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嘉賓

周夢雪

Michelle Zhou

2016.08-2019.06

奧斯陸建築與設計學院(AHO)

交互設計/服務設計,碩士

2017.08-2018.01

於默奧設計學院(Ume? Institute of Design)

交互設計,碩士交換

公開課完整視頻回放

公開課實錄 | 我在歐洲讀服務/交互設計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0035- 0058 主講嘉賓自我介紹

0105- 0306 服務設計專業介紹

服務設計,就是設計服務的專業。雖然專業名詞比較新,但是其實大到政府機關,品牌營銷,小到洗手間,垃圾袋,我們或多或少已經在體驗,或者參與著服務設計。

服務設計是設計重心從「產品」到「場景」的轉變。舉一個例子:比方說賞花這項體驗。傳統的產品設計關注的可能是是花瓶的設計,材質,形狀。服務設計關注的是整個場景的體驗,花瓶放在什麼位置,賞花的空間如何佈置,是一人賞花,還是三五結羣。而賞花前是否寄出請柬,賞花的過程除了視覺和嗅覺的享受,是否還連動其他體驗(音樂茶點),賞花結束後是否可以提供紀念品延續記憶?…在這個過程中,時間,空間,人,物件,都是一個個體驗的觸點。服務設計就是以一種全局的思維,對每個細小觸點進行人性化設計,從而達到資源和模式的整體提升。

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從產品中心轉型為提供服務,比如Netflex(網飛),最早的時候是租賃錄像帶,後來一步步發展成以 「訂閱」為模式進行節目消費的平臺;除了商業創新領域外,社會創新(教育、醫療、交通、公益)也是服務設計應用的一大領域。

0308-0450 具體學習內容

服務設計主要學習的是一整套系統的思維方式及工具。首先會學習系統的、有深度的調研方法(Hilostic Research),很多人說起服務設計都會聯想到滿牆的便利貼~從側面也反映了專業對調研能力的重視;其次會逐漸從以用戶為中心的研究轉變為設計師、用戶與研究者共同創造(Co-Creation)的模式;同時還會強調如何呈現連續完整的服務設計用戶體驗(視覺傳達 Visual Communication)

0451-0545 講述轉專業原因

夢雪學姐在本科學習建築時,方案就更側重考慮、研究使用者的感受而不是建築本身。

0550-1145 AHO與於默奧設計學院介紹

主要從專業設置、師資、學校環境、課程結構、學習內容等方面來展開。

AHO 的master項目是兩年制,每學期一個studio一個elective course。課程自由度非常高,交互設計和服務設計雖然作為兩個方向,但可以跨選課程

每個學期服務設計工作室都會和不同機構合作,比如企業,銀行,各大醫院等。項目既有社會創新,也有商業創新,其中醫療創新是一個重點方向。我們學校整個風格是偏實踐型的,學生通過大大小小的項目掌握設計工具和方法。到了第三個學期,不同專業方向的同學可以跨學科參與「design studio」,比如服務設計的學生和交互設計的學生會一起做課題,課題從歷史博物館的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設計,海洋工業的虛擬現實基站,到新聞的未來,更加研究綜合。

目前授課的老師都是Full-poition,同時每個項目會與1~2個PHD的研究結合,所以除了主帶老師外每個項目會有1~2博士生導師。學校的特色之一教授和學生的交流很親近,每個人的輔導時間都非常充足。一個班10個學生左右,師生比很高

Umea University 位於瑞典靠近北極圈的一個小城。學校是綜合性大學,其中設計學院在全球範圍都很有名。學院分三個專業,交互設計,交通工具設計,以及產品設計。其中交互設計專業是我交換的專業。這所學校在企業有很好的網路和影響力,很多國際設計諮詢公司(如IDEO,Frog)都有於默奧的校友。

於默奧課程緊湊,教學體系成熟,交互設計作為一個兩年的master,中間會穿插一年的實習期。項目的形式既有和企業合作的實踐項目,也有探索性比較強的實驗項目。服務設計在這裡並不單獨作為一個門類(雖然第二學期有一個項目專門做服務設計),但在做調研的時候會用到很多服務設計的方法,「共創設計」理念也是貫穿在所有design process中。

老師以在讀博士生為主,對學生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peer to peer study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學院小而精,交互設計每屆也是10個人左右。另外學生背景多樣,國籍也多樣,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交流非常密切,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同學可以互相學習。

1153-1606 課程作業分享(Service Design Future-Translation)

1625-1735 歐洲開設服務設計的高校及公司情況

服務設計在北歐地區(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和荷蘭及英國發展較成熟

服務設計推薦院校:皇家藝術學院米蘭理工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交互設計推薦院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於默奧設計學院,哥本哈根交互設計學院

1805-1930 思維方式的轉變

1945-2052 對計劃申請歐洲服務設計專業學弟學妹的建議

在選校的時候可以多多比較,每個院校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和側重點,有的偏實踐型,有的偏學術理論。專業命名也不盡相同,「服務設計」 「戰略產品設計」「產品服務系統設計」..其實都可以說是在學服務設計。大家可以通過學校網站的課程設置,畢業作品來瞭解學校風格。

其次語言一定要打好基礎。這是一個對表達能力有很高要求的學科。無論調研採訪,小組合作溝通,還是方案彙報演講,語言有時決定了參與的深度。不過也不要害怕~放開來,積極投入就會越來越有自信。

2053-2305 服務設計專業就業現狀及職業規劃

北歐國家的服務業近年來發展得很好,據我們教授反應服務設計和交互體驗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我們學校每年畢業生基本包攬挪威各事務所和企業設計崗。但由於語言和工作模式,中國學生的競爭難度會大一點。

在國內服務設計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很多國外的方法需要本土化,據瞭解有不少諮詢公司和大的企業開始一邊實踐一遍探索。同時服務設計就業方向也不拘泥於完全對應的職位title。除了設計諮詢公司以外,可以選擇去互聯網公司的交互設計或者其他用戶體驗、用戶研究、產品崗位。

對職業發展的期待…我還是覺得服務設計師/交互設計師不是一個完全割裂的角色。想多發展跨學科和全棧方向。不過硬技能基礎還是很重要。目前自己對和科技結合的用戶體驗設計和策略設計比較感興趣。未來的話我傾向借著還在國外的機會多掌握一些實踐上的經驗,再回國工作。

2430-2545 設計諮詢公司 VS 互聯網公司

設計諮詢公司中服務設計師更多的事承擔乙方角色,會經常參與不同的項目,接觸不同的專業領域。

互聯網公司設計師通常會長期在一個方向或領域內學習、工作,雖然範圍很小但是可以獲取更有深度的知識。

2625-5256 Q&A問答環節

  • 學習交互/服務設計需要那些基本功(看什麼書、學什麼軟體...)
  • 轉專業(建築背景)如何準備作品集;作品集的具體內容、形式及作品數量;準備週期
  • 面試細節
  • 如何選擇推薦信的撰寫人
  • 國內交互行業現狀
  • 研究方向的選擇
  • 服務設計與教育的聯繫
  • 北歐的生活(學費,生活開銷,獎學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