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個人觀點:遲重瑞最有佛像緣,從他的面相看,最像菩薩面貌?五官長得像佛教里的和尚佛像!因為古代的唐僧咱也沒見過,當然面貌像菩薩多些,那就應該更像唐僧喲。徐少華只不過長得帥,人民普遍心中就以他演的唐僧,為標準來衡量像不像?不是說他就不像唐僧,不過比起遲重瑞,沒有他像得菩薩多點。

汪粵比起這兩位會差些?要帥有沒有徐少華帥,要有菩薩緣有沒有遲重端更像,這只不過是代表我個人觀點而已?致於大家心裡的唐僧就不清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自己想想的唐僧模樣。


小時候看86版《西遊記》,一直有個謎團,就是唐僧的相貌怎麼會變來變去?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有三個演員輪流演這個角色。現在流行一人分飾二角,比如正在網上熱播的《白夜追兇》,潘粵明就一人扮演關宏峰和關宏宇兄弟倆,但要說到一個角色的同一個年齡段由好幾個演員分著演,這種情況在影視劇里是十分罕見的,這反映了《西遊記》當初拍攝的條件是多麼艱辛,但這依然不妨礙該劇成為經典。

徐少華、遲重瑞和汪粵三位演員共同扮演唐僧,觀眾自然難免將三人一起來比較。《西遊記》中,徐少華演了9集,遲重瑞10集,汪粵3集;續集中,徐少華和遲重瑞各演了一半。至於誰更像唐僧?或者你更喜歡誰演的唐僧?《影視風向標》小編個人認為,徐少華演的唐僧更好!更與角色貼合,遲重瑞其次,汪粵演的唐僧最差。

徐少華演的唐僧,扮相英俊和善,氣質儒雅。如果不穿袈裟,就是一玉面書生,外貌上完全不比現在當紅小鮮肉差,難怪女兒國國王會喜歡上他。國慶期間偶爾在電視上重溫了《女兒國》那一段,同樣是面對美女誘惑,同樣是拒絕,徐少華把對女兒國國王和妖精的兩種不同態度拿捏得十分到位,讓觀眾看得出來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其實在情感上有所動心,但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

遲重瑞扮演的唐僧,氣質則稍顯硬朗了一些,慈眉善目和溫和敦厚之餘,面對孫悟空,有了幾分師父的威嚴和包容。與徐少華相比,遲重瑞的唐僧顯得年長一些,也更能吃苦一些。

汪粵扮演的唐僧戲份不多,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記得他似乎演了《三打白骨精》前後那幾集,感覺對孫悟空太過於嚴苛,自己不能分辨誰是妖怪倒也罷了,還責怪孫悟空,反正這個唐僧不太討觀眾喜歡。據悉他是因為要讀大學才離開的劇組,如果給他更多的戲份,或許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經典的「86版」《西遊記》里,唐僧曾有過三位不同的扮演者——汪粵、徐少華和遲重瑞。三人是當年標準的美男子,不知迷倒了多少姑娘。

汪粵 代表劇集—《三打白骨精》

汪粵是第一個進入劇組的唐僧。當年他還是電影學院的學生,被前來選角兒的楊潔導演看中。楊潔對他的評價是:很俊氣,不女氣。但是,學電影出身的汪粵執著於電影,於是在幾集之後又匆匆離開劇組。

因為夢想成為電影明星,而放棄電視劇《西遊記》唐僧的拍攝,而拍攝的電影至今也未曾上映。對此,汪粵表示,遺憾和後悔都沒有用,畢竟年輕的時候想多干一些事情。

徐少華 代表劇集—《女兒國》

徐少華原本是山東話劇院的演員,現在依然在此工作。汪粵走後,徐少華接替他演了8集的唐僧,而最初徐少華飾演的角色是小白龍。1985年,因為選擇了去學院進修,徐少華也離開了劇組。在他看來,上大學圓了自己的一個夢,也是一個取經的過程。

