做一些瑣事並非不可以,問題是,這些瑣屑之事是不是也要有個邊界。私生活之內的瑣屑之事交給學生來做合適嗎?

楊寶德在學術上的苦悶,周姓導師毫不關心。作為導師,她的主要職責是什麼?導師和學生的關係,並不是舊社會師徒之間的關係,六六怎麼連這點都搞不清楚呢?

六六進來的幾起發言,特別有「撕」與「被撕」的潛質,從京東到滴滴,六六的每次發言都極具情緒化。這次談到師生關係,又很不客氣地指責學生嬌氣脆弱受不得委屈。在六六心裡,難道鞍前馬後端茶倒水地伺候老師都是學生的本分嗎?在不對等的關係中,到底怎樣做才能既保持自己的尊嚴,又不失對老師的敬重?導師為何潛意識裡會把學生當做自己的生活小助手,如何防範導師逾越邊界?這些纔是最重要的。指責學生受不得委屈,網友對此估計也只能呵呵呵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