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原文鏈接:張愛玲的關係圖譜照片集(上)

01

張愛玲的曾外祖父李鴻章

李鴻章(1823.2.15-1901.11.7)。

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李鴻章搞外事工作的標準著裝。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李鴻章(坐者左)與大哥李翰章(坐者右)合影。

李氏先世本姓許,明末避亂由江西湖口遷至安徽合肥。九世祖李心莊無子,同莊姻戚許迎溪將次子許禛所過繼給他,從此改姓李。許禛所成人後制定李家門規:許李二姓不通婚,而與族外之李則不禁。李家世代耕讀為生,至李鴻章高祖時才「勤儉成家,有田二頃」,一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直到李鴻章父親李文安考中進士,李氏一族才「始從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

李氏家族世系表。

李鴻章和兒孫們。

李鴻章原配夫人周氏,鹹豐十一年(1861年)病故。繼室趙小蓮,系太湖望族、進士趙昀之女。側室莫氏,侍妾冬梅。兒子有三:嗣子經方(同治元年即1862年,李鴻章年已四十,膝下無子,六弟李昭慶把其長子過繼給李鴻章為嗣);嫡子經述(趙氏所生)襲一等侯爵;庶子經邁(莫氏所生)。女兒有二:長女李經璹,小名李菊耦,嫁比自己大二十來歲的同治進士張佩綸做填房(第三任妻子);次女李經溥嫁比自己小六歲的直隸布政使任道鎔的兒子任德和。

李鴻章繼室夫人趙小蓮(坐者)與女兒李菊耦的合影。趙氏夫人穿的是一品常禮服。

「我祖母十八歲的時候與她母親合影。她彷彿忍著笑,也許是笑鑽在黑布下的洋人攝影師。」

——《對照記》

趙小蓮(1839-1892),出身於安徽省太湖縣的名門望族。趙家一門四代進士,祖父趙文楷還是嘉慶元年(1796年)的狀元。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僕初亦出身趙家,趙氏生子經述、女經璹。死後與李鴻章合葬於合肥東郊大興集。

李鴻章側室夫人莫氏(1854-1913),身穿朝服,頸戴朝珠。生有三子一女,經遠(殤)、經進(殤),只有經邁成人。葬於合肥店埔鎮通濟橋。

02

張愛玲的祖母李菊耦

婚後的李菊耦(1866-1912)。

李菊耦,名李經璹,小字菊耦,是李鴻章的第二個女兒 ,1888年嫁給清末大臣張佩綸,此時的張佩綸已年過四旬,且系三婚,而李菊耦時年二十二,但李鴻章愛才心切,促成此事。

他們的故事還曾被寫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裏。

李菊藕37歲便守了寡,心有慼慼,終日致力於閉門教子。晚年還染上肺病,於1912年病逝上海,享年46歲。

李菊耦與其一雙兒(張廷重,張愛玲父親)女(張茂淵,張愛玲姑姑)。

「我祖母給他穿顏色嬌嫩的過時的衣履,也是怕他穿著入時,會跟著親戚的子弟學壞了,寧可他見不得人,羞縮踧踖,一副女兒家的靦腆相。一方面倒又給我姑姑穿男裝,稱『毛少爺』,不叫『毛姐』。李家的小輩也叫我姑姑『表叔』,不叫表姑。」

——《對照記》

03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

張佩綸(1848.11.24-1903.2.4)。

張佩綸,字幼樵,一字繩庵,又字簣齋,直隸豐潤縣齊家坨人(今河北唐山豐潤),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進士,授翰林院侍講,晚清名臣。袁世凱說,「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裡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時任船政大臣的張佩綸在與法國軍隊的海戰中兵敗閩江,被遣戍口外,釋還後入李鴻章幕,在當時的天津府邸,時光緒十四年的年末。據他的《澗於日記》記載,被遣戍口外的次年,即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三月初九,接到家書,他的妻子邊氏夫人(小字粹玉)已於頭一天病故。他處境之惡、心境之痛是可以想見的,而李鴻章能在這樣的關鍵處收留他,也是難以想像的。

「雖有『恩師』提攜(他在書信上一直稱丈人為『恩師』),他一直不能復出,雖然不短在幕後效力,直到八國聯軍指名要李鴻章出來議和,李鴻章八十多歲心力交瘁死在京郊賢良寺。此後他更縱酒,也許也是覺得對不起恩師父女。五十幾歲就死於肝疾。

