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小花生髮表了“

  一條適合普媽的英語啓蒙路線之後

  ”,很多媽媽留言問我關於英語啓蒙和如何刷分級的問題,我發現雖然同處於不包郵地區,但是其實有很多意識比較超前的媽媽早早就已經着手給孩子進行英語啓蒙,但是因爲方法問題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卻發現孩子的英語學習仍舊沒有進入正軌。

  本文由花友@Doudomama發佈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比如一位媽媽給孩子讀了一年繪本,孩子卻仍然沒有輸出;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刷了半年的分級,卻發現孩子的詞彙量仍然少到可憐;還有一位媽媽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用各種APP 和原版繪本給孩子做啓蒙,但是發現孩子的進步難以量化。

  不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有方法,有目標,有計劃,才能高效完成,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尤其對於3.5歲以上開始啓蒙的小朋友來說,更是要想辦法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目標,因爲一旦上了小學,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英語上了。

  結合我自身的經驗,我認爲採用分級爲主線,教學類視頻和繪本爲輔助是一條可量化的高效啓蒙路線。

  首先,爲什麼我要選擇分級爲主線作爲英語啓蒙的材料呢?

  原因有以下幾條:

  1. 分級往往從簡單的單詞句子開始,循序漸進實現0-1的過渡。

  市面上最暢銷的分級,比如海尼曼、牛津閱讀樹、RAZ等,隨便的一套分級,都能讓孩子收穫不小。

  語言學習,關鍵在重複,一個詞在不同的場景下出現,孩子很容易就理解這個生詞的用法。回想一下在母語環境中,我們如何掌握一個詞呢?在親子閱讀中媽媽指着書上的蘋果,跟孩子講鼠小弟想喫蘋果。接着,在生活中,媽媽拿着一個圓圓紅紅的蘋果對孩子說,寶寶喫蘋果吧?

  這樣多次不同場景下,孩子就掌握了蘋果這個詞,小朋友的認知就是這樣慢慢積累起來的。換在英語學習的場景下,一個單詞和用法,在一本分級或者一個級別的分級中反覆出現,這樣孩子在看圖聽故事的時候,不知不覺就積累起來了。

  2.價格便宜。

  比起原版繪本,分級的畫面可能不是很美,但是勝在價格便宜,詞彙簡單,孩子更容易接受。很多媽媽一開始都會覺得廖單內容不難,方法易於操作,選擇用廖單來啓蒙。

  我剛開始也是看中廖單操作方法簡單,所以在下決心給孩子進行英語啓蒙也是採用廖單第一季,可是發現孩子聽一百遍也理解不了,最多也是當做童謠聽一聽,孩子到底掌握了多少,無從而知。試想,如果廖的方法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好用,那滿城盡是英語牛娃了。

  當然,並不是否定廖單,廖單都是一些非常經典的繪本,語言重複度也高感覺更適合入門一段時間的孩子來閱讀,我們家的孩子0基礎的時候,我窮盡方法,做拓展,講解,他都對廖單不感冒,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廖單對零基礎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不過我們現在用分級啓蒙半年了,我最近又拿出廖單給他讀,發現他已經基本不需要解釋,就可以欣賞繪本里有趣的小故事了,上週我們讀的是Hattie and the Fox,讀完之後,孩子跟我說,媽媽這個故事太有意思了,再跟我講一遍吧,完全沒有半年前拿出繪本就要跑的痛苦感覺了。

  別說孩子了,每天堅持人肉讀分級,時隔半年再拿出廖單,我自己都覺得輕鬆了很多,完全不像半年前那樣讀起來都很費勁,預習負擔也減輕了不少。所以,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英語啓蒙,要先用分級積累一些簡單的詞彙和表達,再去欣賞原版繪本纔是高效的路線。

  作爲一個堅定的英語啓蒙分級派的媽媽,我家小豆豆的英語學習已經算入門了。就像我一開始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會求問一些有經驗的媽媽一樣,身邊的媽媽看到豆豆英語學習已經小有成效會後,也紛紛決定幫孩子抓住英語學習的敏感期,帶着孩子從分級刷起。

  就像當初的我一樣,大家都希望得到最精確的經驗,花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接下來,我就把一些大家刷分級中經常會遇到的困惑儘可能詳細地彙總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1. 市面上分級種類很多,到底刷哪套?繪本該如何搭配分級?

