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有很多很讓現在人看起來啼笑皆非的場景和事件,但是也有很多值得人敬佩的大才子。他們是中華文華史上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今天我們就談談明朝的大才子之一——楊慎,他位列三大才子之首,其餘兩位分別是解縉和徐渭。

楊慎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字用修,今四川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1],也就是說他的父親楊廷和是當時皇太子朱厚照的講讀。楊慎二十四歲時,以殿試第一的成績成為正德六年(1511)年的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職位,他能有如此成就,正如其所說:「士之有所卓立,必藉國家教養,父兄講習,三者備而後可。」[2]

楊廷和

擁有如此功名的楊慎,卻在嘉靖三年(1524年)因在著名的「大禮議」事件中得罪了嘉靖帝而慘遭厄運。當時嘉靖帝提攜新貴張璁和桂萼等人,他們主張在憲宗與武宗之間,加入睿宗(興獻王朱祐杬),而楊慎及其父親楊廷父子和許多大臣堅決反對。於是,楊慎協同三十六位大臣上書皇帝:「臣等於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3]嘉靖帝十分生氣,責備且罰了他們的俸銀,但楊慎等人依然不甘心,幾次三番上書,皇帝將帶頭的八個人打入大牢,如此一來,非但沒有鎮壓下去,反而激化了楊慎等人,他同同年進士檢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撼門大哭,聲徹殿庭」[4],皇帝徹底被激怒,當廷杖責,下詔入獄。楊慎亦被罷官,發配至雲南永昌衛。

罷官後的楊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從這首詞中依稀可辨當時楊慎的心境。一貶至滇,楊慎直到去世也沒有恢復官職,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享年72歲的楊慎在戍所去世。

回答者:李雪玲,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在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081頁。

[2](明)楊慎,王雲五編纂《升庵全集》,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409頁。

[3](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082頁。

[4](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082頁。


小一時空 2018-03-04 09:50:11

-

在熱播的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又一次聽到了楊洪基老師那渾厚的男中音…

「滾滾長江東逝水」

-

這首歌的歌詞源自下面這首經典詩詞: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作者介紹

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

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

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

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

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

(頭條號:小一時空 編輯。圖片及史料源自網路)


楊慎是明朝中期人。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他是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區)人。

楊慎出身於一個世代為官的仕宦之家,他本人更是年少得志,23歲就高中狀元,父親楊廷和則是當朝首輔。在明武宗去世後,明世宗從湖北趕往京城繼位之前的幾十天里,國家大事統統由楊廷和主持並決斷。楊慎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但是,由於「大禮議」事件的發生,從而成為楊慎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大禮議事件,簡單地說,就是楊廷和等人認為,按繼承法則,明武宗是明世宗的堂兄,武宗的爹明孝宗則是明世宗的伯父,按照大宗不絕嗣的傳統,明世宗應過繼給明孝宗,以明孝宗的兒子的身份來繼承帝位。

但明世宗卻堅決反對,雙方為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其間,楊廷和等老臣以辭職相威脅,但明世宗不為所動,甚至准允其致仕。

楊慎和另一幫支持楊廷和的大臣,跑到皇宮門外大哭大喊,要求明世宗收回成命,明世宗震怒之下,命將四品以下官員當場執行野蠻的廷杖,也就是脫了褲子打屁股。

楊慎被打屁股之後,發配到雲南永昌衛,也就是今天的保山。此後,楊慎雖然常往返於四川和雲南之間,但一直到死也沒有得到赦免,七十二歲時終老於雲南。明穆宗時,朝廷有意為他評反,追贈為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謚文憲。

楊慎博覽群書,學問廣博,其著述之豐,被認為是明代第一人。據後人所輯,他的著作多達四百多種。

今天的成都新都區桂湖,即楊慎舊居遺址。楊慎的夫人黃娥,也是有名的詩人。當楊慎遠謫保山時,黃娥有一首七律,寫得極其哀婉感人,我自少年時讀後,至今不忘:

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

曰歸曰歸愁歲暮,霽雨霽雨怨朝陽。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昭風煙君斷腸。

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楊慎,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人,他是明朝著名首輔楊延和的兒子,他父親楊延和因為嘉靖年間「大議禮」事件而辭官回家(而且年齡也大了),可是楊慎卻想不通,認為他父親是因為嘉靖與張璁(嘉靖皇帝前期大議禮事件的主力打手)的排擠才辭官回鄉的,所以楊慎就糾集其他一些反對張璁的大臣準備在西直門打死張璁(明朝慣例,西直門打死人不算犯法,具體原因請參照明代宗時期大臣們在朝堂上鬥毆事件),楊慎這個「黑老大」因為組織不嚴密,計劃被張璁發現了(也沒有什麼計劃,就是叫一群人在西直門等著張璁下班,然後打死他各自回家,是個人都知道有問題,何況直張璁這種人...),嘉靖皇帝得知楊慎要叫人還差點打死自己的首席打手,自然不會放過楊慎,所以就把他打了一頓屁股發配雲南,在發配期間本來是不允許回家的,可是楊慎因為比較會來事,把地方官一頓忽悠,整個雲南和四川(他老家)的官員都隱瞞他溜回家看老爹的事實,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楊慎在雲南期間,因為每天無所事事,所以就每天讀書作詩寫詞,然後我們後世所熟知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這樣誕生了


楊慎是明朝人,主要生活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間。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本人才華橫溢,中過狀元,曾擔任過嘉靖皇帝的老師。

父親是首輔楊廷和。

可以說,楊慎的前半生順風順水,前程似錦。但因為捲入大禮議中,被嘉靖皇帝嫉恨終生,因此被流放,永不敘用。

而且嘉靖皇帝這位少年老成的皇帝活得特別長,也導致楊慎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也因此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