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24

首先,《道德經》是世界上第一部作者當時所能見到、聽到、想到的全體人羣——全人類永續生存發展的文化戰略專著,老子關注的是人們,特別是領袖和各級權力者的文化思維和思想方法,關注國家、政權、領袖是不是因一時之利而害萬世之計,是不是因一個政權的交出執政權和一羣權勢利益集團的交出生存權而導致人類和世間萬物也跟著來一次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和天崩地陷,老子希望的是「萬物作而弗始」,老子希望的是任何人和任何人羣,都不會再遇到動不動就交出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人類自相殘殺的老把戲再反覆重演。

正如我們不能把一個高談核武器毀滅人類的路人甲當成核武專家和核武戰略家一樣,也許可以這麼類推一下:我們同時也不能把老子反覆使用養生例子來說事兒,就把他老夫子當成一個養生大師,更不能把《道德經》當成一部養生學著作來解讀。也許,只能這麼理解:就《道德經》這一部著作而言,充其量,我們只能說老子對養生學非常精通,所以不斷地用這方面的例子來表達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不可置辯的是,老子還反覆用天、地、水為例,來證明他的論點,而他對水的描述,要比任何關於養生的描述都更加生動傳神,簡直到了水崇拜的地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老夫子既不是天也不是地還不是水。再進一步,老子更加喜歡用「牝」、「雌」、「玄牝」、「玄牝之門」來描述他的「無名」和「有名」,時至今日,大約兩千六百年的悠長歲月過去了,人們似乎還沒有發現哪位大學者說過老子是一位生育大師,《道德經》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繁育指南》。

據說,「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曾經作過一次關於天文學方面的講演。他描述了地球如何繞著太陽運動,以及太陽又是如何繞著我們稱之為星系的巨大的恆星羣的中心轉動。演講結束之時,一位坐在房間後排的矮個老婦人站起來說道:『你說的這些都是廢話。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馱在一隻大烏龜的背上的一塊平板。』」也許,這個故事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龜背論》。

應該承認,哪個國家和地區、任何時代,都有它具有鮮明時代和歷史文化特色的「龜背論」,而某個「龜背論」,或者說,「生育大師論」,完全可能萬古不磨地永遠都是主流理論。其次,《道德經》區區五千餘字,即使擁有兩個主題,老子也很難一邊兒談國家戰略、國家管理,一邊兒談養生之道,還糾纏交叉在一起,除非我們認為老子思想混沌,邏輯亂混。更何況,即使五萬字、五十萬字的著作,即使其中應該具有兩個以上主題,如果被一個人把多個主題揉在一起,以「羣龍無首」的藝術手段,指東打西、忽東忽西、不東不西、亦東亦西地鋪陳開來,人們也許只能說,這部著作缺乏閱讀價值,其得以流傳,不是老天無眼,就是人類的文化土壤貧瘠。

解25

本章可以稱之為反問章,一連六個反問,聯袂而出,既直抵靈魂,又直奔人性之根本,且句句緊扣政權的生死之門,可謂千古未有的關於人性的大手筆、大問答——生死六問:對政權和領袖而言,一個政權的運行包含了無論他的精英階層是不是意識到了的、無論怎麼都離不開的國家戰略(不管他們有沒有這個思想和戰略高度,任何政權行為都可能對政權的生存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的戰略思想和戰略作為(特別差的政權只能稱之為行為),假如一個政權擁有優秀的戰略思想和戰略計劃,那麼,「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是第一問:政權和領袖能讓戰略目標和戰略作為長久地高度一致嗎?

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戰略思想、戰略方針和戰略作為因一時之利、因權勢階層之私利而產生的任何分離,和人的肉體與魂魄的分離一樣,分離的程度和進度,就是生存權喪失時刻表,而且,到了一定程度,不可逆轉。

第二問:「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此一問,以第三章「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為前呼,以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為後應,說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關鍵之所在,就是四十九章的「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改變全體社會成員的思維模式和生存文化,大家都像嬰孩那樣淳樸無邪,都在我為人人中獲取自己的生存利益,不再把爾虞我詐和防備爾虞我詐當成人生的必修課和必備技能。

第三問: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清除和清算政權和權力者有害於國家最高戰略思想和終極戰略目標的不良雜念和破壞性行為,留下了瑕疵嗎?言外之意也很明確:對任何一種瑕疵的姑息,都是對執政權的損害,進而將會對政權及其國家管理團隊的生存權構成挑戰。第四問:不管用心多麼良善,不管短期利益多麼迫切,挑戰無為本身,就是挑戰自己的生存權,「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民以食為天而國以民為天,一個政權敬畏它的民眾,以優秀的文化戰略管理國家,這個政權一代又一代的領袖們,能夠堅守無為的基本原則嗎?在無為面前的後退,就是在自己的生存權面前後退。第五問: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即使一個政權前四問不但回答得很好,也做得聲色俱佳,但功成之時能夠做到身退嗎?七十六章有「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說法,就是說,政權、領袖、權力者,能夠從心理上、文化上把自己永久性地置於雌柔之地,從而保證自己的政治地位嗎?因功而驕,因功而橫,從而不知不覺地實行起「柔弱處下,強大處上」來,最終,還是要交出生存權的。

第六問:如果一個政權和它的一代又一代領袖們前五問都明明白白,執行得也明明白白,那就真的算是「明白四達」了,但人性深處最難戰勝的就是以智勝人、以智行事、以智行政的人性之惡,因為欺瞞和忽悠最省力、眼前的費效比最划算,但是,這又不得不無可奈何地回到原點:折騰出幾千年來人們司空見慣了的以欺詐忽悠為基本色的社會形態,人人都以具備爾虞我詐之能和防備爾虞我詐之能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此時,「人之智也,而陷於詐」,前邊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最後還是落得個交出執政權甚而生存權,這個結果,除了時間和節點兩項不可精細判定外,其結果,則「明白四達」——老子曰:能無知乎?能永久性地做到像嬰孩那樣純真無邪嗎?這可生死攸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