  作爲啓蒙初期,我建議從海尼曼開始刷起,海尼曼由於語言簡單,重複度高被啓蒙界稱爲“開口神器”。

  但是很多媽媽很忌諱刷海尼曼,因爲坊間傳言,海尼曼過於枯燥,孩子接受度不高。

  其實,並不是因爲海尼曼枯燥所以孩子排斥,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小朋友作爲一個二語學習者英語能力跟不上母語認知的造成的。現在2歲以上的孩子,母語都可以接受簡單的動畫片,聽懂有情節的故事了。而海尼曼gk一開始都是最簡單的句型,孩子當然會覺得不如媽媽講的中文故事有趣了。而羣裏一些一歲多的小孩子,刷海尼曼倒是樂在其中,那是因爲他們的中英文認知差異不大。

  實際上海尼曼真的是句型神器,從A級別堅持到D級別之後,就會有一些簡單的小故事,科普知識,小朋友都很喜歡,而且還可以同時牢牢掌握一些句型和詞彙。

  很多評論都說海尼曼沒有營養,不如繪本內涵豐富,在我看來,這都是大人們的看法吧,小朋友追求的只是故事情節是不是有趣,他們對詞彙和表達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如果沒有基礎的詞彙積累,哪裏談的上欣賞語言的內涵呢?其實,語言學習本來從詞到句到段落到文章,由簡單到複雜的。對於我們這些無法用英語自由交流的普媽來說,用分級來積累最基礎的詞彙和句型,是最穩妥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分級是正餐,繪本是營養品。試想孩子從不喫正餐,一味的增加營養品,也是消受不了的吧!讓中文已經很強勢的孩子,去看簡單的分級教材,剛開始的困難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熬到海尼曼的D級別,你可能會發現刷分級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啦!等刷到海尼曼的H級別,孩子們就可以不需要怎麼解釋,孩子也能理解和接受了繪本了。

  當然,用一套分級就學好英語肯定是不現實的,第二套我比較推薦的就是牛津樹了。

  牛津樹趣味性比較強,但是內容較爲口語化,難度大、起點高、語言重複低,但是勝在有趣,基本沒有孩子不喜歡牛津樹的,尤其是到牛5,出現神奇鑰匙以後,孩子們更是被冒險故事迷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我們家分級一般是以海尼曼爲主線,牛津樹配合,再加入RAZ來拓展詞彙量。至於市面上的其他分級,比如蘭登、圖書館系列,我覺得他們有點偏向讓孩子瞭解自然拼讀、培養語言韻律感,適合放在學自然拼讀之前,拿來刷一刷。畢竟,現在小朋友時間緊迫,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媽媽這個階段重點要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就給他準備哪方面的材料,這樣纔能夠做到事半功倍。

  2. 兩套分級如何搭配學習?

  拋開天賦不說,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興趣。我堅定的認爲興趣來源於擅長,所以指望一個母語強勢的孩子從一開始就愛上一門新語言,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採用分級啓蒙,可以最短時間幫助孩子積累一些基礎詞彙,邁過英語學習的第一道門檻。

  如果說選擇以分級爲主線進行英語啓蒙對普媽來說是高效的手段的話,那麼如何高效地刷分級呢?語言學習就是重複重複重複。高效學習語言,就是有策略的重複。經常看到很多媽媽是這樣刷分級的,今天三本海尼曼,兩本牛津樹,同時刷兩套或者三套分級。

  分級之所以被推薦,就是因爲他很有體系,在一本分級中出現的單詞,在一本或者附近的幾本裏都會反覆出現,媽媽不需要費心給孩子找其他的材料去幫助孩子鞏固。一個單詞,孩子在短時間內在不同語境下頻繁接觸到,那麼這個單詞被理解記憶內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幾套分級混着刷,孩子反覆接收同一個詞和用法的頻率就會下降,導致刷分級的收益沒辦法最大化。

  所以我們家刷分級是一段時間裏只刷一套分級,當然,一套分級很有可能出現沒有辦法一下子過渡到更高級別的內容,這時候就需要第二套第三套同等級別的分級來搭配,實現平穩過渡。

  比如在刷到海尼曼的D級別的時候,刷不下去,我會選擇牛津樹2級別來刷。刷到F覺得G有點難的話,我會選擇用牛津樹3-4來過渡。如果媽媽擔心量不夠,那沒有問題,一天可以多刷幾本,反覆多刷幾遍,都是沒有問題的。

  3. 刷分級的時候要翻譯嗎?