……

多年後我聽見人說我祖父詩文都好,連八股都好。

……

他的詩屬於艱深的江西詩派,我只看懂了兩句:『秋色無南北,人心自淺深。』」

——《對照記》

光緒十年六月初三日,張佩綸給繼室邊粹玉的親筆信。

張佩綸在娶李菊耦之前,已有兩段婚姻,原配朱芷薌(?-1879年)生有二子:長子張志滄(早夭),二子張志潛。繼室邊粹玉(?-1886年),在張佩綸被流放期間病歿,無子女。

光緒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張佩綸娶李鴻章女兒經璹(小名菊耦)為妻,他在日記記錄:「就婚合肥師節署。內人廿三歲,師之愛女也。」

兩人雖然年齡相差較大,但夫婦賭棋撫琴,唱和吟詠,頗得閨中之樂。張佩綸在《澗於日記》中對這段生活記載頗細,張寫到:「以家釀與鞠耦小酌,月影清圓,花香搖曳,酒亦微醺矣。」李鴻章特地為他們的書齋題名為「蘭駢館」。關於張李結合,文人梁鼎芬專門寫詩曰:「簣齋學書未學戰,戰敗逍遙走洞房。」戲謔生動,傳為佳話。

家裡的人都替祖母李菊耦惋惜,認為祖父配不上祖母,張愛玲卻不這樣認為。

「與她妹妹比起來,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滿的了,在南京蓋了大花園偕隱,詩酒風流。」

——《對照記》

04

張愛玲的外婆

「我外婆是農家女,嫁給將門之子作妾——他父親是湘軍水師。她大概是他們原籍湖南長沙附近的人。他們倆都只活到二十幾歲,孩子是嫡母帶大的。」

——《對照記》

張愛玲的外公是黃宗炎,早年中舉,父親黃翼升為他捐了道臺,承襲爵位後,便赴廣西出任鹽道。這位將門之子,婚後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從長沙家鄉買了一個農村女子給他做妾,有身孕後,將其留在南京。黃宗炎去廣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氣而亡故,僅活了三十歲。黃宗炎死後,全家人都關注著姨太太的臨產,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雙胞胎。女孩子便是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男孩就是張愛玲的舅舅黃定柱。

05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

張志沂(1896-1953,又名張廷重)。

「我父親我姑姑與他們的異母兄合影。

……

我父親與姑姑喪母后就跟著兄嫂過,拘管著十分嚴苛,而遺產被侵吞。直到我父親結了婚有了兩個孩子之後,兄妹倆急於分家,草草分了家就從上海搬到天津,住得越遠越好。

……

這張看似爺兒仨的照片,三人後來對簿公堂。」

——《對照記》

「在天津家裡,一個比較簡樸的半舊花園洋房,沒草坪。戴眼鏡的是我父親,我姑姑, 餘為我母親與兩個『大侄侄』,妞兒的弟兄們。

……

因為他娶了妾,又吸上鴉片,她終於藉口我姑姑出國留學需要女伴監護,同去英國,一去四年。他一直催她回來,答應戒毒,姨太太也走了。回來也還是離了婚。她總是叫我不要怪我父親。」

——《對照記》

1915年,張廷重與張愛玲母親黃逸梵結婚。結婚時是人人稱羨的金童玉女。1920年9月,張愛玲出生,小名小煐;1921年12月,張子靜出生,小名小魁。

「我開始有記憶的時候,我們家已經從上海搬到天津,住在英租界一個寬敞的花園洋房裡。那是1924年,姐姐4歲,我3歲。那時我父親和同父異母的二哥分家不久,名下有不少房屋、地產。我母親也有一份豐厚的陪嫁,日子過得很寬裕。但不久父親結識了一幫酒肉朋友,開始花天酒地,嫖妓、養姨太太、賭錢、吸大煙,一步步墮落下去。

母親雖然出身傳統世家,思想觀念並不保守。尤其受五四運動及自身經驗的影響,她對男女不平等及舊社會的腐敗習氣深惡痛絕。對於父親的墮落,母親不但不容忍,還發言幹預,這就和父親有了矛盾。」

