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也喜歡科技就點點關注我吧

第一、區塊鏈還是很有前景的

區塊鏈這種技術還是很有前景的,譬如說迅雷搞的這麼一個「玩客雲」,那可是颳起了超級大風啊,網友們真是賣力的搶購啊。一個定價399塊錢的那麼一台小機器,居然被抄到了2500元以上,這是什麼概念,直接翻了6倍以上,還要爭著搶。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數字資產屬性的鏈克(玩客幣)。說白了迅雷用這些機器來部署自己的商業節點CDN,而貢獻網路的玩友們又能得到數字資產鏈克,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擁有上市公司背景做支撐,還是讓迅雷一直玩下來了,不像之前薛蠻子搞的那些東西,一個墨鏈拿出來就開始收錢,而且還是90後的那麼一個小子。不過在國內區塊鏈除了螞蟻區塊鏈,阿里用來做公益的那麼一個東西,其實沒有多少人關注。畢竟對於全民來說,沒有什麼好參與的。另一個玩的起來的也就是迅雷這一個玩客雲了,畢竟落地了嘛。雖然一開始有點歪了,但是還好迅雷也糾正過來了。畢竟新聞聯播也支持了嘛,這個東西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其實政策上也是傾斜於國內企業來拓展區塊鏈的發展的,多一些區塊鏈應用對於行業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第二、暴風播酷雲是什麼鬼

由於迅雷推出這個東西後,股價也跟著飛漲,暴風苦於股價沒有起色原因,也讓自己的設計師和ps人員做了一個上圖的那麼一個東西,然後設計了一個頁面掛到了暴風官網上去,本來是測試一下這個小東西的熱度,順便來觀察一下自己的股價。結果,股價飛漲,直接漲停了干。而且這個播酷雲這個東西直接被蜂擁而來的用戶把自己的伺服器干翻了。這就是暴風播酷雲團隊想要的測試結果,以後呢肯定是好好的去做這個項目,甚至會上升到暴風集團層面去開發。至於設備太貴,這個就不要太擔心了,這是一代,賣不動可以馬上出二代,在挖積分上照顧一下一代用戶就好了。從「暴風播控雲」改名到「暴風播酷雲」,就能看出暴風團隊的倉促。甚至連硬體測試都沒有測試,就直接掛一個網頁收錢了,買了2000台就收到了1000萬的現金,想想這個玩法也是沒有一分錢的成本了,創業如此簡單啊。留下來一個月可以集中一下搞搞這個想法,好好設計一下積分架構了。暴風給自己定義是「全球首家專業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商」。看來還是大有作為啊,讓我細看暴風的耕耘吧。

第三、全球首家專業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商

從這一點來看,暴風管理層還是不停的開會,然後討論出這麼一個方向。這個方向非常宏偉,作為網民的我們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至於暴風BFC積分我們也可以無限的想像一下,即使暴風積分不可以炒作,但是也是有價值的。如果暴風商城上有無數的有價值的商品,這些商品都以暴風積分去購買,形成一個良性的商城,恐怕變現也是不難的。積分購買很便宜,但是積分需要場外購買。這就形成了有價值的數字資產,這種形式也未嘗不可啊。那些前沿的科技產品都要掛到暴風商城上去對於新事物也形成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循環…… 總之暴風播酷雲還是充滿無限想像的。


Hi~你的暴風播控雲,請收好~~~~沒有最下限,只有更下限!

某人:為什麼要發布暴風播控雲呢?暴風播控云:唉,別提了,股票實在跌的不成樣了,只能炒幣蹭蹭熱點了。。。某人:為什麼你們的播控雲金色限量版和萬由NAS除了顏色外都一模一樣呢?暴風播控云:其實吶~這個就是萬由NAS的OEM定製版,任何人任何公司都可以去OEM,直接聯繫淘寶買件就可以了,想發什麼BI,就發售什麼BI,你懂得!

