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2019年3月17日,霍安迪(AndyHolmes)不遠萬裏從澳大利亞來到中國山東濟南。作爲BP(英國石油公司)油品亞太區首席運營官,他此行的目的,是爲了見證BP進入中國四十多年來第一家“BP”獨立品牌加油站正式營業。

“這是BP與東明石化聯手打造的第一個加油站,也是中國第一個‘BP’品牌加油站。”在外人眼中,這不過是濟南郊區一個普通加油站開業;但在霍安迪看來,這卻是BP在中國市場取得的重大歷史性突破。

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BP就在中國開展業務,是進入中國最早的能源巨頭之一。但受政策所限,BP長時間沒能真正進入石油體系中利潤最豐厚的終端零售環節。

2001年中國加入WTO前,能源市場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借中石油、中石化急需引入外國運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契機,BP終於得以在中國廣東和浙江兩省參股了“兩桶油”,但是隻能委身其後進行“雙品牌”運營,而非BP獨資的自有品牌。並且,此後BP再也沒能在中國成品油終端零售市場更進一步。

但隨着去年1月9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去年6月底《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版)》出臺,以及今年3月15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經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爲標誌,中國掀起新一輪市場開放。包括成品油批發和終端零售在內的市場準入進一步放開,正式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BP也終於等到了全面進入中國市場的歷史機遇。

如果說,石油的魅力足以引發一場戰爭,作爲利潤最豐厚的終端零售無疑會是硝煙味最濃厚的戰場。按照計劃,BP將在未來5年內在中國開設1000家獨立品牌的“BP”加油站;而其他的外資石油巨頭殼牌、海灣石油也拿出了類似、甚至更宏大的擴張計劃。不僅如此,京博集團、中化、東明石化等本土石油巨頭也聞風而動,爭相爆出組建上千家零售終端的龐大計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市場掀起的新一輪終端“圈地運動”,已然拉開了序幕……而以能源市場開放爲契機,中國的新一輪市場開放,能否引發新一輪經濟高增長的開放紅利?

進攻的號角

2019年3月17日18時,首個“BP”自有品牌加油站在山東濟南二環西路正式亮燈營業,綠色與黃色構成的BP“太陽花”標誌十分醒目。

這是BP標誌首次獨立出現在中國的加油站,也標誌着這家國際石油巨頭吹響了全面進擊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號角:未來5年內,在中國開設1000家“BP”品牌的加油站。

霍安迪透露,在首個“BP”加油站正式營業後,另有十家加油站完成簽約,預計將於近期投入運營。在他看來,第一家“BP”加油站有着特殊的示範效應,將爲今後BP在中國的這一千家加油站提供經驗、奠定基礎。

“BP”加油站共分爲加油區、充電區和一家便利店。據公開資料顯示,歐美市場加油站利潤約有60%來自便利店、修車等非油業務。比如,每天殼牌在全球銷售2.5億杯咖啡,每年銷售4.5億份小喫——在國內,即使是中石化這樣的老牌巨頭非油業務利潤率也只能達到8%。因此,非油業務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是未來中國加油站利潤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有着雄厚資本、豐富經驗的外資跨國巨頭進入陌生市場,往往不會孤軍深入。此次BP加油站雖然是自有品牌運營,但在上游油品供應上,仍然是與中方合作——不過不同於此前聯手國資巨頭中石油、中石化,而是選擇了山東一家地方民營煉廠東明石化。

東明石化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是中國最大的地方煉廠,總資產300億元人民幣,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高達1500萬噸/年。“得終端者得天下。無論是產能規模,還是產品質量,東明石化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也迫切需要打通產業鏈、搭建終端零售網絡。”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蔡廣森認爲,通過與BP合作,東明石化能夠快速在技術、管理、服務以及非油業務等領域提升加油站的運營水平,與國際接軌。

按照BP雄心勃勃的計劃,未來5年,BP將在中國增設1000家加油站,全都以“BP”品牌來進行運營。其中,500家與東明石化合作在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設立;其餘500家,計劃在內陸其他省份開設,但目前尚未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

霍安迪坦言,BP在很多國家都有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雙方都能夠爲合資企業做出獨特的貢獻。比如,有的合作伙伴能夠提供好的地段,有的能夠提供高品質、穩定的成品油,有的價值在於可爲加油積分提供更多的消費場所,有的是因爲在便利店服務方面非常有優勢……

在霍安迪看來,在中國南方,BP過去與中石油、中石化、華潤等央企合作非常成功;但在北方,比如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份,東明石化這樣能提供成品油的大型民營煉廠更有優勢。

