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接觸古風文化大概幾年的時間了,其中有過一些喜歡的古風作品,也對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很不滿意,希望能有大佬們分析一下古風文化存在的不足,以及這些不足的深層原因。

本人拒絕玻璃心,歡迎各類「古風黑」們的猛烈批判,畢竟每一種文化都會有批判聲音,只有坦然接受,才會有所發展。


急於抨擊文化現象的人,一定是少見多怪的人。

網上愛指手畫腳的半吊子,往往喜歡把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粗暴地割裂為古代和現代,片面地把辛亥革命或某個時間點以前的中國文化統統定義為古代文化,然後認為古文化是某個一成不變的濃縮的整體,認為古文化是神聖而不可觸碰的,進而來否定現代任何形式的文化復古。

而如果一個人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不僅限於中學課本,那麼你一定會發現,古與古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進程中,沒有哪個文化現象是可以稱之為一以貫之的。商是古,宋也是古,一樣嗎?偏安一隅是古,一統天下也是古,一樣嗎?孔孟是古,程朱也是古,一樣嗎?單說你背得出來的古詩詞,有多少種風格,哪個更古?

文化隨時在變,從來都沒有一個「古」的標準來為你提供論據去對「復古」指手畫腳。反而是推行文化復古的人,做到任何程度,都無可厚非,最多是功力深淺有別而已。

你說古風歌詞不是古文,你說古人不這麼說話,那要是拿著大白話寫東漢末年分三國西天取經上大路那幾個人被你逮住了,還不被你噴死?

何況古人的爛詩,比今人的爛歌詞還多了去了。

再,急於抨擊文化現象的人,一定是少見多怪的人。


高調反對一些回答,古風從未給自己打上傳統文化的標籤,什麼古典文學傳統文化只是對古風一知半解的人 一廂情願的印象。古風也從來都沒有規定要與一切現代元素劃清界限,從來沒有規定必須歌詞只能用文言的語法,配器只能用民族樂器,定調必須是民族小調。不知這些謬論為何會興起。既然是「風」,就是漸漸興起的風格風尚。作為圈外人,想給古風安上一個「必以古代文學、傳統文化為精神內核」的名頭,你問過古風的意思了嗎?你想聽五聲調式請自己穿越回去,自己有因循守舊的愛好沒人管你,請別對古風音樂裏的現代配器手法說三道四。

古風狹義上是一種音樂風格,雖然未臻成熟,但是它有日益清晰、明朗的體系。和任何一種文化一樣,都正在衍生出約定俗成、人所共知的規則。

利益相關,缺點如下。

一、一線從業者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我曾在一個「古風圈過度商業化了嗎」的提問之下,看到一個近乎完美的回答,「在金錢的控制下,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是從業者的水平和良心來決定的,題主所擔憂的,應該是你們圈子裡,那些正在第一線創作的作者,他們的素質問題。」這回答真是簡明扼要,實在太太太鞭闢入裡,我不贊一詞了。簡單來說,就是最一線、此時此刻正在生產歌曲的那些人的專業素質需要提高。並不是說他們水平低,只是相比之下,更加應當開闊眼界,砥礪奮進。這些古風音樂的「第一生產力」們,纔是衡量古風圈最終發展到何種地步的標杆準繩。詞作者、曲作者、編曲師、歌手、混音師,他們的素質高低,決定了「古風」實際價值的高低。

二、資本注入後未能合理運用

從2005年左右互聯網國風音樂開始萌芽的時候,整個二次元(主要指整合了古風圈資源的二次元)經歷了三次變革階段。第一個最原始階段,大家都聚集在互聯網上,基於興趣愛好一起發歌娛樂,這是非商業模式。從第一次做線下活動(墨村六週年麻雀瓦舍活動),就開始走第二個形態,但還是一枝獨秀(指米漫前身、頭部社團墨村),此時尚未有與二次元的資源整合,僅僅在做古風圈體系的音樂會等,此時圈子較為純凈,資本基本沒有,全靠為愛發電。到第三個階段,資本開始介入,看中「古風走進三次元」這塊肥肉的商家越來越多,米漫再不是一家獨大,此時已經完全是資本的角力和行業內資源深度的比拼了。

資本問題我覺得還是以米漫這個首家整合資源的「先行者」為例吧。據米漫傳媒CEO桂震宇稱,公司建立「平臺、歌手和內容製作」,這樣一個穩固的小型三角生態鏈,再衍生到是線下的演唱會、音樂會、動漫音樂節或者二次母音樂節。與此同時,利用資本收購很多歌曲版權,包括一些優質版權的IP,並將延伸到文學、影視、遊戲領域(影視領域下一步即將發展)。

米漫聲稱,想建立行業規則,引導生態體系,整合優質資源,打造安全、良性發展的創作生態,希望建立本土的ACGN文化體系(即國風二次元體系)。

想法宏大,但實現起來emmm...不太可能。我不知道這些資本最終會流向哪裡,對於作品質量的提高又會有何裨益,但我所見到其實成效甚微。

17年的時候,公司開始以平臺為依託向古風圈二三線歌手拋出橄欖枝,作為一個古風圈單打獨鬥了五年的小透明,得知古風圈將有如此變動時真是不勝欣喜,我開始成為公司的擁躉,處處維護公司,好比泥坑裡的魚渴望天降甘霖,我非常期待這種所謂資源整合的轉變。確實,在此階段之初,公司許以優質資源和大力扶持的承諾,一部分較有潛力的歌手在懵懂狀態下被簽入麾下。但是好比皇帝一聲令下開倉放糧賑災,但到達百姓手中的只有十之一二一樣。政策始終是宏觀的,經過層層打折,到達被「整合」的這批野生歌手這一層,資源已經所剩無幾。到了18年,選擇繼續續約的歌手寥寥無幾,而在這一年中,公司曾許諾的種種優惠也化為泡影,許多歌手仍然沒有獲得任何一次機會。

你們的資本呢?也許有,不過於細微之處,我沒看到。我相信公司是有作為的,不過在當前這個體系之下,在暫時無人能與公司分庭抗禮之時,作為佔有大部分優質資源的頭部團隊,你們本應作為後來者的楷模典範。要做見賢思齊的對象,是不是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防微杜漸的本事呢,提前察覺到邊緣化人物的頗有微詞,總比亡羊補牢要好得多。


底蘊還不足,商業化就大範圍地來了,空降了許多所謂的古風歌手(音樂),例如mh的許多人,古風不再只是愛好,而變成了財貨的噱頭,真的就很可悲了。不過大家閨秀和青樓掛牌的花魁,大眾更歡迎的是哪個,不也是很明白的嗎?


瀉藥……古風文化 在那個圈子很多都是稱「玩古風」,個人不是很喜歡。可能已經偏離了其內外的傳統文化吧。而且現在多和cos等二次元結合。少了初心吧

最初為愛發聲,很好。

然後發生異化,正常。

奇怪的是現在都沒個說法:古風是啥。

曾經仿照同人的定義草草下了一個:以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喜愛和學習為第一目的,不受商業利潤幹擾的獨立創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