某人:既然這個機器和萬由的幾乎一致,寫入代碼,一樣的配置別人賣1599,到您這裡再刷一層漆,翻身4999,這是為什麼呢~~~~暴風播控云:尼瑪,你是來找茬的對吧

某人:那你們會是下一個玩客雲嗎?暴風播控云:其實我們也就是跟風,圈點錢在暴風上市前,虛擬現實團隊就跑了,股票也是跌停,推一波播控雲,賺幾個漲停板也值了,知道為啥沒有任何產品介紹么,因為我們自己現在還沒想好怎麼搞,只是看到迅雷的玩法,自己也想搞一搞。某人:喂!妖妖靈嗎?我發現了個靈車除非腦袋撞牆才會4999買個播控雲,呵呵。


一直在模仿卻從未有超越 播酷雲能否救活遲暮之年的暴風?

雖然前幾日迅雷因為內訌陷入的泥潭不淺,但玩客雲、區塊鏈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覷,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迅雷股價暴漲,玩客雲和玩客幣也供不應求。

要說中國企業什麼最強,模仿、玩概念那絕對是屈指可數的。在快播的流量礦石、迅雷的玩客幣之後,另一家老牌軟體企業暴風也玩起了礦機,搞起了數字資產以及當下最火的區塊鏈。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經歷過山車般的暴風如今押注播酷雲

成立於2007年的暴風,可以說是當年互聯網視頻的領頭羊,在當時無論是怎樣的視頻格式,都能通過暴風影音播放,也正是憑藉著這樣的技術優勢,暴風迅速在視頻軟體當中脫穎而出,積累了強大的護城河,並且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和高效的運營,實現了連年的盈利,於2015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之後,奇蹟就出現了,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裡,暴風的股價從發行時的每股7.14元暴漲到了每股280元,總市值達到了346億,當時媒體和股民在疑惑且震驚的情緒里,將其稱為「妖股」或「神股」。

暴風董事長馮鑫自然也是志得意滿,但讓暴風當年爆紅的最大功臣還是A股的環境。當時A股市場奇異的市場環境,像是命運硬塞給馮鑫的一塊蜜糖。

彼時A股市場科技股的稀缺程度令人髮指,科技公司此前悉數選擇在美或在港上市,A股市場幾乎只有一家樂視網,這使得暴風剛剛登陸,就大受歡迎。

再加上碰巧趕上的VR熱,暴風講出的VR故事立刻獲得了市場認可,一時間,資本對暴風的追捧也到了瘋狂的地步。

至此,暴風共計39次漲停的A股神話正式拉開帷幕。

這一系列「偶然」造就的奇蹟,本就在馮鑫的預料之外。草根創業、缺乏優質主營業務、沒有長遠規劃,使得馮鑫雖然陰差陽錯被命運選中,但終究無法高枕無憂,暴漲之後就迎來了暴跌。

2015年7月中旬隨後的半月之內,暴風從最高的280元跌至100元之下。

在2017年,隨著股票大盤的低迷,暴風的股價更是一路狂跌,一直跌到今年7月份的20塊錢。之後,暴風的勢頭就再也沒有反轉起來過,以至於停盤。

直到12月7日,停牌半年多的暴風集團終於發布了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和復牌的公告,與此同時,暴風播控雲確定12月8日10點整在暴風商城正式發售,用戶需憑抽籤抽中的雲碼才能購買。

也正是在播控雲發售的日子裡,暴風還宣布了旗下的暴風TV與東山精密和如東鑫濠正式簽署投資協議,成功獲得8億元戰略投資。不得不說,暴風科技這一招玩的還很有「心機」。

東山精密和如東鑫濠這兩家投資者增值8億元之後,暴風集團就擁有了暴風統帥31.97%的表決權,仍是實際控制人。

我們就可以這麼理解,暴風獲得了8億的現金之後,表面上是稀釋了自己的股權,但事實上,是在暴風智能電視業務低迷的情況下及時補救損失,獲得的8億融資說白了還是主要用做在區塊鏈業務上的投資,也就是這幾天說的特別多的播控雲,不對,現在又改名叫「播酷雲」了。

那麼播酷雲到底是何方「神物」,值得暴風這樣做賭注。

播酷雲,暴風新的救命稻草?