——張子靜《回憶我的姐姐張愛玲》

1924年,黃逸梵借小姑張茂淵出國留學需監護人為由,撇下一雙兒女,一起出洋了,張廷重便將所納之外室接到家中,並沉迷於鴉片。

1928年,張廷重因吸鴉片、嫖妓、與姨太太打架,弄得聲名狼藉,影響堂兄張志潭的官譽。張志潭被免去交通部總長之職,張廷重失去靠山,只好離職,搬回上海,也因此深受刺激,寫信央求黃逸梵回國,答應不納妾,戒掉鴉片。於是,黃逸梵回國了。兩人過了段平靜祥和的日子,後來,張廷重病養好後,違背諾言,兩人矛盾升級……

1930年,張廷重與黃逸梵協議離婚。

張廷重與孫用蕃結婚照。

1934年,張廷重與孫用蕃在國際飯店舉行婚禮。

「我繼母是陸小曼的好友,兩人都是吞雲吐霧的芙蓉仙子。婚後牀頭掛著陸小曼畫的油畫瓶花。她跟『趙四風流朱五狂』的朱氏姊妹也交好,謝媒酒在家裡請客,她們也在座。」

——《對照記》

06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黃逸梵(1896—1957,原名黃素瓊)。

「民初婦女大都是半大腳,裹過又放了的。我母親比我姑姑大不了幾歲,家中同樣守舊,我姑姑就已經是天足了,她卻是從小纏足。(背後站著的想必是婢女。)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她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至少比我姑姑滑得好。」

——《對照記》

1920年初葉,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在北京。

黃逸梵也是出身名門,祖父是清末首任長江師提督黃翼升,父親是廣西鹽發道黃宗炎。

1926年,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在倫敦。

1924年,黃逸梵因無法容忍丈夫張廷重吸食鴉片、嫖妓、娶姨太太等,撇下一雙兒女,與小姑張茂淵一同奔赴歐洲遊學。

「最初的家裡沒有我母親這個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為她很早就不在那裡了。有她的時候,我記得每天早上女傭把我抱到她牀上去,是銅牀,我爬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她才醒過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纔高興起來。

……

我母親和我姑姑一同出洋去,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牀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面釘有抽搐發光的小片子。傭人幾次來催說已經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候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

——《私語》

1930年初,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在西湖賞梅。

1928年,張廷重寫信央求黃逸梵回國,答應不納妾,戒鴉片。黃逸梵答應了。

「母親回來的那一天我吵著要穿上我認為最俏皮的小紅襖,可是她看見我第一句話就說:『怎麼給她穿這樣小的衣服?』不久我就做了新衣,一切都不同了。我父親痛悔前非,被送到醫院裡去。我們搬到一所花園洋房裡,有狗,有花,有童話書,家裡陡然添了許多蘊藉華美的親戚朋友。我母親和一個胖伯母並坐在鋼琴凳上模仿一齣電影裏的戀愛表演,我坐在地上看著,大笑起來,在狼皮褥子上滾來滾去。

……

家裡的一切我都認為是美的頂巔。

……

 畫圖之外我還彈鋼琴,學英文,大約生平只有這一個時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風度的。

……

《小說月報》上正登著老舍的《二馬》,雜誌每月寄到了,我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讀出來,我靠在門框上笑。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喜歡《二馬》,雖然老舍後來的《離婚》《火車》全比《二馬》好得多。」

——《私語》

「我父親把病治好之後,又反悔起來,不拿出生活費,要我母親貼錢,想把她的錢逼光了,那時她要走也走不掉了。他們劇烈地爭吵著,嚇慌了的僕人們把小孩拉了出去,叫我們乖一點,少管閑事。

……

父母終於協議離婚。

……

他們的離婚,雖然沒有徵求我的意見,我是表示贊成的,心裡自然也惆悵,因為那紅的藍的家無法維持下去了。」

——《私語》

1930年,黃逸梵與張廷重正式離婚。

三十年代中葉,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在法國。

「不久我母親動身到法國去,我在學校裏住讀,她來看我,我沒有任何惜別的表示,她也像是很高興,事情可以這樣光滑無痕跡地度過,一點麻煩也沒有,可是我知道她在那裡想:『下一代的人,心真狠呀!』一直等她出了校門,我在校園裡隔著高大的松杉遠遠望著那關閉了的紅鐵門,還是漠然,但漸漸地覺到這種情形下眼淚的需要,於是眼淚來了,在寒風中大聲抽噎著,哭給自己看。」