  不避諱翻譯。

  剛開始啓蒙的時候,我也很在意這個問題。據說中文翻譯會破壞孩子的英文思維。都是用中文靠指,動詞形容詞靠演的方法。後來發現高級別的內容裏,形容詞越來越多,句型越來越複雜的時候,是根本沒辦法靠演的,還得中文解釋輔助理解(當然可以用英文解釋的牛媽除外),而且看了很多牛娃攻略,發現很多牛媽也是不避諱中文解釋的,他們認爲用中文解釋更準確高效。

  我也認爲可以把中文解釋看作是一座橋樑,是通往詞彙和句型理解的捷徑。退一萬步想,我們是中國人啊,又不去國外生活,不是應該有中文思維纔對嗎?英文能說會讀不影響溝通就行了啊,我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沒有想過要讓孩子的英語學到比中文還厲害的吧。

  4. 分級怎麼刷完就算過了呢?

  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一套分級怎麼就算刷過了呢?我的回答是,掌握就算過了?於是有媽媽追問,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掌握了呢?讓他翻譯嗎?跟讀嗎?

  ——不是這樣的。

  首先,沒有必要要求孩子逐詞翻譯,因爲小朋友中文表達能力很有限,他可能理解了,但是沒辦法準確表達出來,所以要求準確翻譯未免強人所難,只要理解偏差不大都算過。

  我記得我孩子零基礎聽牛津樹的時候,我問他,這個故事你明白了嗎?他很有自信地告訴我,他明白了。我說那你給媽媽講一下吧,然後他開始看圖說話,我當時還很納悶,這跟書上的內容完全不符合啊,他到底是懂了還是沒懂啊,現在我非常確定,那時候他沒懂。

  如果孩子能聽懂分級裏的內容,他會優先敘述文字內容,如果孩子優先敘述圖片內容,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沒有理解文字,這是媽媽們就要及時停止這種不理解的輸入。

  尤其是讀牛津樹的媽媽們,一定要重視這一點,牛津樹的故事太有意思了,低級別圖片信息量很大,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看圖片理解的圖片黨。另外,孩子能跟讀,只能說明孩子積累了一段時間聽力,可以模仿了,但並不代表他能夠理解這個句子。

  在這裏還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啓蒙階段分級是用來泛讀不是精讀的,因爲媽媽們就是在用分級給孩子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氛圍,我們平時在母語環境裏,跟孩子說話,也沒有要求他跟讀並且精確理解吧。

  因此,啓蒙階段刷分級,孩子能夠做到理解名詞動詞、能夠做到媽媽說分級裏的一句話,孩子腦海裏就能想浮現出這句話對應的圖片就可以了。

  比如我們打卡羣集體刷海尼曼GK,有個媽媽執行力很好,孩子很快刷完四五遍,按道理孩子能夠做到圖文對應,可以升級了。

  但是她疑惑地問我“我覺得孩子並不理解I Can see...是什麼意思,裏面的好幾個句型,他雖然能夠跟讀,但是我覺得他不能準確理解,是不是還要再多刷幾遍?”

  在我看來,在入門階段刷海尼曼GK,孩子能通過這套簡單的分級能夠掌握一些名詞,動詞,熟悉一些簡單句型就算達到目的了。而簡單句型理解是在高級別的分級裏才需要達到的目標,

  在高級別的分級裏,這些簡單句型會結合具體的語境頻繁地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現,孩子聽聽小故事就可以輕鬆理解一些簡單句型。如果精讀分級,聽到一個句型就要把一個句型喫透,那和傳統應試教學並無差異~

  5. 爲什麼比起牛津樹,我更推薦海尼曼作爲入門級教材?