對於如何在中國佈局這一千個加油站,霍安迪表示,BP不會一開始就採取遍地開花的節奏,而是當一個城市達到可觀數量的加油站、實現規模效應後再進入下一個城市。在他看來,“這樣纔能夠最大化實現品牌的價值。”

BP入華路

在BP集團內,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被認爲是“未來增長潛力和發展機遇所在”;終端零售市場又是整個石油鏈條中利潤最豐厚的環節。多年來,BP一直在中國尋找機會試圖深入這一領域。如今,BP這一夙願終於得償,但過程卻漫長而曲折。

事實上,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BP就在中國開展業務。但那時,中國的政策並不允許外資獨資建設加油站。

直到2001年6月,中國加入WTO前,能源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中石油、中石化也急需引入外國模式、提高管理水平。BP抓住市場閃出的縫隙,先與中石油在廣東成立合資公司——中油碧闢,共同經營當地400多座加油站;2005年,又與中石化在浙江合資,合作管理300多座加油站。BP扮演着“教父”的角色,卻只能甘當小股東,與“兩桶油”進行“雙品牌”經營。

這一時期,外資能源巨頭們普遍選擇與國內石油企業合資,進行“雙品牌”混血運營。其中,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選擇與中華集團合資成立了兩家公司,在中國投資運營247家加油站;埃克森美孚公司選擇與中石化計劃在福建和廣東合資建設加油站,但後來撤離了廣東、並停止了在華投資;殼牌是合資加油站數量最多的外資巨頭,先後與中石化、延長集團等7家公司合資。

BP先進的管理經驗也着實發揮了作用。如中油碧闢在廣東地區建立了中央配送體系,每天使用42000升高標準油車進行24小時配送,平均每輛車每日配送4次,但只有3名員工輪流操作,承擔的工作量是以前數十個調度員的工作量。

但受限於多種因素,BP的零售業務之後再也沒能從廣東、浙江擴展到其他地區,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中石油、中石化掀起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第一輪跑馬圈地,將城市中大量繁華地段的加油站納入囊中。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初,中國大陸加油站數量共約10萬家。其中,中石化佔32%、約3.2萬家;中石油佔21%、約2.1萬家;合作運營的外資加油站,大約爲2800座,油站數量不到全國加油站總數的3%,但其平均單站的銷量應在五千噸/年,是當前市場平均水平的 2倍以上,因此合作運營的外資品牌加油站在中國的銷量份額大約在6%左右。其中,BP仍只有當初與“兩桶油”進行“雙品牌”合作的740家加油站。

轉機在2016年再次出現。作爲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能源政策在3年前開始出現鬆動:2016年,國家發改委先是對民企開放原油進口權與使用期——與BP合作的東明石化,正是第一個獲得原油使用權的煉廠;2018年1月1月9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加油站建設經營”;同年7月28日,實施長達17年之久的外資連鎖加油站控股限制被取消……

捆綁在民企、外資身上的枷鎖,逐漸被去除,外資石油巨頭覬覦已久的中國市場正越來越近:2018年9月8日,美國海灣石油公司在中國的首家自由品牌加油站在廣州越秀區開業;今年1月2日,殼牌(浙江)石油貿易有限公司成爲第一家以外商獨資企業爲主體在中國獲得成品油批發資質的國際石油公司;2019年3月17日,BP在華首家獨立品牌加油站開業運營。

新“圈地時代”

如果說,石油的魅力足以能引發一場戰爭,那麼作爲利潤最豐厚的加油站無疑會是硝煙味最濃厚的戰場。

以今年3月15日的統計數據爲例,國內主營92#汽油理論利潤爲1831元/噸,出自地方煉廠的92#汽油理論利潤爲2563元/噸。在石油業內,曾有一個投資回報測算,一個一天銷量能達到10噸的加油站,在行情好的時候,每噸利潤在2000元左右,一天的利潤約爲2萬元。如果按照10噸級別的民營加油站造價2000萬元計算的話,3年即可收回成本。

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李楊回憶道:如果說20世紀初剛剛組建不久的中石油、中石化掀起了中國成品油終端市場第一輪“圈地運動”的話,如今隨着石油政策的放開,民企與外資正在聯手點燃第二輪終端市場的戰火。

近年來,在中國政府石油政策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民企、外資獲得了與“三桶油”同臺競技的舞臺。一方面,與“油”相關的民企,如獲得了“油權”的地方煉廠,紛紛開始向終端延伸,比如東明石化、京博集團、中化集團等都在謀劃構建一千家以上規模的零售網絡;另一方面,長達十多年的外資限入政策解禁,BP、海灣石油、殼牌均提出龐大的在華拓展計劃。