——《私語》

三十年代中葉,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在法國。

三十年代末,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在海船上。

「一九四八年她在馬來亞僑校教過半年書,都很過癮。她畫油畫,跟徐悲鴻蔣碧微常書鴻都熟識。珍珠港事變後她從新加坡逃難到印度,曾經做尼赫魯的兩個姐姐的祕書。一九五一年在英國又一度下廠做女工制皮包。」

——《對照記》

黃逸梵與張廷重離異後,開始了一生國外漂泊的生活。交的男友也在1941年底死在新加坡戰火中。

1957年9月,黃逸梵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61歲。去世的時候,兒女都不在身邊。

07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

幼時的張子靜(1921.12.11-1997)。

「我弟弟這張照片背面印著英文明信片款式,顯然是我母親在英國的時候拿去製成明信片。這一張與她所有的著色的照片都是她自己著色的。」

——《對照記》

張子靜,1921年生於上海市,聖約翰大學經濟系肄業,曾任職中央銀行揚州分行、無錫分行,1949年後在上海浦東郊區任小學語文教師及中學英文教師,1968年底自黃樓中學退休。張子靜庸淡一生,終身未娶,1997年去世。

張子靜(右)和姐姐張愛玲在天津故居前合影。

「我們抱著英國寄來的玩具。他戴著給他買的草帽。」

——《對照記》

張子靜(左)和姐姐張愛玲在天津的法國公園。

1943年秋,上海正值「孤島時期」,張子靜和幾位同學合辦刊物《飆》。張子靜向姐姐張愛玲約稿,張愛玲一口回絕:

「『你們辦的這種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給你們寫稿,敗壞自己的名譽。』說完她大概覺得這樣對我不像個姐姐,就在桌上找出一張她畫的素描說:『這張你們可以做插圖。』——她那時的文章大多自己畫插圖。」

——張子靜《回憶我的姐姐張愛玲》

「我母親與姑姑回國後和兩個表伯母到杭州遊西湖,也帶了我跟我弟弟去。這是九溪十八澗。」

——《對照記》

「我逃到母親家,那年夏天我弟弟也跟著來了,帶了一雙報紙包著的籃球鞋,說他不回去了。我母親解釋給他聽她的經濟力量只能負擔一個人的教養費,因此無法收留他。他哭了,我在旁邊也哭了。後來他到底回去了,帶著那雙籃球鞋。」

——《私語》

1995年秋,張愛玲去世後一個月,張子靜在其上海居處,手邊是《張愛玲全集》。

張子靜一生,父不疼,母不愛,姐不親,姑不憐。少年時想走出舊時代的家,抱著一雙球鞋去姑姑處見母親,母親說負擔不起。在姑姑處,留頓飯的資格都沒有。姐姐那兒,十有八次見不到,到最後,姐姐走了,都沒招呼一聲。父親為了抽鴉片,耽誤了兒子的婚事(沒錢)。

08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在我姑姑的屋頂洋臺上。

她央告我『可不能再長高了』。

她在照片背面用鉛筆寫著:

我這張難看極了小瑛很自然

所以寄給你看看

這地方是氣車間頂上小孩頑的地方

我們頭頂上的窗

就是我的Sitting room的。

……

我再稍大兩歲她就告訴我她是答應我母親照應我的。她需要聲明,大概也是怕我跟她比跟我母親更親近,成了離間親子感情。」

——《對照記》

「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然而我對於我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私語》

張愛玲與姑姑張茂淵感情篤深。1937年至1953年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除了在香港上學的幾年,與父母失和的張愛玲,一直跟隨姑姑生活,幾乎視姑姑如母親。

