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ky

「救救我們,黑曜石」

11月28日,從TGA官方宣佈黑曜石娛樂將在TGA上公佈一款全新的ARPG遊戲開始,黑曜石官方推特的評論區變成了玩家們的狂歡,玩家們像找到自己的家一樣,在這裡瘋狂吐槽,從暴雪的《暗黑破壞神:不朽》到貝塞斯達的《輻射76》,還有人把EA的《星球大戰:前線2》以及聲譽所剩無幾的Bioware翻了出來批判一番。不斷的有人在評論區喊出諸如「救救我們,黑曜石」的話。

作為一家剛剛被微軟收購,時隔多年恢復大廠梯隊身份的工作室,黑曜石發現自己正站在大廠連環翻車的「車禍現場」:《輻射76》從開始宣傳到不斷爆出的各種運營問題,媒體毫不客氣打出低分讓這款遊戲徹底成了一個笑話;至於暴雪,眾望所歸的《暗黑破壞神》新作沒等來,倒是一句「難道你們沒有手機嗎」成了新遊戲官宣推特評論區裏最常用的梗;曾經由黑曜石推出經典作《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2》的「星戰」IP在去年的微交易事件中受到了連帶影響,EA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並引發了持續一個月的輿論戰;至於仍在加緊製作《聖歌》的Bioware早就在《質量效應:仙女座》中遭遇滑鐵盧,其他新作依然遙遙無期。

正當我們還在討論到底是《怪物獵人 世界》還是《異度神劍2》更配上TGA提名的時候,2018年的歐美角色扮演遊戲只能擡出黑曜石的《永恆之柱2:亡焰》這種靠眾籌的老式角色扮演遊戲來撐場面了,恰逢CDPR的《賽博朋克2077》還需要時間,而比利時拉瑞安工作室新作遙遙無期,可以說,歐美角色扮演遊戲有著落的「牌面」項目所剩無幾,這個起起伏伏的類型又「藥丸」了。

狂歡的人羣列出了一大堆他們想要的新作:《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3》、《阿爾法協議2》、《奧祕:蒸汽與魔法2》、《輻射:新維加斯2》等等等等,黑曜石娛樂這羣由業界老兵組成的小工作室,此時頗有一股「拯救世界」的主角光環。

我們很難說,這是黑曜石的幸運,還是這個時代的不幸。其實規模算不上頂尖的黑曜石發現自己又被推向了舞臺的中央,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這羣行業老兵教教業界,角色扮演遊戲中的「扮演」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遊戲大年,但並不屬於角色扮演

2018年的TGA,少了爭議,多了美好。

典禮現場有微軟、任天堂、索尼三巨頭同臺登場,共同為TGA站臺的和諧;有《蔚藍》作為獨立遊戲傑出代表的亮眼;有《戰神》和《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精彩對決,最終雙方都狂攬多座獎盃,拿走了幾乎全部的乳酪,讓剩下的遊戲只能看著空空如也的盤子發獃;每年都會引起爭議的年度遊戲獎項,今年也算是實至名歸。

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角色扮演遊戲獎項草草的在頒獎典禮前半段就發掉了,獲獎者是《怪物獵人 世界》,讓人忍不住感慨遊戲業界變幻萬千,3年前大家還在為TGA上兩大歐美角色扮演遊戲的巔峯對決打破了頭——《輻射4》大戰《巫師3:狂獵》,到了2018年,已經沒有什麼味道正確的作品了。

實際上,這次候選的日本角色扮演遊戲也算不上眾望所歸,《異度神劍2》的意外落選讓TGA的評選變得更加平淡,《八方旅人》雖然靠著回歸傳統的遊戲表現手法讓老玩家們情緒高漲,然而終歸不屬於這個類型應該發展的未來方向;《勇者鬥惡龍11》完成度驚人,但作為日本國民級角色扮演遊戲,在歐美主導的評獎體系裏完全喫了地域影響力的虧,算來算去讓雖然氣質不太對勁但是製作精良的《怪物獵人 世界》拿獎倒也是一種權宜之計。

不過仔細看看,五個提名只剩孤零零的《永恆之柱2:亡焰》來自歐美,你看,歐美角色扮演遊戲藥丸,並不是空穴來風吧?這也是TGA五年來,第一次在提名上歐美角色扮演遊戲被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碾壓。