以此次與BP合作的東明石化爲例,其也制定出單獨面向成品油終端市場的擴展戰略:力爭用3—5年時間,以菏澤市爲中心、以300公里爲半徑,總投資200億元,通過新建、收購、租賃等方式,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河北、山西、四川、浙江、上海十個省市,佈局1000家加油站,建設屬於東明石化的油氣終端網絡。

外資巨頭方面,日前,殼牌下游業務執行董事約翰?阿伯特稱,“中國業務在殼牌全球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部分”,他親自趕赴中國製定擴張計劃——殼牌中國目前擁有1300餘座合作運營的加油站,2025年將要達到3500座,是目前水平的近3倍!

豐厚的利潤引得民企、外資油企巨頭正展開新一輪加油站的“圈地運動”,這反過來是否會吞噬豐厚的利潤?霍安迪表示,得考慮到土地價值,中國加油站投入至少都要數千萬元。

急於拓展規模的東明石化副總裁、北京銷售終端投資公司董事長蔡廣森也深切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未來在石油體系中‘終端爲王’的現象將越來越凸顯,國內外石油巨頭都在搶佔中國加油站的資源。目前加油站已成爲炙手可熱的爭奪焦點,加油站土地的競拍價格直線攀升,屢屢創出天價紀錄”。

2018年11月底,長沙一宗加油站用地遭瘋搶,在競價共130輪後成交價飆升到7140萬元,溢價率爲257%;桂林一家石化加油站以600萬元的起拍,經過191次競價,最終被一私人老闆以2217萬元的高價競得;2018年底,福建福清市一塊3000多平米的加油站地塊在現場80位油老闆土激烈爭奪中,更是創出了2億元的天價……

這也讓國內外石油巨頭在零售網絡的搭建上,前期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按照原本的測算,東明石化1000家加油站總投資近150億元,但首個“BP”加油站正式營業的3月17日,蔡廣森給出的新匡算數據已然上升至200億元。

事實上,開業當日,“BP”中國首個加油站略顯冷清。與去年9月“海灣石油”(GULF)中國首家加油站在廣州開業優惠促銷引發大量車主排隊數百米的盛況相比,首家“BP”加油站正式營業並未引起任何轟動效應。

霍安迪的解釋是,“在中國,發改委對於汽油是有最高和最低限價的,‘BP’加油站供應特有的高端油品‘優途’和常規油品,前者價格恰好位於發改委所定的上限水平;常規油品會像競爭對手那樣提供折扣價格。”

霍安迪不便明言的是,加油站開業的冷清或許與選址不無關聯。

有着110年曆史的BP對於加油站的選址有着一套成熟的標準:能吸引多的潛在客戶;距離公路近,方便司機往返;可視性,即車主容易發現等。但這家“BP”加油站位於濟南二環西路美里湖附近,位置偏於城市西北部,周邊居民較少,似乎並不完全符合上述標準。

就連現場的BP工作人員也心知肚明,目前城市繁華地段已被瓜分殆盡,新建項目很難再批。作爲後來者,BP也只能就碟下菜,首家加油站就是其從原有業主手中租賃、改造後共同運營。

首家“BP”加油站的問題也隱含着今後的困境。正如霍安迪所說,開設一千家“BP”加油站“挑戰其實是比較多的,中國本身變化很快,所以希望要跟得上形勢。最大的挑戰,應該還是地段,希望獲得比較好的地段來建設自己的加油站。”

一般來說,新建一個加油站從申報、審批到建成,整個週期需兩三年的時間,且位置往往較偏、都在城市郊區,既耗時又投入巨大。相比而言,對已有加油站的併購與加盟能夠更快的搭建起終端零售網絡。“民企、外資紛紛加入加油站的爭奪,混戰中國內外巨頭是否能兌現動輒上千家的宏偉計劃尚需觀察。”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李楊分析道,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總體格局是,在10萬個加油站中以中石油、中石化爲代表的國企加油站約佔一半,民營外資加油站約佔一半。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網絡體系一時難以撼動,但另外一半數量的加油站尚有整合、重組的市場空間。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的《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強調,“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

李楊預計,未來在新一輪“圈地運動”中,中國成品油終端市場將面臨着一場影響深遠的大變局,“在國企、民企和外資充分競爭中,中國零售市場將呈現出競爭激烈化、規模集中化、運營品牌化的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