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是過動兒。」從還是國小的嘟嘟說出口

這是他對我的自我介紹。

從老師和家長的口中他就是上課容易破壞規則

勉強坐在位子上也會東張西望、和隔壁同學嬉鬧

下課時間就會暴衝出教室,想和同學玩卻又容易和同學產生衝突

即使被罵也沒辦法安靜的聽老師把話講完

 

從我認識他的那一刻

他拒絕上課,因為嘟嘟說「反正上課就是會被罵,老師就是覺得我是壞小孩。」

當我告訴他,我們一起玩遊戲吧,他才願意一起參與活動

他很努力的讓自己表現得宜,盡量維持最小的移動

身體沒有離開位子,但仍然會控制不住衝動的行為,像是丟玩具

在第二次見面時,嘟嘟展現原本他的樣子

不斷在教室裡遊走、爬行,遇到不順心的就會罵人、敲東西

即使坐著,手也一定要把玩些東西,一刻都閒不下來

 

我和嘟嘟也訂下許多要遵守的規則

也和在學校一樣沒有辦法完全的遵守

但在第三次見面時,嘟嘟忽然對著其他小朋友大叫一聲就衝出教室

在我過去關心時只看見嘟嘟漲紅生氣的臉

我靠近他時,他就大叫「我不要上課了,我要回家,你一定是來罵我的。」

當我告訴他「我只是想知道你怎麼了,沒有要罵你,可以讓我知道嗎?」

嘟嘟才停止大叫,很生氣的告訴我「剛剛我在撕自己的作品,可是我沒有撕到重要的地方,可是別人看到就把我的拿走撕掉,可是你說要交給你作品,你一定會罵我。」

我詢問他「你為什麼不跟我說呢?」

嘟嘟很快的反駁我「你也有看到我在撕,你一定會以為是我自己撕壞的,你纔不會相信我。」

我等他冷靜點後,我告訴他「你願意告訴我,我都會聽你說,等你說完我會問清楚,但前提是你要願意說。」

這時嘟嘟似乎才消了氣,願意回到教室繼續上課。

 

在第四次見面時,嘟嘟整堂課沒有任何的大叫,也不再衝出教室

雖然還是在教室遊走但不太影響到其他人的活動

下課時我告訴他,我看見你很努力地遵守規則,也謝謝你願意努力

嘟嘟露出我認識他以來第一次燦爛靦腆的笑

我知道嘟嘟在學校還是會遇到誤會,會常常被罵

但是他開始相信有些大人是會願意聽他解釋、理解他靜不下來的困難

過動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沒自信,因為他們很難遵守統一的規則

所以經常被點名、被告狀,讓他們長期都處在時時被罵的狀態

久而久之不相信大人,不願意再努力遵守規則,放棄自己,成為長輩眼中的壞小孩

 

其實和過動兒相處,首先他們最需要的是「理解他的動」

那是他也控制不住的能量,需要適當的發洩

如同睡很飽了,卻要你繼續睡不能動,那是非常痛苦的

給他們適當的「動」,把多餘的能量消耗後,就能有相對的「靜」

可以在孩子上學前提早一點起來,讓他開始有些活動

到學校後比較不會因為電量太滿而衝動性太高

再來,課間的活動對過動兒來說是很重要的

有十幾分鐘可以好好去奔跑、追逐、玩樂

不只能量的消耗,情緒也會相對穩定,讓後面課程可以更投入

最後,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培養興趣

更能找到發洩體力的方式,培養自信心和成就感

這些對於過動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那些的不被懂,讓他們從小就不斷被責罵

他們很努力也未必能做得好,因此需要大人更多的包容

給予適合他們的生活調整,才能漸漸地引導行為上的改變

讓家長教養上減少無力感,孩子也能獲得自信與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