  我個人覺得海尼曼編排特別科學。

  他主打句型,試想我們母語環境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從一開始接收到的就是一些關於喫喝拉撒的簡單句,然後孩子能從零散的簡單句中整合出名詞和動詞的定義;再根據具體的場景和簡單的小故事,整合出句型的含義。

  因此語言學習本來就是以句見詞,以段落見句的~海尼曼就爲0基礎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圖片來代替母語環境下的場景,還有簡單的句型對應。

  比如孩子從baby is eating 和the bird is eating的圖片中,瞭解到這個寶寶在喫東西,鳥也在喫東西,那麼eating就是喫的意思呀。你對他說the dog is eating的時候,他就明白了eating就是喫的意思啊。

  所以通過海尼曼我們熟悉了句型,瞭解了動詞和名詞目的就達到了,GK裏的句子,在D級別的句子裏還是會反覆出現,孩子到時候在故事裏就能輕鬆理解句型的含義了。

  而牛津樹,較爲口語化、起步高、難度跨度大,詞彙重複度不如海尼曼高,但勝在有趣,所以牛津樹更適合有一些基礎的孩子來讀。

  6. 如何選擇適合難度的分級?

  接上個問題,0基礎刷分級,如果是3.5歲以下的小朋友,我建議從海尼曼GK開始,3.5歲以上的小朋友,我建議從海尼曼G1開始,因爲G1裏也包含低級別的內容,加上孩子年紀大,理解能力強,ABC三個級別很容易搞定,不需要專門買GK。

  不管是選哪套分級入門,在一個級別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升級。在保證可理解性輸入的同時,分級的難度要控制在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高度,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適區,那樣孩子的水平很難提高。

  其次,爲什麼說是刷分級呢?

  就是分級親子閱讀要以大量地重複輸入爲主,不求細緻理解。那如何判斷分級難度是否在孩子的學習區呢?

  一般來講,親子閱讀分級,孩子的詞彙量水平媽媽都能掌握得差不多(這也是我建議刷分級儘量採用人肉讀的原因)。但是孩子具體理解了多少,可能媽媽還需要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在聽媽媽讀分級的時候心不在焉的話說明這套分級,要麼就是過於簡單,要麼就是過於難。

  接下來,再適當的對孩子進行一些名詞或者圖片無法體驗出來的細節內容的提問,來加以判斷目前使用的材料是否在孩子的學習區。

  7.孩子不願意跟讀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有疑問,刷分級的時候不願意跟讀怎麼辦?科學地學習一門語言,就一定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我們英語學習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打通聽力,讓孩子儘可能多的積累聽力詞彙,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輸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據我觀察大部分的孩子並不喜歡跟讀,還有一部分孩子很願意跟讀。如果孩子自願跟讀,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孩子不願意跟讀,那強迫跟讀並沒有什麼必要。

  說到這裏不得不糾正一下,啓蒙初期很多媽媽對跟讀和輸出有誤解,總覺得跟讀就代表輸出,其實不然。

  媽媽給孩子讀大量的分級,小朋友的大腦像計算機一樣,把的這些輸入的語言信息編輯整理,然後靈活運用表達出來,纔算是真正的輸出。跟讀只是淺層次的模仿,跟讀可以幫助內化,但絕不是內化。

  在開始啓蒙的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是一到兩年裏),長時間,寬範圍的輸入纔是王道,跟讀對於模仿能力差、時間有限的的小朋友來說,費時費力,對積累聽力詞彙沒有特別明顯的幫助,而且跟讀輸入的詞彙量遠遠比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只聽不讀輸入的詞彙量,因此爲了花大把的時間逼孩子跟讀,搞到親子關係破裂,是完全沒必要的。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長時間、大量的積累才能看出效果的。就像在母語學習的情況下,孩子出生開始就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入,我們可以淡定地等他到一歲多才開口。爲什麼換在英語學習上,媽媽才輸入幾個星期,幾個月就迫切的要看到效果呢?很多時候,孩子不說,不表示,並不代表他不理解。

  就像孩子小的時候,給他一堆動物卡片,你說什麼動物他都知道,可以準確地指出來,但是會說動物的名稱可能就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了;一首歌孩子反覆聽過但不會唱的歌,可能幾個月後就突然自己唱出來了。由此可見,孩子真正內化吸收一個詞一句話,他可能再心裏重複了很多遍,有把握了纔會表達出來。

  所以,媽媽們在習得階段要做的就是提供適當難度的親子閱讀材料,給孩子大量輸入就行了,做任何事情,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才能保持最好的心態。

  思維導圖—刷分級的正確姿勢

  最後,請所有跟我一樣的的普媽們堅信,只要有目標,有方法,堅持下來,孩子一定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驚喜!

  你的故事

相關文章