「我母親離婚後再度赴歐,我姑姑搬到較小的公寓。本來兩人合租的公寓沒住多久,遷出前在自己設計的傢具地毯上拍照留念。」

——《對照記》

「我考上了倫敦大學,歐戰爆發不能去,改入香港大學。我母親與姑姑託了工程師李開第作監護人,她們在英國就認識的老友,也就是我現在的姑父。」

——《對照記》

「我姑姑,一九四〇末葉。我一九五二年離開大陸的時候她也還是這樣。在我記憶中也永遠是這樣。」

——《對照記》

張茂淵和李開第(1902-1999) 在遊船上。

1925年,張茂淵與初戀李開第初識於從上海赴英國的輪船上。李開弟畢業於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嘉定人。此時,李開弟乘船去英國利物浦大學就讀碩士學位。據說,當時海上風大浪大,張茂淵吐得一塌糊塗。這時,頗有紳士作風的李開弟跑前跑後,殷勤照顧同行的兩位女士(另外一位是黃逸梵,張愛玲的母親)。當天傍晚,張茂淵在船頭欣賞海景的時候,一件衣服搭在了她的肩上。搭衣服的人,正是李開弟。李開第與張茂淵的真正結識,是在留學結束後。1927年底回到上海後,李開第在英國人創辦的安利洋行工作,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張茂淵,成為好友。然而,此時李開第已有一個家裡安排的未婚妻,而張茂淵的背景也讓李開第介懷。

青年時期的張茂淵(1901-1991)。

「我會一直等你,若今生等不到你,我等待來生。」張茂淵對李開第說。這一等就是52年,一直未婚 。

李開弟曾送張茂淵一塊霞帔。

"她手裡賣掉過許多珠寶,只有一塊淡紅的帔霞,還留到現在……每隔些時,她總把它拿出來看看,這裡比比,那裡比比,總想把它派點用場,結果又還是收了起來,青綠絲線穿著的一塊寶石,凍瘡腫到一個程度就有那樣的淡紫紅的半透明……"

——《姑姑語錄》

年輕時的張茂淵。

1932年9月,李開第在大華飯店與閔行的富家之女夏毓智結婚,而張茂淵做了婚禮的女儐相。婚後,李開第育有一雙兒女。之後張茂淵和李開第一家交往頻繁,李開第的女兒李斌自小喊張茂淵為「張伯伯」。

晚年時期的張茂淵。

1965年,李開弟妻子夏毓智病重住院,張茂淵以朋友的身份前往日夜照顧。直到這時,在夏毓智的逼問下,張茂淵才向夏毓智吐露了心聲。臨終前,夏毓智拉著張茂淵的手說:「我早知道你和李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李開弟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對你的個性也不甚瞭解,他是一個粗人,就斷然拒絕了你的初戀,貿然和我戀愛並結婚了。真的,當初我一點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戀情暗藏在內心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出來。等李開弟瞭解你的為人個性,瞭解你的堅忍不拔的戀情之後,我已經懷孕,和李開弟再也分不開了。李開弟苦惱過,悔恨過,內責過,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你作為李開弟的初戀情人是那麼地專註於愛情,在長達52年不間斷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這點是我在暗自觀察中的深刻認識。李開弟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你視我兒子為己出,李開弟視張愛玲為己女,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將不久於人世,我過世後,希望你能夠和李開弟結為夫婦,以了結我一生的宿願,否則我在九泉之下會死不瞑目。」

張茂淵流著淚點頭,李開弟妻子遂於安詳中仙逝。

晚年張茂淵和李開第合影。

本以為好事將近,誰料,1966年文化大革命,李開第被打成「右派」,遭遇了抄家、批鬥、下放勞動,房屋被人強佔,還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張茂淵出身清朝貴族,但只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所以處境稍微好一點,雖沒有戴上帽子,但也抄家不斷,被迫打掃廁所,打掃衛生。此時的李開第被親友遠離,女兒也遠在廣州,兒子也在文革中自殺,多虧張茂淵無微不至地照顧,才熬過了十年噩夢。

1979年,李開弟平反。張茂淵寫信給李開弟:「不是我不願再等,我怕時間不再等我。」李開第忙回信:「雖然我曾經走遠,心卻沒有離開過。」兩人結婚,也得到李開第的女兒李斌的極力支持。78歲的張茂淵終於嫁給了初戀。然而,五十二年的執著,卻只換來了十二年的相依。1991年6月13日,張茂淵因乳腺癌去世,享年90歲。1999年4月,李開弟去世,享年97歲。

張茂淵曾對張愛玲說:「姑姑一定會結婚的,哪怕80歲也會結婚。」

晚年一家合影。

從左到右:李斌之子、李開第、張茂淵、李斌之女。李斌是李開第與前妻生的女兒。

從左到右:李斌之女、李斌、張茂淵、李斌之子、李開第。

1989年春節,李開第攜張茂淵到廣州女兒李斌家過年。照片中,張茂淵精神飽滿,實際上當時她已88歲高齡,已患乳癌5年。

張茂淵(右)與李斌合影。

—— 未完待續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iaoling201806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