徐少華目前擔任著山東省話劇院副院長、齊魯晚報青年話劇團團長等一系列職務。由於行政事務比較多,徐少華近年來很少在熒屏上出現。他說,作為一個山東人,他的性格比較豪放,可《西遊記》中唐僧給觀眾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以至於很多觀眾喜歡把唐僧和他畫上等號,其實他還出演過和唐僧性格完全相反的角色。

遲重瑞 代表劇集—《取得真經》

遲重瑞是第三位唐僧,也是最後取得真經成為神仙的唐僧。他曾經是1981屆上海戲劇學院的學生,《西遊記》播出以後,師徒四人著實火了起來,就在這時,出身京劇世家的遲重瑞遇到了酷愛京劇藝術的陳麗華,兩人一見鍾情,很快迸出了愛情的火花。「我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1990年遲重瑞與陳麗華登記結婚。

當時,陳麗華女士是中國女首富,擁有上億元資產。她比遲重瑞大十幾歲,而且離過婚,身邊帶著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他們的結合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多人質疑這段婚姻的感情含金量。面對媒體的質疑和猜測,遲重瑞說:「我們不用表白,時間會證明一切。」

選擇了事業女強人陳麗華,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付出,結婚後,遲重瑞就推掉了一切社會活動和演藝工作,和陳麗華一起移居香港。上世紀90年代末期,陳麗華和遲重瑞從香港回到北京,遲重瑞也逐漸把他們共同的愛好發展成了事業。

很多小夥伴們估計和小編一樣,長大了才突然發現,原來86版西遊記有三個唐僧。


個人覺得徐少華比較像唐僧,長得慈眉善目,而且還很帥氣,


首先,這三個人演得都很好。這是前提。其次,相關討論只針對經典版25集而不包括16集的續集——在續集里很多地方是不適用的,得單說。

央視電視劇里的唐僧形象與原著里是有些區別的。原著里唐僧是個複雜的人,他的身上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這方面分析的文章已經夠多了。電視劇里唐僧形象相對單純些,雖說也有種種缺點,但總體來說屬於「會犯錯的好人」。所以就不用說誰更符合原著了,要站在電視劇較為獨立形象的角度來考慮。然後三位主演塑造的唐僧形象,雖然一脈相承,居然特點截然不同。

先說結論:不敢說誰比誰好,我比較喜歡的是汪粵老師這一版。

徐少華老師一共演了9集:

困囚五行山(準確說是後半部分)、猴王保唐僧、計收豬八戒、坎途逢三難、智激美猴王、奪寶蓮花洞、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 趣經女兒國。

徐少華老師的形象是最好的,似乎僅說是一代高僧都不夠,他往那兒一站,清高孤傲遺世獨立之感撲面而來。比如這張劇照相當有感覺:

正好女兒國一集是徐少華扮演,非常合適。與朱琳扮演的女王站在一起,簡直是交映生輝,一對璧人。

比較反差萌的是,看上去這麼高冷的師父,居然是位暖男。

然後語言上呢,多少有點絮叨,雖然不至於像《大話西遊》那麼羅嗦。比如白馬被白龍吃掉後,師父也不說報仇,也不說買匹新馬,只會抱怨「叫我怎麼行走呀」「你不是有降龍伏虎的手段嗎」。孫悟空怒滿胸膛,當即去找白龍單挑。這裡有很多人理解為是激將法,但我倒覺得他就是這個噴子性格——只會抱怨,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比如,猴哥殺了六個毛賊之後他好一番碎碎念:

徒弟在這兒蹲坐著,滿臉不耐煩;師父在一邊站著,好生尷尬還要大講道理。看著很像管不住自己熊孩子的家長,讓人無奈又心疼。這也是劇情需要,又兼孫悟空野性未除。

當然,更讓人心疼的在後面。徐少華老師的劇情很多都比較慘,動不動就被妖怪抓走。類似這種五花大綁、默默流淚的受虐鏡頭非常多:

