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與新臺幣利率差距持續擴大,新臺幣躉繳型保單從利差益變利差損,臺灣人壽破天荒開出第一槍,7月底開始,銀行、業務員、保經代等三大通路將全面停賣新臺幣躉繳型商品,僅剩網路投保還繼續接單。

國內壽險業尚無停賣新臺幣躉繳險的案例,僅國泰人壽在幾年前,為強化價值型導向商品,針對躉繳型保單,不論新臺幣或外幣,一律都「不主推」,也就是還是有賣,但會給銀行理專或業務員比較低的佣金。

臺灣人壽針對新臺幣躉繳型商品,採取三大通路全面停售策略,創國內首例。臺壽總經理莊中慶解釋,停售主因利差擴大、SWAP外匯避險工具成本攀升。

莊中慶坦言,美國還會繼續升息,何時可能重啟銷售,目前看不到時間表。

他表示,網路投保的通路成本較低,考量網民比較喜歡利率變動型年金,因而臺壽的網路投保仍繼續銷售新臺幣躉繳型利變年金,但設有保費上限,每張最高新臺幣100萬元。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新臺幣躉繳型保單的負債成本目前大約2.9%,壽險公司收了新臺幣保費,把錢留在國內,要找到投資報酬率高於2.9%、有利差益的投資標的並不容易,因而以往都會把新臺幣躉繳保費轉成外幣,到國外尋找報酬率較高的標的。

不過,臺美利差持續擴大,壽險業慣常使用的外匯避險工具SWAP,避險成本攀升,目前已來到2.5%~3%,就算在國外找到投資報酬率5%的標的,扣掉2.5%的避險成本,也不足以應付2.9%的保單成本,新臺幣躉繳險從利差益變成利差損。

網路投保不必給銀行理專或業務員傭獎金,有較大的費差益空間,可彌補新臺幣躉繳險的利差損,因而臺壽決定保留網路投保途徑。至於網路投保只賣利變年金而非利變壽險,主因利變年金的儲蓄成分高於保障,較受網民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