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澄清,这篇其实是我生死学课要交的报告。写完后自己觉得还蛮满意的,所以决定放上部落格跟大家一起分享。欢迎大家来跟我讨论喔!      

=================《正文开始》=================

 

我的生死观

我认为每个人的生死观会随著时代变迁、家庭背景、及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远古时代的人并不会那么畏惧死亡,反而会对其产生些许的憧憬与崇拜;反观,到了愈现代的人们接触的科技愈来愈进步,大家的欲望与野心也随之膨大,心态上往往会产生一种不想那么快让生命终了的想法,因为他们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等著他们去实现。

「死亡」对大部分的人而言就是一种「结束」,他们认为死亡代表著生命的终结,代表你这一生的句点,所以大部分的人畏惧死亡、忌讳死亡。但这也许把死亡这件事看得太崇高了,其实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生有息的,当然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对我而言,人的生命中本来就伴随著出生以及死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只是当你在面临死亡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经历却是不同的,有的人是因病痛苦而死,也有的人很有福气地在睡梦中安详死去,但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一样的──人类终将会有终结的一天。所以我并不畏惧死亡,也不会对其产生任何敬畏之心,纯粹泰然待之。

我有个朋友经常和我聊到这类的话题,她对生死的观念以及一些哲学上的思考常常会给我一些启发,她认为「求生」是每种生物的本能,但「求死」却也是一种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但这不是指每个人都不想活,而是人类对死亡产生一种「向往」。其实这道理并不难理解,毕竟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巫术、传说、神话故事……等等,那些故事描绘的死后世界无不美好,常常给人一种精神上解脱,让人对死后的世界产生好奇,甚至想要亲自去体验。而现今社会上愈来愈多想不开的人自杀,对他们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一种救赎,也许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并不高所以才会想要借此方法解脱;相反的,若人对其本身的社会价值及自我认同都很高时,那么他们便不会轻易去体验死亡了,因为他们还有著许多目标等著去实现、还有许多欲望还没满足。

旅行作家保罗.法索就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把人从这一站送到另一站,问题不在于是否到站,而是旅程是否尽兴。」我喜欢这种想法,把人生当旅行,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会有不同的经历,而我们想要拥有怎样的旅行经验,想要经历怎样的冒险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所以我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旅行,旅行的过程就由我们自己来创造,重点不在长短而是其中的体验、以及收获。人的一生重在活得精彩、快乐,就算时间不长也无所谓,只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那就够了。死后的世界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也无人知晓,只知道为了不要留下任何遗憾一定要好好把握、珍惜每分每秒,活在当下最重要!

 

玥歆笔:

2014/1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