(這張是波月洞被黃袍怪抓走的場景,我看著都想樂。明明是汪粵轟走徒弟,結果讓徐少華來背鍋啊。)

據此,徐少華版唐僧的特點是外貌英俊清高,性格懦弱還愛講道理,經常受罪,比較符合忍辱負重的母親形象。當然即使再溫柔,官方設定內心堅定這一點不能變。如後面女兒國里,雖然一樣軟語溫存柔情蜜意,可涉及到原則問題,那是不能含糊的。

遲重瑞老師一共演了10集:

除妖烏雞國、三調芭蕉扇、掃塔辨奇冤、誤入小雷音、孫猴巧行醫、錯墜盤絲洞、四探無底洞、傳藝玉華洲、天竺收玉兔、波生極樂天。

對比來說,受虐的劇情也有,比如小雷音、盤絲洞等處同樣會被妖怪抓走,也會捆綁。但相對來說,還是保持著一定形象。用《生死恨》形容就是「嘗膽卧薪全忍受,從來強項不低頭」。《除妖烏雞國》里被院主刁難,按原著說就是眼淚汪汪地出來,電視劇里則據理力爭,還能義正辭嚴地反問一句「見山門就有三分米分,你為何不肯留我」。

當然,被妖精抓走欺凌,偶爾會有莫名的喜感:

此外這版唐僧在教育徒弟方面,也有自帶暖男光環。但教育水平上了了一個台階。同樣是講道理,卻能說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典型例子就是《天竺收玉兔》給三個徒弟上了一節布金寺科普課:

「我這園林不賣,非要買時,除非用黃金鋪滿地面。」

「黃金布滿地面?」「這得多少黃金呀?」「這誰捨得呀?」

「給孤長老捨得。」

課堂互動效果很好,三個徒弟聽得津津有味。試想一下,假如是遲重瑞遇到了打殺六賊的孫悟空:

「從前有個裘千仞,作惡多端。被很多英雄圍在華山。他言說生平沒犯過惡行的上來動手他就引頸受死 。那麼多大英雄想起生平殺人雖說秉公行事,但終不免有所差錯,於是內心有愧不敢上前。只有洪七公毫不客氣,上來動手。

「洪七公沒殺過人么?」

「不, 洪七公殺人前會細加品查。所以他一生所殺二百三十一人均是大奸大惡之輩,因此才問心無愧。你殺人雖說是為善,但若有誤傷難免自己良心不安。日後不可如此草率了。

「謹遵師父教誨。我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沒聽說過洪七公呢?」

「因為他在宋朝出生,你還沒趕上!」

教育效果是不是強多了?

據此,遲重瑞版與徐少華版形象有相似之處,但溫和耐心的特點更加突出,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同時比較好地保持了知識淵博、有容乃大的師長形象。

汪粵老師一共演了3集:

禍起觀音院、偷吃人蔘果、三打白骨精。

雖然集數最少,但地位絲毫不低。更何況裡面有西遊記第一名篇《三打白骨精》——論知名度可能「大鬧天宮」「三調芭蕉扇」可以比比,可又沒唐僧什麼劇情。 @為夢而生 說這幾集最難演,我是很認可的。

首先,據說汪粵老師有在寺院體驗生活的經歷,所以在細節方面非常嚴謹。

不要小看類似這種行禮、持木魚搖鈴的細節,其實非常容易露出職業破綻。比如醫生看醫療題材的作品就經常齣戲,不是發現心電圖胸導聯位置錯誤,就是著急自殺時橈動脈找得不準。這些細節是徐少華、遲重瑞二位老師所沒有的。同樣是教育學生,既不用絮絮叨叨,也不用循循善誘。輕描淡寫的一個眼神過去,猴哥就已經噤若寒蟬了。凜然生威的形象躍然而出。那二位像慈母,這位比較像撲克臉的教導處主任。

