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芳們”爲什麼這麼恨英語?除了一部分文化自戀的原因外,更多的還是應試教育環境下,英語教學沒有遵循學習規律,理念和方法嚴重滯後。歸根結底,國內英語學科體系封閉、老化,無法與國際並軌。

  最近幾天,王思聰與花千芳的口水戰讓英語再次成爲焦點話題,其中花千芳直接把英語定義爲“廢物技能”,強調學英語浪費時間。

  “英語無用論”近年來甚囂塵上,怪論迭出。什麼“英語擠壓語文的學習時間”,“不利於樹立中國的文化自信”等等。

  顯然,封閉和排斥不是文化自信,相反,恰恰是缺乏自信力的自戀。

  所幸,教育當局在新高考改革中,仍將語文、數學、英語(外語)放在並重、必考的位置上,彰顯了國際化視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個話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估計“花千芳們”英語成績不會好,而且對這門學科深惡痛絕,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2019年1月,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官方發佈了《2018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學術表現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學術類雅思考生的口語能力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兩個檔次,寫作能力也比較弱,只有閱讀表現較好。

  其實,二十年前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力也大體如此。

  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而中國人的英語程度仍然停滯不前,不能把鍋甩給“花千芳們”,畢竟教與學是英語學科中兩個密不可分、相互支撐的部分。學得不好,教得好嗎?

  在當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下,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類似)過於注重完成考試任務,與課外培訓機構教授解題技巧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長期浸泡在語法和閱讀題目中,中國學生除了應付考試外,幾乎失去了用英語演講、溝通的能力,很難培養興趣。

  造成教學理念和方法嚴重滯後的根本原因,是英語學科體系的封閉、老化。

  中國英語教學自成體系,但與國際標準並不匹配。不要說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就連“專八”在國際上都不能得到承認。

  在中國就業市場,用人單位如果特別強調英語水平,寧願用雅思、託福成績考覈。

  2019年1月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簡稱CSE)正式與雅思考試銜接。

  比肩雅思、託福的中國英語等級考試正在研發之中,屆時大學生英語等級、專業英語等級、出國留學語言等級、用人單位語言等級的需求都將陸續納入CSE的體系。

  中國教育當局決定拋棄大學英語四六級、“專四”、“專八”的根本出發點,是倒逼中國英語教學改革,將與英語等級考試相對應的教學內容、方法、師資嵌入到日常學習之中,在應試與能力提高之間取得相對的平衡,力圖清除中國學生在英語交流方面的障礙。

  但願到那時,喜歡英語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雲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