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算是一篇行業類的文章吧,但是,我寫的倒是比較偏,我們從旁觀者的家督來開放式研究並且大膽猜測一下吉利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首先來介紹一個我國民營企業又一光榮成績,3月28日,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佈,關於smart品牌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總部在中國,持股比例各爲50%。

  這其中,二者合作的smart新車型將會在2022年纔開始投放市場,在這之前,現有車型依舊在法國漢巴赫工廠和斯洛文尼亞工廠生產。

  未來的品牌戰略是在中國打造電動智能汽車,徹底響應電氣化汽車時代,並且還會擴充產品增加緊湊級別車型。全新一代純電動車型將會由梅賽德斯-奔馳全球設計部分負責,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研發。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來深挖一下,作爲國內最爲成功的車企之一,近幾年,被吉利收購過的都包括沃爾沃100%股權,寶騰汽車49.9%和路特斯汽車51%的股份,戴姆勒9.69%股份。看來吉利在其全球化品牌戰略的路上已經走得很順暢了。那麼我們就要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到底每一次的收購意義是什麼?

  收購的意義是什麼?

  吉利汽車其實在之前幾年來看,所造出來的車,只能算是最簡單典型的廉價自主品牌,給人的印象確實總也提不起來,徘徊在三四五線城鎮,品牌的價值觀念深入人心,想要轉變,只能由內而外大改造,注入高逼格元素,收購,就是其中最爲簡單粗暴直接的做法。

  這其中收購的企業中,基本都是在連年虧損的品牌,大家好奇,既然虧錢你買來幹嘛?給自己添加累贅?其實不然,吉利想的是,既然你不賺錢,可是技術值錢,我買下你,用你的技術和影響力來強化自己,要比單讓企業盈利更有效果。

  收購效果是什麼?

  其實吉利集團在收購沃爾沃成功之後,第一層面就是吉利集團的形象轉變,由自主民營企業變爲高端品牌沃爾沃大東家,沃爾沃的品牌價值和技術快速併入吉利集團,使得吉利汽車擁有了兩個優勢,沃爾沃的爸爸身份和沃爾沃的技術加持,銷量突飛猛進。

  並且,吉利爲了更好的使得併購效果最大化,推出了沃爾沃吉利的合資品牌領克。讓沃爾沃和吉利的技術資源在全新的環境都可以最大程度高效發揮,所以領克的車型上就使用了和沃爾沃共同研發的的CMA平臺、Drive-E動力系統、主動安全技術等,幾乎等於半個沃爾沃。

  同時,因爲收購了路特斯汽車,所以將沃爾沃原有資源Cyan Racing車隊利用起來,打造出路特斯Evora GT4賽車,以此來發揮路特斯的賽車基因,與此同時,也研發出了領克03 Cyan概念車,可以說是將各路資源全面進行融合。

  大膽預測吉利汽車未來發展

  按照目前吉利的策略,就是把買來的資源都物盡其用,並且進行資源共享,讓吉利品牌做到自主轉變成全球化的方向。這其中,按照目前所收購的品牌來說,每個品牌的特點都被拿出來到吉利和領克身上應用,所以,未來領克和吉利都將在產品優勢層面得到超過自主品牌的水平。

  例如本次smart的收購,目的不出其二,那就是對於針對目前年輕化的市場,拿來smart的設計來研發吉利和領克的A0級別車型,並且看中了目前A0級別純電動高端車型的空缺,搶佔市場。

  在未來,吉利會將更多車型與現有WTCC車隊結合,在賽道和量產同時進行,依靠smart來填充小微型車的設計和市場,沃爾沃依舊主要提供技術,而後續,如果再次進行收購,依舊以此類推,相當於不斷的在自身升級,綜合來講,就是吉利會成爲一個合理匯聚各個品牌優點於一身的品牌。

  總結:

  其實我覺得作爲一個自主民營品牌,吉利真的挺牛的,它不像衆泰,陸風這些品牌,會走一些抄襲路線,吉利是覺得你不錯,我就直接買下你,能用你的技術,也能讓你替我賺錢。這打法有點像大衆,所以再過幾年,吉利變大衆真的不是不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