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綜述:全球多地遭遇極端天氣

新華社記者

在2016年奪走“史上最熱年份”的頭銜後,曾有專家預測2017年會稍微“冷”一點。

盡管2017年上半年的全球氣溫並沒有打破紀錄,但全球多地在進入夏季後持續出現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燒烤模式和大雨滂沱交替上演。

熱浪席捲北半球

在今年2月,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就經歷了高溫考驗,部分地區刷新了150多年來的高溫紀錄。

6月21日夏至,北半球正式進入炎夏,包括意大利、奧地利、荷蘭在內的歐洲多地氣溫早已飆升至35攝氏度,連阿爾卑斯山區部分地區的氣溫也升至30攝氏度。而葡萄牙在夏至到來之前,就因高溫引發的“乾雷暴”導致森林大火,迄今已導致62人死亡。德國夏至當天的太陽能發電量比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37.5%。

在巴爾幹半島,包括布加勒斯特在內的羅馬尼亞東半部地區7月1日最高氣溫達42至44攝氏度,氣象部門7月1日發布最高級別的高溫紅色預警。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部分地區的氣溫也突破40攝氏度。

在此期間,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同樣飽受熱浪之苦,俄羅斯中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氣溫高達37攝氏度,高溫和乾旱還導致了森林大火。

在北美,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地區持續遭受熱浪侵襲,打破當地的高溫紀錄,並導致山火肆虐。6月下旬,美國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等地開始遭受熱浪襲擊。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當地溫度一度升至近50攝氏度,路牌熱到融化、小狗出門穿鞋套、開車戴隔熱手套的圖片一時“火”遍各大社交媒體。

進入7月,洛杉磯市的氣溫打破131年來的最高紀錄。高溫導致美國加州及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出現了共約200處山火,數千家庭被迫疏散。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在8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該省上一次因山火進入緊急狀態還是在2003年。

高溫後大雨滂沱

法國巴黎在熱浪之後於10日遭遇有降水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暴雨,1小時內降雨量達到49毫米,超過正常7月3個星期的降雨總量。大雨導致街道淹水、交通混亂、地鐵站暫時關閉。法國氣象局已對包括大巴黎地區在內的12個行政區發出24小時“橙色警告”,預警出現暴雨和雷暴。

在日本,九州地區自5日以來連降暴雨,截至當地時間9日22時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超過20人失聯,災區仍有約250人受困,近1700人被迫離家避難。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9日表示,政府正積極覈查災區詳細受災情況,以判斷是否將此次暴雨認定為“特大災害”。日本氣象廳呼籲民眾警惕山體滑坡、低地滲水、河流泛濫等自然災害。

6月中下旬以來,印度多地進入季風雨季,雷電暴雨天氣頻發。印度媒體10日報道說,比哈爾邦和北方邦發生多起雷擊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在遭受雷電襲擊較嚴重的比哈爾邦,至少16人死亡,另有兩人受傷嚴重。

與此同時,在印度東北部因季風暴雨導致的泥石流災害致死人數升至27人,另約有50萬人受災。根據阿薩姆邦災害管理部門公佈的數據,該邦有1096個村莊被洪水淹沒,4.1萬多公頃農作物在洪災中受損。

2017年天氣走勢

世界氣象組織在談到今年5月和6月的氣溫時說,今年的熱浪來得比往年早一些,歐洲部分地區、中東、北非和美國在這兩個月的氣溫偏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也顯示,歐洲、美國及包括中國東部、日本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部分地區在今年3月到5月間的氣溫偏高。

今年1月,美國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負責人加文·施密特曾表示,由於2017年出現了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但“非常溫和”的拉尼娜現象,今年的氣溫可能會小幅下降。“由於(地球氣溫加速變暖的)長期趨勢是這麼明顯,我們的分析認為它(年平均氣溫)還會是前五名。”

施密特強調,各機構的年度氣溫數據可能存在細微差異,但都“捕捉到同樣的長期信號”,即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地球氣溫正在加速變暖,並且陸地變暖速度高於海洋,北半球變暖速度高於南半球。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至3倍,快於世界其他任何地區。

發表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全世界每3個人中就有1人暴露在可能導致死亡的熱浪環境中,各國政府如不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數字到本世紀末還會上升。(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

【原標題:綜述:全球多地遭遇極端天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