當然,不要慌,都是技術性調整——對於咱們國內玩家來說,咱們還有讓人深感欣慰的《古劍奇譚3》嘛。

歲月輪轉的「B&B組合」,帶來了不少希望

在黑島和Bioware締造角色扮演王朝的時候,有人給這兩傢俬交甚好的公司起了個諢名——「B&B組合」。誰料想那段親密無間的日子稍縱即逝,轉眼間黑島解散,而Bioware在苦苦支撐了幾年以後,遠走EA旗下,雖然再也衣食無憂,但過的並不快樂。

十年過去了,浴火重生的黑曜石被微軟買下,意氣風發;而曾被認為最後希望的Bioware卻在無盡的網遊事業中蹉跎了自己,推出的《質量效應:仙女座》也讓自己的口碑跌至谷底。雙方的境遇在過了十多年後,彷彿調了個個兒。不過,無論風水怎樣轉,在這次TGA上,給大家帶來慰藉的,還是這對老夥計。

在本次TGA上,黑曜石娛樂放出了《The Outer Worlds》的預告片,這款從面子到骨子裡都帶著《輻射》韻味的RPG,要說黑曜石一點私心沒有,那也是不太可能。在《輻射76》公佈的當晚,黑曜石官推可是寫過「那並不是我們」的話,畢竟,他們纔是真正的《輻射》IP締造者。

《The Outer Worlds》整部預告片裏,都混雜著「輻射」式的風格設計,綠底黃字把「輻射締造者」和「輻射新維加斯製作團隊」的頭銜掛在預告裏,就連已經從黑曜石娛樂出走的歐美頂級遊戲編劇克里斯·阿瓦隆都不計前嫌地發聲,隱晦地表示這段預告片的核心其實就是嘲諷貝塞斯達。

《The Outer Worlds》講述的是人類在太空殖民時期的故事,主角在前往離地球最遠殖民星球的時候,跟著飛船一起迷失在太空中,就像所有黑曜石遊戲開頭,玩家將會一路上遇到各種可以加入隊伍的夥伴,與其他角色說話有著各種交流方式,決定劇情的走向。

如果說黑曜石是個復仇者,那麼Bioware更像是個救贖者,這次他們帶來的,是《龍騰世紀》的新項目,一款連名字和Logo都沒放出的遊戲。

《龍騰世紀》這個IP的沉浮令人唏噓,它見證了十年來歐美遊戲業界的風向變化,從曾經被認為是領航者的存在,滑落到人云亦云的平凡之作,前作還是十年磨一作的業界標杆,第三作《龍騰世紀:審判》就成了最名不副實的年度遊戲。

如果我們聽到《巫師》、《塞爾達》、《守望先鋒》、《戰神》出新作的消息,那麼一定會引發圈內外震動,萬眾狂歡,這是一種屬於年度遊戲的禮遇,但「龍騰世紀」新項目沒有,它現在的影響力可還沒有《The Outer Worlds》引發的反響大。

不知不覺,《龍騰世紀》這個曾經要立志成為《博德之門》精神續作的新IP,也快十年了,而輻射IP的主創們從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熬成了快五十歲的老兵。20年過去了,還是這兩家老作坊,還是這些人,能給我們帶來希望。

融合,再進化

2018年的TGA,榮耀屬於破而後立的新《戰神》,還有同樣把故事講的很好的《荒野大鏢客:救贖2》。後者的存在已經證明瞭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就是深刻的劇本並不是角色扮演遊戲的專利,而前者在系統上的改進也證明瞭角色扮演的系統同樣有著自己的優勢。

在這樣一個類型相互融合,優點相互借鑒的新時期,純粹的角色扮演遊戲只會越來越少,畢竟系統本身只是一種手段,分類的目的也只是在於更好的理解和傳播,伴隨著技術和時代的更迭與時俱進,如今我們理解的角色扮演的概念和二十年前的玩家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今年育碧的《刺客信條:奧德賽》就是這種趨勢最好的詮釋。

說到底,玩家永遠希望角色扮演遊戲開發者能帶來的,是越來越稀缺的扮演感、代入感,而不是越來越多的開箱和氪金點,這和類型的起伏變化無關。

TGA的結束,意味著2018年的遊戲篇章也到了尾聲,回望這一年,角色扮演遊戲確實混的有點不如人意,不過這也和遊戲產業週期性波動不無關係。時值新世代主機公佈的前夜,各家廠商也在新作的發布上變得保守了許多,即便公佈作品,也不太可能都能在本世代發售。

短暫的寂靜背後,暗流湧動,無論是已經在忙著滅火處理善後的廠商,還是大項目正在祕密推進中的選手,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在明年帶來《神界:原罪2》式的驚喜,還有《巫師3:狂獵》式的感動,畢竟,這纔是我們熱愛遊戲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