古人云:「珍奇之物,不可使見貪婪之人」。況你我單身在外,只恐有錯。

一念之差,招致殺身之禍。居心不良,終竟玩火自焚。

果然偷吃了他的,向他賠個禮,也就是了。

多說一句,別把孫悟空的聽話光歸於緊箍咒的緣故——實際上緊箍咒的心靈傷害應該還大於肉體傷害。就好像在單位,領導都掌控工資大權,有些領導讓大家都信服,有些領導卻對下屬都失控。還是與領導水平有關。

不過,嚴師偶爾也會展現一下慈母樣的溫情。比如下面這個細節:師徒四人吃飯,八戒護食,假客氣一番把菜都扒拉到自己碗里獨享,猴哥和沙師弟一笑置之也不計較。而嚴厲的師父呢,不聲不響地把自己碗里的菜夾到大徒弟的碗里。

看得我好感動,這大概也是中國式家長的特點。平時對長子嚴格要求經常責罰,可內心的疼愛也會在不經意間展現出來。

觀音院里,孫悟空自顧玩耍胡亂撞鐘,雖然唐僧氣得七竅生煙,但看徒弟突然翻下,恐怕摔到徒弟,不自禁「哎呦」一聲,並邁步伸手要接著點兒——好吧雖然有點不自量力,想必孫悟空還是很領情的。

五庄觀里油炸孫悟空,師父在這一刻情緒爆發,淚灑衣襟:

恨逐美猴王,淚別孫悟空。眼淚在眼眶裡含著,矛盾而複雜的情緒把控得非常到位。

我一直覺得這樣嚴厲的師父要是被妖怪抓走一定是有更加反差萌的效果,很可惜沒有這樣的劇情。就五庄觀里被綁過一回,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慚愧——當然慚愧啦,做客偷人家的東西,還是徒弟偷的,還僅僅是為了饞,還讓人家捉住了,多丟人啊。


徐少華扮演的唐僧最精典,最具個性,最貼近人物。真可謂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三個人恰好扮演了三個階段的唐僧,汪粵的唐僧剛出長安,看到了和大唐都城不一樣的世界,對一切都有著懷疑和不滿,對三個來歷不明的徒弟也有戒心和各種抱怨(一群天庭下崗員工,到了唐僧這裡要求再就業),所以這個階段的唐僧,口中念佛,心中抱怨

到了徐少華的唐僧,明顯接受了這三個徒弟,認為有了這三個徒弟就能輕鬆到西天,自己只需要有毅力和決心,所以這個階段的唐僧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也是大家最喜歡的

最後遲重瑞接手唐僧,發現九九八十一難,不是光給徒弟安排的,是師徒四人共同要去承擔的,作為師傅,也需要有一定的付出和進步,最後遲重瑞取得真經也是情理之中的!


至於86版《西遊記》中的三個唐僧的扮演者,徐少華、遲重瑞、汪粵!我個人比較喜歡徐少華版的唐僧,因為他比較貼近故事的原型,非常支持徐少華。


我覺得徐少華更像唐僧。

因為我第一次看《西遊記》,最先看到的唐僧父親和唐僧就是徐少華扮演的,大概是先入為主吧。

而且,徐少華飾演的唐僧細皮嫩肉的,十分清秀,正是我想像中唐僧的模樣,特別是女兒國那一集,和女兒國國王的感情戲演得超級贊!

可惜的是,徐少華沒有堅持將唐僧這個角色演下去,沒有取得真經。


徐少華的唐僧苦大仇深似乎受了莫大的委屈,那個小白臉神態哪裡能經受西天萬里路遙的考驗?遲重瑞的唐僧總是嬉皮笑臉,也難怪劇組裡亂花漸欲迷人眼,佛心怎麼不會遮掩。汪粵的唐僧倒是與歷史上的玄奘有幾分相似,漫漫黃沙吹的皮膚比較黑,永無表情的面龐象徵著求經意志的堅定…但是又缺乏點革命樂觀主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