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數據稱,2018年,華爲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雄踞第一”。 “這是有史以來,一家公司創下的最高紀錄。”WIPO總幹事Francis Gurry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感嘆道。

  說實在,看到華爲專利第一的這樣的消息。所有人最大的感受是兩個,首先,華爲真的爲中國人爭氣。在全世界申請了最多的專利,這個在被世界詬病中國專利保護不力的情況下,一家中國企業申請如此多數量的專利,無疑是對中國爭光的一件事兒。其次則是中國爲什麼只有華爲這樣一家企業在這麼做呢?其他企業如果也能達到華爲的水平,是不是我們在知識產權方面就會有更多的優勢?

  這件事情我們要從一個歷史的角度分析,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的幾百年的時間中,我們在技術方面一直都處於一個技術追隨者的狀態,不僅說在新中國建國之前,整個中國技術積累和技術實力遠遠落後於西方的發達國家。即使在新中國建國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之內,我們在技術方面一直都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狀態,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在15計劃25計劃的時候,不惜舉全國之力,大力發展技術,大力發展科技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科技水平的確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在技術創新領域來看,依然有着較大的不足,在很多垂直領域當中,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依然有着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專利保護與專利申請方面,中國人雖然每年在中國申請大量的專利,但是在世界上我們的專利申請數量依然是相對較少的。因此我們看到中國很多企業在國際上發展的時候,因爲專利問題經常會受到很多的限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專利申請是相對不足的,專利儲備已經成爲限制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在看中國的很多企業實際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選擇了一個重營銷而輕專利輕研發的發展思路。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很多企業因爲在前期以生存爲目的,都沒有把研發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很多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甚至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被排擠出企業隊伍。這個策略在企業發展沒有壯大之前,的確不能說它有問題,畢竟對於這個時候的企業而言,生存纔是第1位的,只有生存下來才能說未來的發展。但是問題也在於此,這就是企業往往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路徑依賴,一旦已經形成了重營銷而輕研發的發展方式的話,在未來將很難改變這樣的發展思路。

  像華爲這種在自己企業設立之初,就把研發作爲企業最重要的事情的公司,在中國還是相對比較少的,根據啓信寶的數據顯示,華爲註冊的專利已經達到了125431條,這個記錄堪稱恐怖。

  現在只能希望的是已經取得比較好的發展成記得中國大企業嗎能夠真正的認識到研發對於自己企業的重要性逐漸把自己的重要的經歷放在科研上面,除了原先自己所擁有的一些技術以外,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專利儲備,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有幾輪的技術儲備力量,首先是當前市場需要應用的技術儲備,然後是未來幾年需要在不斷推廣的技術力量,最後則是未來幾十年所需要進行的技術的儲備。

  只有這樣,中國企業纔能夠在市場上逐漸獲得比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而不是出現只有華爲一家企業擁有全世界申請量最多的專利,而其他企業卻默默無聞的尷尬境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