說它是「神物」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款產品在最開始預訂的時候沒有具體的產品信息,只宣稱和智能硬體,區塊鏈和礦機有關。大大方方的蹭玩客雲的熱點,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更牛的是,即便如此,它還是以4999元的預售價拿到了近20萬的預約量,如果預約量轉化成功的話,光是硬體的營收就有10億之多。

現在打開官網已經顯示一期售罄的界面。

但是在暴風播酷雲官網首頁中的投資者關係,列示了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市公告。在暴風影音官網或者其他任何官方通道也並沒有看到有關暴風播酷雲的明確信息,暴風播控酷官網的 ICP 備案不詳,無法證實播酷雲的實際運營主體公司。

而針對這一問題,暴風影音給出的回應是這款播酷雲實際上是由暴風旗下的暴風新影團隊運營,並未納入暴風集團上市業務,並且將於 12 月 5 日正式公布產品信息。

根據工商信息查詢,暴風新影與暴風集團存在的聯繫為:

暴風集團的自然人股東之一崔天龍,是暴風新影的第一大股東,占股 32.4%。

暴風集團法人代表馮鑫個人 100% 持股的一家名為暴風鑫源的企業也是暴風新影的股東,占股 9%。

暴風集團所投資的暴風控股有限公司也是暴風新影的股東,占股 9%。

暴風新影雖然由暴風集團的重要個人股東主導,但暴風集團對暴風新影僅存在極小比重的間接投資關係,不構成實際控制權。

這意味著,如果暴風播控雲由暴風新影運營的消息屬實,那麼暴風播控雲在其官網所公示的投資人關係則並不妥當。

至於官網所說的播酷雲可以在非工作狀態下,用戶通過閑置的存儲空間和寬頻幫助暴風系列軟體、第三方CDN業務、第三方區塊鏈業務進行超大文件網路加速甚至區塊鏈網路全節點部署,不僅可以共享資源,還可以賺取BFC積分這樣的言論來看,讓人懷疑播酷雲是不是也是朝著ICO的方向發展了?

不過官方也是回應的迅速,再三強調BFC積分並不是虛擬貨幣,而是一種採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系統。因此,BFC積分不會通過任何方式與人民幣進行對手交易,不會進行任何ICO操作。

只不過就算是進行ICO操作又有誰會去承認呢?畢竟在國內9月份ICO已經被全面禁止了,國內的虛擬數字貨幣交易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也只有交易者自己心裡清楚了。

目前來看,播酷雲更多的是打著「區塊鏈」的招牌盲目追風,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預訂量出現,恐怕還是受益於比特幣的牛市行情,基於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得到了爆髮式的增長,之前和快播和迅雷都是很好的證明。

一直在模仿,從未有超越

網上總是流傳著一句讓人驕傲的話——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但回看暴風這些年的動作來看,正好與之相反。

自上市以後,暴風就一直不斷的拓展業務板塊和不同的服務場景,推出「全球DT大娛樂」戰略,先後進入了VR、直播、體育等行業,暴風魔鏡、暴風影業、暴風體育等業務模塊爭相成立。

但是與迅雷類似,這些業務模塊沒有一個完全承擔起業績增長的任務,也導致了股價持續低迷。

暴風似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互聯網新生事物的模仿和追隨,跟隨樂視對其子業務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並迅速開啟大規模資本運作,但也因為整頓併購交易的證監會而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之後又跟隨樂視做電視業務上的補貼,雖然取得了一些初步上的勝利,但是由於暴風電視的量有限,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也不大,拿面板能力和議價能力都隨之受限,如果長期這麼做賠錢的買賣自然也不是長久之計。

這樣一看也難怪樂視帝國坍塌之後人們更多的議論起了暴風,認為暴風會重蹈樂視的覆轍。

如今打著區塊鏈名義的配方,迅雷通過炒作「玩客雲」實現了名利雙收,快速的贏得了市場的認同,樂視終於找到了新的目標,於是就做起了播酷雲,只是這場所謂的 硬體 + 幣模式創新有太多的尷尬。

存在著諸多爭議的玩客幣在很多用戶眼裡,相比於大量的連應用場景都沒搞清楚就不斷大漲的ICO項目還說,它至少向用戶展示了明確的應用場景,上線之後取的了暴漲的成績,短期成長表現優異不難理解。

但長期來看,想要持續的增長,未來如何將代幣支撐的業務體系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閉環,限制現金及其他一切支付方式才是一個長久的問題。

而對於暴風來說,業績的下滑、資本的遇冷其實正預示著過去「講故事」的模式已經被投資者所遺忘。如今又榜上「區塊鏈」的名號,接下來,是成為風暴,席捲一切,還是被風暴席捲?我們也跟隨馮鑫一直等待這結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