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配圖|《紅海行動》

3 月 27 日,湖畔大學舉行第五期新生開學典禮。馮叔參加了典禮並在之後的活動中同學員們分享「如何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今天,風馬牛節選馮叔演講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文|馮侖 (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

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新組織和老組織的關係、新人和舊人的關係問題。

我覺得,通過學習宗教組織和軍事組織的辦法,有助於企業解決問題。這兩個組織,宗教是長效機制,軍隊是短效機制;宗教是根本解決問題,軍隊是必須解決問題。

宗教的解決方法非常簡單,解決所有的問題、矛盾,是不討論這些問題。很有意思,宗教從來不討論新教徒和舊教徒的關係。不會出現新教徒要把舊教徒趕走,或者是舊教徒把新教徒趕走的情況。它永遠是「和事佬」。

另外,宗教的組織擴張從來沒有邊界,不會說一定要擴張到哪然後就不能擴張了,它一直都在擴張。而且宗教也沒有什麼「正規軍」和「遊擊隊」的區別問題,它就是自然生長。

那麼,宗教靠什麼呢?我發現,許多宗教在幾件事情上是有共性的。

第一,宗教都有「創世傳說」。它會有一個共同的願景把教徒凝聚到一起。「創世傳說」裏可能會有一個神,還會講清楚神從哪來,爲什麼是神,它爲什麼能創造萬物?

第二,宗教都有一個媒介,或者說叫「中間人」,相當於企業的 CEO。不管叫先知也好,還是耶穌也好,神和世俗之間的這個中間人把神的意志和世俗社會連接起來。這是宗教「運營」的核心。

第三,得有一本書。書的寫法還都一樣。宗教的書,《聖經》也好,《古蘭經》也好,佛經也好,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故事加啓示錄。不講複雜的事情。一般人從故事入手,聰明的人就看啓示錄。而且通常就一本書,然後建立龐大的解釋系統。每一個廟,每一個寺,都有講師。然後每天講,一年四季講,幾百年幾千年給信徒「培訓」這一本書的內容。

最後還要加一個儀式。通過「復活節」、「聖誕節」……等等不斷地重複這個儀式。昨天,我見到從阿布扎比出差回來的人。他們說,再過一個月就到「齋月」了。「齋月」裏也有各種儀式,就是用飢餓來提醒人對教義的理解與尊重。

宗教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些東西。

同樣的,一個公司如果沒有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沒有自己的經典,是不行的。要注意的是,這個經典得是說出來大家容易懂的經典。很多企業寫自己的使命、價值觀,弄出來的東西大家都不懂。如果都不懂,那這個東西就沒有意義。

儀式感也很重要。要建立培訓系統。宗教天天在培訓,所以它的組織能不斷擴大,品牌的滿意度也很高,可以說是百分之百。有人求子不得,不會覺得是菩薩不靈,而是會認爲自己有問題,心不誠,錢沒捐夠,還得求菩薩明年再保佑。

企業如果能做到這些,組織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另外一個方法是學軍隊。「911」之後,全世界的軍隊都進入到了特種作戰的階段。戰爭呈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模式。前一段時間,我在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看到機器人方陣,現在的戰爭可以直接用機器人打仗了。

簡單地說,現在的軍隊組織跟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工業革命時代的戰爭,飛機、大炮,狂轟濫炸,戰爭模式是大規模、工業化、屠殺式的。現在變成了大後臺、小前端、智能化、精確打擊。

伊拉克戰爭期間,之所以很快就把薩達姆打懵了,全世界也都看懵了,其實就是一個變化,美軍那時候使用的炸彈,百分之八十是智能炸彈。打仗的時候,美國的炸彈找伊拉克的坦克,而不是美國的坦克打伊拉克的坦克。這種變革導致美軍的組織變得後臺系統越來越大,而前端越來越小。

那麼,未來商業模式在不斷變化,越來越複雜。B2C轉向C2B,由客戶需求導向來解決問題。企業的組織是不是也會通過這樣的變革來解決問題呢?

傳統的組織,大概有三類。一種是羊羣式組織。羊羣都是分散的,但是範圍由羊倌和頭羊決定。第二類是樹冠型組織。一棵老樹能長多大的冠與根有關係。採用這種組織形式的一般是家族企業。第三類是織物式組織。不管怎麼延伸,花紋都不變。這就是工業化、標準化的連鎖店。

如果過去的傳統組織形式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我們就可以向軍隊組織學習。戰爭的對抗比商業的競爭更嚴重。它是變動中的對抗,是你死我活的對抗。所以軍隊組織的變革比我們超前。

所以,我覺得,研究新物種、新事物、新的商業對傳統的變革,是個好事情。不能拘泥於 MBA 書上講的教條,而是應該放開。去看看宗教,看看軍隊組織,看看未來的科技可能的變化,這些東西帶來的組織上的變革,能爲我們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來自網絡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轉載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